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宋朝

乌台诗案起因:北宋乌台诗案文字狱因何发生?

作者:Marshall2024-10-29      来源:爱上历史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起震惊朝野的文字狱案件——“乌台诗案”发生了。此案涉及当时的大文豪苏轼,因其诗文被指控为暗藏讥讽朝政、反对新法,最终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波。

一、变法背景与苏轼的政治立场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改革。苏轼因政见不合,与变法派产生矛盾。他反对新法,尤其是对新法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流弊感到不满。苏轼曾在《上神宗皇帝书》中表达了对新法的批评,认为新法推行过于仓促,会带来不良后果。

二、《湖州谢上表》引发争议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知州。到任后,他按惯例向宋神宗上表《湖州谢上表》。在这篇上表中,苏轼用“其”字自称,表达了自己不与当朝新贵合作的态度,同时对新法“生事”表示不满。文中提到:“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句话中的“新进”即指神宗任用的新派人物,而“不生事”则暗示新法是在“生事”。

三、御史台官员的弹劾

御史台官员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抓住了苏轼上表中的这几句话,认为苏轼是在攻击朝政,反对新法。于是他们接连上章弹劾苏轼,要求神宗严惩。其中,御史中丞李定更是列举了苏轼的四大“可废之罪”,包括“怙终不悔,其恶已著”、“傲悖之语,日闻中外”等。

四、沈括的举报与诗文的证据

早在熙宁六年(1073年),沈括在浙江巡查新法实行情况时,便曾看到苏轼的诗稿,认为涉嫌诽谤朝政,并上呈神宗,但当时并未受到重视。元丰二年,御史台官员重新翻出了这些旧账,并从苏轼的大量诗文中,挑选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以诗定罪。

五、御史台的审理与朝廷的反应

御史台在得到神宗御批后,立即派遣台吏皇甫僎前往湖州逮捕苏轼。苏轼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告假,但最终还是被押解赴京。御史台在审讯过程中,对苏轼进行了严酷的折磨,迫使其交代罪行并认罪伏法。然而,苏轼的朋友们和许多正直的官员纷纷为他求情和辩护。

六、乌台诗案的结果与影响

经过数月的审讯和辩论,“乌台诗案”最终以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而告终。虽然苏轼保住了性命,但他的政治生涯遭受了重大打击。他在黄州度过了数年的贬谪生涯,直到元祐元年(1086年)才被召回朝廷。此案不仅加剧了朝廷内部新旧党之间的斗争,也体现了文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悲哀。同时,它也影响了苏轼的文学创作风格,使他在贬谪期间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深刻思想和独特艺术价值的作品。

苏轼

上一个: 秦桧为什么要害死岳飞,如果没有秦桧,岳飞会死吗

下一个: 宋仁宗赵祯有儿子吗?揭秘历史上宋仁宗死后的皇位继承之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