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明朝

明朝的灭亡和明末的蝗灾有什么联系呢?

作者:Marshall2022-04-13      来源:爱上历史

挖掘鲜为人知的宁夏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宁夏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风情!《大银川传奇》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很多人都说,大明王朝亡于闯王李自成的造反;亡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亡于崇祯错杀袁崇焕等等,各种解读和解说。但是阿威却认为,大明王朝是亡于一只小小的虫子,它就是蝗虫!

银川的大新镇有一座蝗虫庙!始建于明朝时期,前身是唐朝的一个行兵营。在庙里,曾经供奉着蝗神,并且,这是一个官家寺庙。为什么明朝廷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个蝗神,要建专门的寺庙来祭祀它?通过大新镇这个蝗虫庙的历史变迁,可以一窥大明王朝衰败的秘密!

1

蝗灾,从农耕文明发祥,人们开始种粮食(五谷杂粮)开始,就一直伴随着它的发展。尤其是进入到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之下,蝗灾已经成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大的威胁。所以历朝历代都对这个蝗灾高度重视!因为,“民以食为天”啊!吃不饱,加上一系列的苛捐杂税的压榨,水能不覆舟吗?

其实,明朝时期的蝗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规模和次数都有所不同。像大明初期的洪武年至天顺年间属于是蝗灾的平缓期;成化年至隆庆年间是活跃期;万历年至崇祯年间是高峰期!

为什么会这样,这跟朝廷的态度有关!明朝前期,朝廷对于防治蝗灾比较积极。比如说靖难成功上位的明成祖朱棣,他就颁布了世界第一部《驱蝗令》,把灭蝗行动上升到国家法规上来了!此外,明宣宗朱瞻基还专门写了一首《捕蝗诗》,这些都证明了朝廷对于灭蝗虫的重视!

《捕蝗诗示尚书郭敦》-明宣宗·朱瞻基蝗螽虽微物,为患良不细。其生实蕃滋,殄灭端匪易。方秋禾黍成,芃芃各生遂。所欣岁将登,奄忽蝗已至。害苗及根节,而况叶与穗。伤哉陇亩植,民命之所系。一旦尽于斯,何以卒年岁。上帝仁下民,讵非人所致。修省弗敢怠,民患可坐视?去螟古有诗,捕蝗亦有使。除患与养患,昔人论已备。拯民于水火,勖哉勿玩愒。

这首诗作于大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这一年“易州奏蝗蝻生”;“永平卫,兴州左屯卫及直隶河间府静海各奏蝗蝻生,尚书郭敦言比已遣官往捕。”接到郭敦的奏请,明宣宗当晚就把诗作出来了,示给郭敦等并说:“蝗之为患,此诗备矣,卿遣人往捕,当如救焚拯溺,不可缓也”。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来,在大明老朱家,这个明宣宗朱瞻基作诗文采还是可见一斑的!明朝徐光启更是上疏朝廷,贡献了几篇有关治蝗的策论和奏折,陈述了治理蝗灾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了蝗虫对于明皇朝的危害有多少深重。他总结出的一系列治理蝗灾的建议和方法相当成熟,如果能够一直执行下去,可能大明这座大厦可能会推迟倾覆或者起死回生也不一定。

只是历史没有如果!毕竟一个朝代的灭亡是由多重因素叠加促成的,小小的蝗虫造成的灾难,只不过是在其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催化剂作用而已!

2

明朝前期,蝗虫庙是很鲜见的!就连八蜡神庙和刘猛庙(就是古代与农业相关的神袛)都很少见。这个跟明太祖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初,在“国之所重,莫先庙社”的思想指导之下,开始去“胡制”(就是蒙元朝廷的祭祀制度)。命令“礼官及翰林院,太常寺诸儒臣”拟定新的祭祀制度!

他靠一只碗(乞丐手捧一只要饭的碗)起家建立大明王朝,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走上九五之尊的宝座。他深知很多很多“神祠”都是骗人的。“天下神祠无功于民,不应祀典者,即淫祠也”。

所以,他只保留了“城隍”等民间神灵,并且按照等级进行敕封。其它神灵的寺庙祠堂等祭拜神灵的都统一划分到“禁祀淫祠”的范畴,作为打击对象!

蝗虫庙的出现,在明朝中后期!尤其是明朝后期,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明王朝境内!这都是由于朝廷开始懈怠灭蝗工作了,人们只有寄托于神灵的保佑,以求风调雨顺!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这是大明朝廷最后一次由皇帝亲自过问蝗灾事宜,此后一直到公元1644年大明灭亡,都没有史料记载皇家对于蝗灾的防治处理工作了!

这也是“以农为本”的大明王朝由盛而衰的标志!可以想象,从嘉靖年至崇祯末年,连年的特大蝗灾整治不力,加上对外战争(对抗女真的崛起),老百姓的生活和如何的苦不堪言!

吃不饱饭的农民能干嘛?于是就有了李自成的起义!(后面有文章介绍)最终大明王朝灭亡了!

