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历史悠久。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热巴舞基本分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巴塘热巴几种,其中丁青热巴又分为三个流派。
丁青热巴
民间认为,热巴舞的创始人正是著有《米拉日巴道歌》的佛学修行大师米拉日巴(公元1040年-1125年)。米拉日巴出生在一个叫做"琼协"的地方,而丁青自古就有"琼布丁青"之称,当地的人们普遍认为米拉日巴出生在丁青,丁青便有了"热巴之乡"的美称。
丁青的热巴舞则以铃鼓舞为主,伴有说唱甚至融杂技气功为一炉的综合表演艺术而著称。其舞姿粗犷豪放而流畅,有很高的难度。音乐则淳朴明亮,高亢激昂。表现内容大都是在避灾祛祸,庆祝丰收,祈愿吉祥。
丁青热巴的重要特点在于它的粗犷、奔放、豪迈且富有宗教色彩。传说,在修建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圣地类乌齐查杰玛大殿时,白天工匠们日晒雨淋辛辛苦苦修筑的房子,晚上被妖魔鬼怪蓄意捣毁。于是查杰玛高僧桑吉文特邀请琼波丁青斡陀热巴的舞者在建筑工地上表演热巴舞。他们奇迹般地在"天上结绳,在水上建起曼托罗",以强烈的艺术魅力,使妖魔鬼怪神魂颠倒,迷惑了鬼怪,进而使工匠赢得了时间,建起了气势雄伟的查杰玛大殿。
丁青热巴舞有三个流派。
窝托热巴
据口授相传,流传于丁青觉恩一带的窝托热巴 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窝托热巴的特点是技巧高难,如爬杆技巧、腹上破石、夹刀旋转等都是窝托热巴的绝技。康沙热巴是昌都境内活跃于舞台的重要热巴流派之一,其传统节目有一点鼓、三点鼓、六点鼓、九点鼓等,同时穿插一些弦子舞、卓舞及男女对辩(相当于滑稽相声)的表演。窝托热巴属于杂技气功类的技艺表演,但"香火"基本已断,很难见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了。
伽措热巴
流传于丁青色扎一带的伽措热巴,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特色是弦子与热巴嫁接,边跳边拉艺人自制的二胡,舞姿优美。把粗狂豪放的热巴与优美动听的弦子结合在一起,舞姿优美,旋律动听。这种艺术风格现已被诸多文艺团体吸收。
冬洛热巴
流传于丁青桑多一带的冬洛热巴现也有300多年的历史。冬洛热巴表演风格多样,主要还是以传统的铃鼓舞,中间伴有逗人诙谐幽默的说唱以及其它很多的表演内容。冬洛热巴还以家族传承的方式顽强地生长在那半农半牧区的桑多乡炯秀村,在每年的丁青县热巴艺术节上这些古老文化艺术的传播者都有高超的技艺表演,他们还在每年农闲季节,举家上路,献艺谋生。
三种热巴的表现形式大同小异,均以粗犷豪放的舞蹈动作和高难度舞蹈造型闻名于世,其音乐以淳朴明亮、高亢激昂、奔放流畅为特点,主要内容多表现避灾祛祸、庆祝丰收、祝愿吉祥等等。
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据当地艺人的回忆及比如县政协仁旺丹增和索朗多吉两位先生所著的《那徐持如历史》藏文本介绍:最早的丁嘎热巴是在公元1040年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和热穷巴在原有的民间热巴基础上创作和发展出来的一门独立的舞蹈艺术。这种热巴舞在历史上经历了从民间进入寺院,又从寺院回到民间的发展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