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明朝

李善长是功臣又已经隐退,为什么依旧无法善终?

作者:Marshall2022-11-18      来源:爱上历史

李善长,明朝开国功臣,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明朝开国六公爵之首的李善长,之所以会在隐退之后,依然无法善终,被朱元璋满门抄斩。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存在,直接分走了朱元璋手里的权力蛋糕。

只要李善长还活着,朱元璋就无法真正抓稳皇帝的权力,那老朱怎么可能放过他?

公元1353年,已经跟随郭子兴一年多的朱元璋,实在是厌倦了郭子兴集团内部的权力倾轧,于是自请返回家乡,想要去独立创业。在这之后,朱元璋独自回到家乡,开始招募人手。后来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周德兴、郭英等人,就都是这个时候加入老朱的麾下,成了老朱的第一批班底。

有了自己的队伍,那接下来自然就要考虑根据地的问题喽。经过简单的选择后,朱元璋将目光投向滁州。在攻略滁州期间,当地的一位名士,来到朱元璋军中求见,两人相谈甚欢。朱元璋当即决定,留这个人做自己麾下的幕府书记。

这个人就是李善长。

从这次相遇之后,李善长开始了追随朱元璋平定天下的旅程。这一年,李善长40岁,朱元璋56岁。

对于当时的朱元璋来说,李善长的到来,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因为当时朱元璋的队伍里面,能打仗的人有很多,但读书多的人就很少了。朱元璋募集来的这些人,多半都是穷苦出身,没读过多少书。这很正常,但凡读过一些书,能活的起的,有几个人愿意去从事起义造反这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是,当队伍拉起来以后,想要继续发展壮大的话,那就必须要有文人的辅助才行了。

指望那些字都不认几个的大老粗,去做出谋划策的技术活?那肯定不现实。

而李善长,当时在定远地区,已经相当有名望,是真正的饱学之士。这样的人来投奔老朱,老朱自然欢迎。而且李善长还不是那种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来到朱元璋军中之后,和朱元璋讨论未来队伍的发展方向,非常有见解。如此一来,老朱自然愿意重用李善长。

如果说,徐达、郭英等人,是老朱创业路上招来的第一批业务精英。那李善长,就是老朱招来的第一位有技术含量的职业经理人。

在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朱元璋南征北战,麾下势力越来越大。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明朝正式开国。明朝建立后,李善长被评为开国第一功臣,授予韩国公的爵位。就连徐达这样的名将,都只能排在李善长身后一位。

客观来说,老朱给的这份封赏,并没有任何不合理的地方。李善长虽然是文官,没有像徐达常遇春那样,征战在最前方。但是在明朝开国的过程中,李善长做出的贡献,确实是巨大的。朱元璋曾将李善长比作萧何,这个比喻一点都不夸张。李善长和萧何一样,都是十分优秀的内政人才。如果没有内政人才支持,根本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军队,自然也就不可能打赢那些强敌了。

明朝刚刚开国的时候,明朝的势力,其实还只局限于南方地区。而当时的北方,还在元朝政府手里。所以接下来几年,明朝开始先后发动了数次北伐,最后终于彻底拿下了北方,将元顺帝赶回了草原,明朝也彻底稳固了下来。

但是,随着外部压力越来越小,内部矛盾开始逐渐出现了。

在这些矛盾当中,最让老朱头疼的,就是开国功臣的党争问题。

朱元璋最初的时候,是从淮西之地起兵。如徐达、李善长等人,都是根红苗正的淮西人。明朝开国之后,这些根红苗正的淮西功臣,都是一个地方的老乡,自然愿意抱团。于是,明朝初年赫赫有名的淮西党,就这样出现了。

淮西党真正的领头人,其实就是朱元璋本人,因为朱元璋自己就是淮西出身的。只不过他做了皇帝,自然不能再代表某一方朝堂势力。所以,朱元璋之下,淮西党当中官最大的李善长,理所当然就做了淮西党的领袖。

淮西党已经出现,那些非淮西出身的功臣该怎么办呢?于是,这些非淮西派的功臣们,也开始抱团。因为这部分功臣当中,大部分都是浙东人,所以历史上就叫做浙东党。

明初朝堂上的两大派系,就此出现。

客观来说,朝堂党派的出现,其实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对于官员们来说,报团取暖基本上等同于官场必修课,谁都不能免俗。但是,这对于朱元璋而言,显然无法接受。