3

银川大新镇的蝗虫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那个时候,朝廷的影响力已经开始出现弱态,银川平原的蝗灾虽然不多,但是也不能说少!尤其是地处西北干旱地带,宁夏可谓是以独树一帜地存在!因为银川平原自古深受黄河母亲的恩泽,在贺兰山的护佑之下,作为“塞上江南”之地,自然是鱼米之乡。

按理说银川这样湖泊众多,百渠流润之地,不是蝗虫喜欢的地方,但是,架不住是一个水稻优良的产区啊,所以蝗虫的成虫通常是在夏秋之际飞抵银川平原!还是从印度和巴基斯坦飞过来的!

那时候,银川城的城东方向的大新镇,正可谓是银川城的粮仓,是水稻种植的主产区,自然是蝗虫的青睐之处。“蝗虫过境,寸草不生”,银川平原的百姓真是欲哭无泪!因为他们除了要防备虏寇“打秋风”,还得要防蝗虫。

阿威有诗说得好:《伤农》-阿威原创沃原四百里,天灾人祸欺,欲哭恨无泪,辛酸有谁知

每时每刻都处在水深火热当中,戍边人的辛酸,也只有贺兰山可以见证了!

4

和别的地方不同,银川大新镇的蝗虫庙开始修建的时候,就叫蝗虫庙,里面供奉蝗神,而不是什么八蜡神庙或者刘猛庙,非常直接明确!因为宁夏的百姓祈祷祭祀最大的诉求就是消灭蝗虫,保护庄稼。

因为朝廷层面已经放弃统筹管理对付这一自然灾害,作为地方官员又不能不抓蝗灾的防治工作。于是蝗虫庙是由官家主持修建并且直接负责管理祭祀等工作的!

嘉靖十九年的腊月上戊日(腊八节前),恰逢一次特大的蝗虫过境发生不久,巡抚宁夏的都御史杨守礼在疏浚大新渠的同时,重新修缮蝗虫庙(那时候不叫蝗虫庙,是在原有基础上根据需要改名过来的),并且进行了盛大而隆重的祭祀仪式!

“蝗神至期,主祭官補服行二跪六叩礼,进香奠帛,献爵焚祝俱与祭”。然后还诵读祝文等等。这一天大新镇的这个蝗虫庙相当热闹,周边除了银川城的百姓,包括掌政,金贵,贺兰,王洪等等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来赶热闹。

那个盛况不亚于过年时候城里城隍庙的庙会。由于离年不远,加上不用进城那么麻烦,到了后来,这个蝗虫庙庙会已经不单只是祭祀蝗神,还发展成了银川最大的庙会!

到了清代,蝗虫庙就已经不单是祭祀蝗神的庙宇了,改成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众多古代神仙的诞辰),再后来,改为七月十五盂兰节。(这里就不细细叙述了)

总之,当年蝗虫庙中央的那棵高高的,树冠大大的杨树,可以说是见证了蝗虫庙的辉煌和落寞的全过程的!可惜的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这棵树也被砍伐了,连树桩也被挖起来当柴火烧了!

这也使得银川的历史底蕴又少了一个实物见证!

5

单靠祭祀蝗神对抵抗蝗灾有用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只不过是人们寻求心理上的一种安慰罢了。因为在依靠官方及自身力量仍然不能抵御蝗灾的情况下,百姓只有寄希望于一个虚拟的神灵,所以蝗神祭已然成为银川的一种风俗,完全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每次祭祀完蝗神之后,蝗灾基本都会退去或者被百姓消灭,这当然不是蝗神显灵了。而是因为在祭祀蝗神的同时,地方官员和百姓还是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消除蝗灾的危害;还有就是祭祀给百姓的那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给了百姓支撑的勇气来对付蝗虫!

所以这还是因为百姓们的信念和行动的作用!

6

明朝廷对于像蝗灾这样触及到百姓生存根基的自然灾害,不作为,不行动,甚至不闻不问,导致了百姓渐渐民不聊生,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但是靠蝗虫庙这样的神灵信仰来控制,能维持多久?

加上女真部落的崛起,内忧外患之下,大明江山的坍塌已经成为必然!崇祯皇帝虽然想励精图治,无奈却是积重难返,最后裁撤邮路驿站,一个叫李自成的驿卒下岗了。

这就是相当于点燃了直接导致大明江山坍塌那颗地雷的导火索了!

7

沧桑巨变,如今,银川大新镇的蝗虫庙已经搬迁,静静地坐落在章子湖边,它的故址已经变成繁华热闹的大新镇一部分,经过的人们还有谁能知道,天天经过的地方曾经是多么的荣耀?

也不知道那个二十出头,在曾经在银川当过驿卒的李自成,有没有在空闲的时候来逛过这个庙会?

作为西夏开拓者李继迁祖居地出来的李自成,他萌发起义的种子,是不是也是在这里萌芽的呢?神奇宁夏,多彩银川,精彩可不是指这一点点!

吴三桂 李自成

上一个: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个: 从乞丐逆袭成皇帝的 朱元璋是怎么做到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