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古代状元也是官职吗 状元是一个多大的官

作者:Marshall2022-04-01      来源:爱上历史

对古代状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的状元是不是官?有多大?

古代的状元不是官,仅仅是科举终考第一名的荣誉称号。只不过,只要考中了状元,就有了当官的资格,会受到朝廷格外的欣赏。如果能力也够强,那么成为一朝宰相,位极人臣的机会也就更大。

在科举制出现之前,古代朝廷选贤任能,一般是通过世袭制、举荐制、察举制,以及九品中正制进行选拔。虽然汉代的察举制,以及后来的九品中正制,已经要求从民间选拔人才,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因为是由地方官把持,逐渐走样,最后被举荐的人,基本上还是世家大族的子弟。

到了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被征召的人,不管出身,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被录用当官。只是,隋朝存在的时间比较短,科举制也不完善,影响力较小。而且,隋朝时考试的第一名,也不叫状元,而是皆以进士称呼。

唐代沿袭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并且有了分级考试。考生可以先通过生徒考试,入国子监读书,然后参加尚书省的考试。或者是通过乡贡,先参加府试、州试,合格之后,再参加尚书省的考试。

唐代的科举制,真正让普通百姓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朝廷为官。而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承认的女皇帝武则天,则首创了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的殿试。也正是自唐代始,通过科举终极考试的科考第一名,有了“状元”之称。

科举考试,自唐高宗武德五年(622年)开始,一直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举行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为止,在1282年的时间之内,总共产生了六百余名可考的文状元,以及一百余名武状元。

在数千万,甚至数亿人口之中,通过层层考试,最终拿到第一名,的确很不容易。很多古人参加科考,到了五六十岁,甚至终其一生,可能都仅仅只是一名童生。正因为古代秀才、举人、进士非常稀缺,所以,他们的地位也相对比较高。

只不过,不要以为考中了稀缺的状元,就会立刻被授予很高的官职。事实上,恰恰相反,状元最初的官职很低。

在唐代,考中了科举,哪怕是考中了状元,都不一定能够立刻授官,还要先在家待业。特别是唐代中后期,一般都要守选数年,等待出缺之后,才会被吏部选择授官。

唐代的状元,一开始被授予的官职也很低,比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考中状元之后,才被授予了太乐丞的官职,一个从八品下的小官。贺知章中了状元,被授予了国子监四门博士,一个七品官。而大唐名相,素有岭南第一状元郎之称的张九龄,中了状元之后,更惨,才得了一个秘书省校书郎的从九品小官。

到了宋代,相对唐代好了很多,一般会授予从六品监丞的官职,并且可以得到州通判的实差。而且,只要干得好,宋代提拔状元、进士的速度,也是最快的。比如状元吕蒙正,977年考中第一名,被放了州通判,到了988年,才过了11年,就成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

明清时期,状元一般会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从六品官职,榜眼、探花授予正七品的编修,其他的进士选择卓越者,授庶吉士。在明代,进士出身的翰林院修撰、编修、庶吉士,都是内阁首辅的备选,俗称“储相”,前途无量。

从唐代到明清,考中状元,还真不一定就能位极人臣。而且,他们一开始得到的官职,还都比较小。想要真正的位极人臣,成为朝廷中的高级大员,还是要靠做官的能力、运气等因素。

如果能力出众,状元拜相的希望相对而言比较大,比如唐代的状元张九龄,以及举荐了狄仁杰的娄师德,还有能文能武的郭元振,都曾经是状元。而宋代的吕蒙正,更是不用说了,火箭般的速度升任宰相。

而在明代的89名状元中,曾经有17人入内阁辅政。清代的114名状元,也有14人官至内阁大学士,7人担任过军机大臣。

古代状元,做不了宰相的,通常也能做到尚书、侍郎、总督、巡抚之类的中央或者地方大员。即使是混得差的,只要没有获罪,一般做到四、五品,还是很轻松的。

历史上,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状元。

最牛的进士,最后竟然当了皇帝,而且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西夏宗室李遵顼,“以宗室策试进士及第”。后来,他废掉了夏襄宗,自立为帝,是为夏神宗。

而中国历史上唯一个的女状元,则是太平天国的傅善祥。因为善于处理政务,傅善祥被天王洪秀全破格任命为了“恩赏丞相”,成为了历史上少有的女丞相。

正是因为在古代,考中状元不容易,而且,只要考中了状元,即使做不到宰相,也可以相对轻松的做到比较高级的官位。所以,古人才对状元非常的神往,而且,还都以自己的家乡能够出一名,甚至多名状元为荣耀。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古代科举三年才出现一次 古代高官又是怎么晋升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