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春园成园于乾隆时期,虽然乾隆皇帝最早着手建它,绮春园的主要营建工作却是在嘉庆皇帝手里完成的。嘉庆皇帝曾经效仿他的父皇,把绮春园归纳为“绮春园三十景”。
不过绮春园三十景远没有圆明园四十景那样名头响亮。从用途上来看,道光初年以后,绮春园便主要成为了大清国太后太妃们的园居之地。
历史由来
绮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到乾隆中期该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乾隆三十四年(1769)春和园归入圆明园,正式定名为“绮春园”。
乾隆时期的绮春园除宫门和正觉寺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大型建筑,只有一些小型的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如浩然亭、涵远斋、知乐轩、联晖楼、竹园、双寿寺、庄严界、环秀城关等。乾隆皇帝甚至连一首描写绮春园的诗句也没有留下来。
绮春园原是康熙帝十三皇子怡亲王允祥的赐园,始建年代不会晚于雍正初年,约康熙末年,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保和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乾隆帝内弟)。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圆明园,定名绮春园,改悬匾额。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1774年设置管园总领。当时园内殿宇间有倾圮,仅做零星修缮,乾隆帝尚未在此园居。从1795年(乾隆六十年)起,进行大规模改建和增建。至1805年(嘉庆十年)共约建成十余处园林风景群,嘉庆帝题咏"绮春园三十景"。
1809年(嘉庆十四年)建成新宫门,至1814年(嘉庆十九年)绮春园达到全盛规模,成为嘉庆帝长年园居的主要处所之一。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
规模布局
嘉庆朝时,将绮春园西边诸多小园并入,加以修缮、添建才初成规模。此时的绮春园达到全盛规模,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都无法与圆明园及长春园相比。
绮春园在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焚毁。
绮春园(后同治年间改名万春园)位于圆明园和长春园以南,三园平面呈倒"品"字形。绮春园面积大约八百多亩,略小于长春园、由竹园、含晖园、西爽村、以及春和苑的北半部组成。绮春园的构成比较特别,它是由若干小园合并而成,分建于不同时期,因此全园并不像长春园那样有一个统一的总体布局,大体说来,绮春园是一个小型的水景园集锦。
主要景区
三十景
绮春园三十景由数个小型湖泊和山岗组合而成,山岗穿插,水系回环,布局自由散漫,但颇受嘉庆帝的赏识,并命名了“绮春园三十景”。
宫廷区
绮春园的宫廷区设于东南角,依次为新宫门、迎晖殿、中和堂、敷春堂、后殿、问月楼。宫廷区北为凤麟洲、旁为春泽斋、生冬室、卧云轩,中部有春泽斋、四宜书屋、清夏堂,西有鉴碧亭、涵秋馆、畅和堂、澄心堂、绿满轩、展诗应律、松风萝月等景点。
宗教建筑
绮春园布置了正觉寺等宗教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