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明朝

明朝出海的船队之间,是怎么交流的?

作者:时间轴2023-06-28      来源:爱上历史

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已经有很多次的海上活动了,其中以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最为有名,不过郑和每次出海也不仅仅只是驾驶着一艘大船,而是带着一个船队,船的数量也是很多的,但他们在大海上,不同的船只相互之间又是如何进行交流的呢?他们之间的信息是怎样传达过去的?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600多年前,二百余艘舰船、两万七千八百余人组成的一支庞大远洋船队,从刘家港起锚驶入茫茫大海。中国踏上了了解世界的路途,世界也就此认识了一个全面的中国。南京郑和纪念馆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原郑和府邸花园(今郑和公园)内的东南隅,为一组以两层楼的展览厅为主体、附设学术讨论馆与六角亭的仿明代式样的建筑群。馆内《郑和下西洋文物资料展览》,分序厅与三个展室。展品除实物外,尚有模型、图表、照片、文献等170余件,囊括目前国内已经发现的有关文物和遗迹。该馆于1985年7月11日(郑和首航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

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是1405年至1433年,总共有七次。七下西洋,船队经过南海和马六甲海峡,向西泛舟跨过印度洋,直达波斯湾、亚丁湾和东非沿岸,浩浩荡荡地在西洋上劈波斩浪。它所开创的“海上丝路”,绵延至今。

《明史》记载,郑和船队有两万七千八百余人,船只二百余艘。船队的主体船分为宝船、马船、粮船、战船、座船等五种,船队还有其他辅助船,比如“水船”等。船只“体势巍然、巨无与敌,蓬船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航行所需的人员和装备数量不一,但大体维持在人数2万以上,舰船100~200艘。以第一次下西洋的舰队为例,共有各型舰船208艘,其中有大型宝船62艘。船队共有官兵27800余人,其中大多是从直隶和南京的卫所抽调而来。

美国海洋历史学家路易斯•瓦塞斯在《中国称雄海洋的时代》一书中评价:“郑和七次远航印度洋的帝国舰队是世界海洋历史上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这支舰队完全是按照海上巡航和作战需求精心编组的,堪称是一支实力雄厚、装备精良的海上劲旅。”

2、船队之间如何联系

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十分庞大,船与船之间需要联络,但是当时还没有电讯方式,那它们怎么联系?

一支大型船队海上活动的交流通讯依靠什么?据郑和纪念馆展示文字介绍,如此庞大的海上舰队,通讯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喊话是最常见的通讯手段,还采用锣鼓、旗语、悬挂灯笼等方式传递信息,所谓“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以此保证旗舰对各船的指挥以及各船之间的联络,调动指挥各船之间的先后顺序、航速、航向、前进后退、升落帆蓬、起锚抛泊,以保持船距、避免碰撞,还能通报风向风力、测天观星等结果。

据介绍,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除了预备足够的食品物品淡水保证供给外,还有一只特别的后勤缝补船,船上载着几十个老年妇女,都是做针线活的好手,专门为官兵们补衣服、做鞋袜。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的科技成就。

3、郑和下西洋的结果

宣德九年(1434年),王景弘率船队出使苏门答腊等南洋国家,船队约在年末回国。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去世,明英宗继位。同年,随王景弘船队入贡的苏门答腊国王之弟哈尼者罕奏国王老耄,明廷嘉许老王,令老王之子嗣位。

正统元年(1436年),明廷遣古里、苏门答腊等十一国使臣随同爪哇使臣出航,并请爪哇国王分送其他国家的使者回国。一说,辅政大臣还曾于该年以明英宗的名义命南京守备太监王景弘停罢采买营造,并由此终止下西洋贸易;这与《明实录》原文有出入,或为误读。但无论如何,下西洋已然落幕。

天顺二年(1458年)至三年(1459年),太监福安几次向明英宗派陈奏自下西洋停罢后珍珠、黄金等奢侈品不足,并曾请求派官员下西洋采购黄金,为明英宗所拒。

上一个: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个: 苏坦妹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