因为朝堂党派一旦出现,就意味着党争。对于刚刚诞生的明王朝来说,党争几近于亡国之祸,朱元璋不可能容忍。而且,下面功臣的抱团,很容易会分走老朱手里的权力。

这两点,都是老朱无法容忍的。

刚刚开国那几年,外部矛盾明显,明朝内部的问题,还能被掩盖住。但是随着天下逐渐安稳,老朱的目光开始逐渐投向内部,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洪武四年,也就是李善长刚刚被评定为开国公爵仅仅一年之后,李善长因病辞官,暂时离开了朝堂中枢。对于李善长的这次离去,老朱表现的极为热情。此时的老朱,对于李善长这位开国首功之臣,还是有感情的。既然李善长自己识趣,暂时远离了朝堂,老朱也愿意让他安享晚年。最重要的是,在当时老朱看来,没了李善长的淮西党,将会群龙无首,很快就会彻底瓦解,再次沦为自己手底下的工具人,帮自己老老实实统治江山。

但是这次,老朱明显想错了。

朝堂党派一旦形成,绝不是那么轻松就能被解决的。

除非彻底消失。

李善长回家养病之后,其位置由胡惟庸接任。胡惟庸也是开国功臣,而且能力颇强。所以很快,胡惟庸就接替了李善长的位置,成了淮西党新的领袖,成了朝堂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大人。而且相比李善长,胡惟庸更加不知进退,丝毫不明白自己在老朱眼里,只是一个用以统治天下的工具人。借助丞相的权力,开始大肆结党。淮西党非但没有随着李善长的离开而消失,反倒随着胡惟庸的上位而更加强大。

此时的淮西党,已经开始分走老朱的权力。而胡惟庸这个丞相,也让老朱觉得越发碍眼。终于,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再也无法忍受。朱元璋以谋反之名,处死了胡惟庸,而且牵连了上万人。

但是,胡惟庸的死,并没有在这时直接牵连到李善长。这大概是因为,老朱心里还念着一份开国的情谊。而且在杀了那么多人之后,老朱也确实需要李善长这样的人才,帮他稳定朝局,帮他做事。所以在胡惟庸死后,李善长虽然曾是胡惟庸的举荐人,却暂时度过了这场风波。

但也只是暂时而已。

顺利度过了这场劫难,李善长反倒是有了一个错觉:老朱或许真的是不敢杀我,或者说忌惮我开国功臣之首的身份。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李善长先后犯了几个错误,让老朱对他的容忍度彻底降低为零,彻底把自己给作死了。

弘武十八年,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被人举报,说他是当年胡惟庸的同党。老朱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免了李存义的死罪,但是也把他流放到了崇明岛上,变相的囚禁了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老朱对于李善长的容忍,已经开始越来越低。开国的那点情分,已经快要消磨殆尽了。

人,是会变的。

就这样,到了弘武二十三年,已经七十七岁的李善长,又犯了一个小错。当时李善长想要修宅子,劳动量有点大,于是就找老友汤和,借了三百名士兵帮他干活。这件事,彻底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调动军队,本就是一个相当敏感的事情。要说这事放在以前的话,以老朱对李善长的情分,也不算什么事,最多就只是被斥责几句罢了。但是如今,已经对李善长容忍到了极点的老朱,终于无法再忍了。

在这件事之后,有人告发李善长,还是说李善长和胡惟庸是同党。这次老朱选择彻查,最后李善长一家七十余人,全部被老朱一刀咔嚓了。

堂堂开国第一公爵,家大业大,就因为想省点钱修房子,结果让老朱干掉了。

但是细想之下,李善长难逃一劫的真正原因,自然并不是他修不修房子,调不调士兵,甚至不在于他到底是否曾经和胡惟庸合谋。对于李善长谋反这件事,老朱大概比谁都清楚,知道李善长谋反根本就是莫须有的罪名。

李善长真正犯得错误,就在于他在朝中的巨大声望,以及他实在是寿命太长了。

弘武二十三年,这一年,朱元璋已经62岁了。在古代,62岁已经算是高寿,老朱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再活几年。反观李善长,虽然比老朱还大十几岁,当时已经77岁了,但身体却依旧硬朗,谁知道李善长会不会死在自己后头?

老朱最怕的,就是自己去世后,新君即位,但是李善长这位开国第一功臣却还活着。到时候以李善长的威望,能够轻易在朝中凝聚一股强大的力量,足以威胁到皇权。

为了朱家江山的稳固,老朱自然只能选择挥动屠刀,永绝后患。

如果李善长能够早死几年的话,说不定真的能够善终,一家老小也能够保全下来了。

朱元璋 李善长

上一个: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个: 李岩对李自成忠心耿耿 李自成为什么还要杀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