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下葬父母下跪求人,诺干年后两人的命运大不一样朱初一娶王氏,生了朱五四,朱五四长大后又娶陈氏,生了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外加2个女儿,作为一个种地的农民,当得知妻子陈氏又怀孕时,朱五四的心情极度复杂,在这种复杂的心态煎熬中,时间很快过去了,1328年10月的那个夜晚,第四子朱重八降生,朱五四抱着儿子,叹了口气,不知道未来在何方。
朱重八,也可以叫朱八八,这名字没什么水准,但按照民间的传统来讲,应该好养活。朱八八也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年幼的他还不明白父亲的心思,他打小就吃农家饭长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他还得学着给地主刘德放牛。
而那时候元朝庙堂之上风云动荡,权臣从燕帖木儿到伯颜走马灯似的换,却连个聪明点的皇帝都没有。朱元璋12岁那年权臣伯颜被扳倒,元顺帝亲政,这位同学虽然也试图改变前几任皇帝留下来的弊病,却没啥效果,天灾人祸不断,如朱元璋一家这样千千万万的平民,都快活不下去了。
虽然朱元璋还没树立什么大理想,顶多思考下以后娶的媳妇儿长啥样,但历史总是会推着该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往前走,1344年,黄河泛滥,淮河沿岸旱灾瘟疫一齐爆发,而元朝那些贵族依然沉浸在享乐中顺便还偷点赈灾款用,引得民怨沸腾,对于当时才16岁的朱元璋来说,元朝皇帝的存在就是灾难。
他的爹、大哥、大侄儿、娘都没能逃过劫难,接二连三饿死,家中只剩下他和二哥支撑,应该说这已经不是家了,这是个悲惨地狱,年幼的他除了哭,无能为力。但哭过后,朱元璋像是一夜之间成熟了,他擦擦眼泪出门去找地主刘德,一言不发先跪了下去,求刘德给他块地方埋葬亲人。
刘德一听这话,嘴就咧出了个嘲讽的弧度:“你爹娘死了跟我有啥关系?我凭啥免费做大善人啊?就算你爹给我种了这么些年地,我也没亏待他喲,我是给过他饭吃的。”
朱元璋被赶了出去,他不死心,到处求人,最后还是另一个地主刘继祖看着娃可怜,动了恻隐之心,拿出块地皮叫他把家里人好好安葬了。朱元璋拜了又拜,谢了又谢,他把这段恩情记在了心里,但他没空报恩,得先让自己活下去才行。
后来,朱元璋走过了从和尚到流民草寇,再到义军首领乃至皇帝的一段艰难路程,于1368年登基称帝,建立明朝,他回想起过往的经历,觉得自己能取胜固然有众多将领的功劳,但祖坟风水一定也起了大作用!
于是朱元璋回到家乡拜祭祖坟,还立了《御制皇陵碑》,用他的话来说,那些文人吹捧我的话,漂亮是漂亮,但恐怕不足以让后世子孙牢记先祖创业的艰辛,所以我要写这么一个忆苦思甜的文章,“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
在这篇文章中,朱元璋讲了刘德、刘继祖两人当年如何一个嘲讽他,一个帮他忙,“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按一般人的逻辑,朱元璋应该严惩刘德、奖励刘继祖,但按照《万历野获编》记载,朱元璋发迹后刘继祖已经去世,刘德还在,朱元璋把刘德拎过来打量一番,刘德吓得腿脚哆嗦,朱元璋却笑道:“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原谅了他。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施恩刘家,写文祭奠刘继祖,追赐他为义惠侯,妻为侯夫人,刘家子孙终明一朝都受到荫护,富贵无穷。对此事,明人夸赞朱元璋道:“不讳龙潜之事,不忘马鬣之恩,存故旧,报德施,大哉圣孝!”
不管朱元璋这么做是出于什么方面的考虑,他对刘家照顾是真,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位雷厉风行的帝王温情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