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宋朝

岳云简介——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长子

作者:Marshall2025-11-25      来源:爱上历史

岳云(1119年7月14日—1142年1月27日),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与第一任夫人刘氏所生的长子。在北宋末年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金军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原大地,百姓流离失所,岳云自幼便目睹了金兵的恶行和宋人的困苦。在祖母的悉心教育下,他立下了保家卫国的宏伟志向,自幼便刻苦习武,为日后投身抗金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2岁时,岳云毅然投身军旅,加入了父亲岳飞麾下,被编入部将张宪的队伍中,从一名普通小卒做起。岳飞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希望他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增长本领。有一次,岳云在骑马爬山练习时不慎摔倒,岳飞见状大怒,严厉斥责他平日练习不认真,若在战场上必将误了国家大事,当即下令将他推出斩首。众将士急忙求情,念其年幼,岳飞最终改判岳云受100军棍之刑。这次严厉的惩罚,让岳云深刻认识到军纪的严明和战争的残酷,也更加坚定了他精忠报国的决心。

征战四方,屡建奇功

1134年,年仅16岁的岳云随父亲岳飞参加了收复襄阳等六郡的战役。在攻打随州(今属湖北)的战斗中,岳云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随州城头,将旌旗插上城楼,极大地鼓舞了士气。随后,他又随军北征,成功收复邓州(今属河南),因功在第一,从此在军中赢得了“赢官人”(“赢”有常胜不败之意)的美誉。

此后,岳云成为岳家军精锐部队——背嵬军的重要将领之一,并担任机宜文字,负责机密文字记录等重要工作。他在历次对金、对伪齐作战以及剿灭杨幺安定后方等战斗中,都屡立大功。然而,岳飞对岳云的战功却常常隐瞒不报,朝廷多次欲赐岳云官位,岳飞也坚决推辞,他希望岳云能保持谦逊,脚踏实地,不骄不躁。

1140年,金兀术率军南侵,岳飞挥师北伐。在郾城之战中,岳云身先士卒,率领背嵬军骑兵冲撞敌阵,挫敌锐气,又反复冲杀,与步军紧密配合,大败金军精骑,击杀敌众无数。郾城大捷后,金军获得增援,以十万大军改攻颍昌(今河南许昌)。岳家军守军约三万,面对强敌,主将王贵一度怯战欲退。岳飞临危不惧,对岳云下达死命令:“此战若不成,我先斩你的头颅!”岳云临危受命,亲率敢死队猛冲敌阵,来回几十次,杀到中午时分,敌人的阵脚开始慌乱。关键时刻,城内又杀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与城外岳家军前后夹击,敌军顿时溃不成军。此役,岳云诛杀金兀术女婿夏金吾,俘虏敌大小头领78人,缴获战马、战车、刀剑等战利品不计其数,他自己也身体百余处受伤,甲裳为赤,但仍拼死力战,直至取得胜利。金人不禁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悲叹。

蒙冤遇害,千古奇冤

然而,正当岳家军势如破竹、北伐中原指日可待之时,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岳飞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秦桧等人指使爪牙秘密逮捕了岳云和张宪,诬陷他们“谋反”。尽管岳云和张宪在严刑拷打之下宁死不屈,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奸臣的陷害。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一代名将岳飞在杭州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岳云和部将张宪也被斩首于临安闹市,岳云时年仅23岁。岳飞被害前,在狱中写下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表达了他对冤屈的悲愤和对正义的渴望。

平反昭雪,英名永存

岳飞父子含冤而死后,狱卒隗顺冒死将岳飞遗体背出临安,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并嘱咐儿子,岳帅精忠报国,日后必有昭雪冤案的一天。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岳云附葬在杭州栖霞岭下,宋孝宗追授岳云为安远军承宣使、武康军节度使及安边将军等职,并追封为继忠侯。此后,岳云的英名得以流传千古,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尊严而英勇奋斗。

岳云,这位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长子,以他的英勇无畏、忠诚爱国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岳飞

上一个: 秦桧为什么要害死岳飞,如果没有秦桧,岳飞会死吗

下一个: 郭盛:水浒江湖中的“赛仁贵”传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