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清朝

魏源为什么会写出海国图志?魏源在什么情况下编撰此书?

作者:Marshall2020-04-27      来源:爱上历史

如果说中国是一头睡狮,那么他就是振臂高呼使其苏醒的第一人。在晚清无尽的黑暗之中,他率先冲破了障目一叶,成为“睁眼看世界”的代表。

300多年前,利玛窦画下坤舆万国图,让中国人第一次见到世界的全貌,而魏源,用《海国图志》让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世界的变化。

《海国图志》中的北美洲地图

魏源不是第一个向“夷狄”学习的中国人,早在公元前306年的邯郸就有赵武灵王学习“胡服骑射”之事。吸取他族的优秀经验本是天经地义,然而大清闭门造车已久,魏源却能将目光放至海外,并成为中国第一个全面介绍西方文化的人。他的《海国图志》也直接影响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更有论者表示,魏源是中朝日的近代化启蒙者。

那么,启蒙者魏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第一,他是务实的湖湘学派传人。

魏源19岁就读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湖湘学派的重要根据地,该学派既研究儒家学理,又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引的血勇、霸蛮,对中国近代革命影响极大。

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

当时的两江总督陶澍是岳麓书院毕业的湖湘学派推广人,“湘军三杰”——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以及魏源都受到了他的影响,陶澍在做江苏巡抚时,因漕运搁浅,亲自到上海主持1500船的大型漕粮运输工程,魏源作为幕僚也投身建设工作。湖湘传人们摒弃沉迷于注经考据的惨淡学风,认为研究诸子百家、儒家经典、诗词歌赋的意义,都在于其能否为已所用,解决家国难题,形成了经世济用的现实主义思潮。

第二、他是清朝官员中的异类。

魏源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一生从未走出国门。中举后做教书先生,会试落第,只能捐官内阁中书,51岁高龄才做了进士。不同于清朝大部分官员一心只读圣贤书,魏源从未忘记窗外的世界,他一生共有40多种书籍问世,经史子集无所不通,还写出了脱离于四库之外的传世佳作——《海国图志》。

这本书不是魏源第一次尝试遥望海外,他在两江总督府中做幕僚时,曾亲眼目睹了大清海防在英军攻击下不堪一战的惨状,钦差大臣裕谦也为国捐躯,为了总结浙东抗英战的血泪教训,他开始好奇英国到底厉害在哪?他们是如何做到无战不胜的?《英吉利小志》就这样在英军战俘的口述中诞生了。

第三,他是热血军事家。

晚清大臣里没有人比林则徐更能体会到技术差距的切肤之痛,他急迫地想要探究“坚船利炮”的秘密,于是主持编写了《四洲志》,不过这本书只介绍了亚欧美非洲地理人文,不够深入。在弥留之际,林则徐嘱托好友魏源,一定要继续完成探究西方科技文化的工作。其实林则徐托付魏源不光因为他立志报国,更重要的是魏源还是个学贯古今的军事理论家。他的《圣武记》中记述了清朝历史上的大小战事,尤其对道光年间的平定新疆地区叛乱事件作了深入分析,还发表了他对军政的见解。

想要编撰一本以抵御外侮为目的,同时要深入了解西方人文、科技和军事制度的书籍,请魏源来担纲重任再合适不过。1842年,《海国图志》在晚清乱局中横空出世,书中除了地图集和世界各国文明的制度变革,还包含多种西洋船、炮、器艺等图式,魏源主张学习“海国”,建立完善的海防建设和外交方略,并第一次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这也成为后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先声。

《海国图志·火轮船式》:即蒸汽轮船图解

他的独到眼光不仅影响了国内的思想界,持续出现介绍西方或翻译来自西方的书籍,如《瀛寰志略》《天演论》等,还流传朝鲜、日本,为两国近代化的开端推波助澜。被称为“朝鲜实学和开化思想的架桥者”的思想家崔汉绮在《海国图志》的影响下编写了《地球典要》,主张朝鲜向西方学习。

《海国图志》在日本各界更是受到广泛追捧,遭遇黑船扣门的日本人民渴望了解海外的世界,于是《海国图志》成为了日本近代改革——明治维新的启蒙读本。

而中国的集权制度在清朝已经发展到顶峰,相比朝、日来说程度更深,所以清政府虽然尝试改革,却难以避免对惯性的依赖,因而陷入了集权—放权—更加集权的恶性循环,历史再次验证了不打破路径依赖,便无法真正改变的规律。

上一个: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个: 李莲英是如何受到慈禧的器重的?历史上真实的李莲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