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是明朝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锦衣卫,众所周知是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支持下的产物,其实看着这三个字,在脑海里很容易出现各种有关明朝电视剧的画面,因而对“锦衣卫”的印象一般都是横行霸道、专权跋扈。
关于锦衣卫的职责通过影视作品也能知道大概,无非是为皇帝处理各种棘手的事情,但是关于锦衣卫是如何诞生的,如果不去特意了解,基本上是很难清楚的。今天就是来探究一下锦衣卫形成的整个过程!
锦衣卫诞生之前的背景
1,功臣之间的利益瓜葛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面对初定的天下,朱元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对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进行论功行赏。
于是朱元璋在经过一番考究之后,根据参加红巾军的早晚次序来决定封赏,实际上朱元璋就是按照功臣们跟随自己时间的早晚,因此在赏赐完之后,大明王朝的初期形成至少三个利益集团。
这些集团之间又因为利益关系又错综复杂的相关联,看到这样的场景,朱元璋作为权力欲望极其强烈的帝王,肯定是不能接受的,生怕哪天自己就在睡梦中脑袋被搬家了!
因此朱元璋考虑要设立一个只听命于自己的特务机构,可以随时随地地向自己汇报这些功臣们之间的利益往来,发现什么异常之处能及时知道,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危机。
其实这是作为每一个开国皇帝都会有的想法,只是根据每个皇帝的性格不同,所以做法也不同。
2,胡惟庸案的爆发
众所周知,胡惟庸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因为胡惟庸的所作所为让朱元璋找到借口把威胁皇权的丞相制度给废了!
但是在胡惟庸之前,还有开国重要文臣李善长,以及在朱元璋起义阶段设立的检校组织负责人杨宪,另外再加上朱元璋封赏的开国二十八大侯爵之一的汪广洋,这几个在胡惟庸之前都在丞相位置呼风唤雨。
其中李善长作为明朝第一位丞相,手握大权之后就被权力给蒙蔽了,因而遭到朱元璋的弃用!而杨宪更是嚣张跋扈,以为自己当上丞相就能为所欲为,竟然多次诬陷大臣,最后还是东窗事发被处死!
至于汪广洋的任命,本来是朱元璋利用他作为中间人缓和大臣关系,没曾想汪广洋和稀泥的本事太差,最终也被朱元璋算旧账而诛杀!
不过当丞相之后气焰最嚣张的当属胡惟庸,胡惟庸在刚上位阶段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是当自己独揽相权习惯之后,本性暴露无遗,所谓结党营私、贪污犯败都算轻的,严重的是竟然有篡位之心。
虽然没有成功,但是筹划多年,牵涉官员广泛而深入,因此朱元璋查胡惟庸的事情都查到洪武十九年,但是胡惟庸早在洪武十三年已倒台!因而在洪武十五年,大名鼎鼎的“锦衣卫”正式诞生!
锦衣卫在诞生之前的发展
1,检校的诞生
检校这个组织在朱元璋攻入南京之后,以此为根据地,其实说白了就是之前是漂浮不定的流浪汉,现在有南京作为大本营,朱元璋上前线的日子药少了许多,基本上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因此开始担心在外地将领会搞事情,甚至联合起来推翻自己!
因此朱元璋设立“检校”,职责是监察所有官员的大小事务,一旦有违法行为立即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例如当时检校的一位官员叫做杨宪,他就被朱元璋安排到自己的外甥兼义子李文忠身边当特工,没过多久,杨宪就告发李文忠重用儒士干预公事,最后朱元璋把杨宁检举得极为儒士除去!
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一直沿用,但是检校只能行监察之事,没有抓捕和询问之权!“检校”实际上只是职务,不是机构的名称,因此在明初很多官员意想不到的身边人就是检校。
例如宋濂有一次请客吃饭,第二天就被朱元璋问到吃了什么菜,然后宋濂如实回答了,接着朱元璋就说你很诚实,没有骗我!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初非常常见,因此检校相当于锦衣卫的前身,只是检校的工作职能依然存在很大漏洞,胡惟庸的案子就是实例,所以朱元璋才考虑重新设立一个完善的特工机构。
2,锦衣卫建立的人员架构基础
锦衣卫的建立,不是特意挑选人员进行多年训练才形成的,完全是在现有的机构之上改组建立而成!
首先,建立锦衣卫真正的基础来自朱元璋身边的亲卫机构,朱元璋在起义军阶段就开始建立自己的亲卫军,主要是模仿元朝的机构而设立,因此在公元1356年,朱元璋进行一番考量设立帐前亲军指挥使司。
其次,发展公元1364年,朱元璋宣告称王,于是为了彰显“王”的威严,通过一番调整,把帐前亲军指挥使司进行重置,命名为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顾名思义拥有十七卫。同时在此期间,朱元璋还设置过亲军卫、御中军、拱卫司!
其三,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再一次进行禁卫军机构的重组,即公元1370年,朱元璋设立亲军都尉府及仪鸾司,其中仪鸾司就是锦衣卫人员架构的基础,但是在这个时候的仪鸾司只是朱元璋的仪仗队顺便兼职保卫工作。
根据《明通鉴》记载,在公元1382年,朱元璋下旨改仪鸾司为锦衣卫,至此锦衣卫正式诞生。
锦衣卫的发展过程
1,锦衣卫在朱元璋手里的生生死死
第一,在朱元璋手里诞生;公元1382年,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是由皇帝亲自掌控的一支具有巡察缉捕之权的武装力量,而且还掌管着刑狱。
在锦衣卫之下分两大机构,即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的职责是针对文武百官进行法纪纠察,北镇抚司管辖着朝廷专门设立的诏狱,也就是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官员被锦衣卫抓走打入的牢房,不过这个机构才是朱元璋时期的唯一;而南镇抚司是后来的皇帝加设的。
锦衣卫的真正大权在朱元璋手里消亡;锦衣卫在建立之后所拥有的权力让文武百官感到恐惧,因为基本上只要怀疑你,锦衣卫就可以上禀皇帝然后进行缉拿并审问。
而在建立之初朱元璋本来就是要利用锦衣卫清洗功臣集团,所以也是比较放权,因而锦衣卫把死去的胡惟庸案再次进行牵连,最后被杀之人达到三万多,其中就有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宋濂等人。
第三,锦衣卫在经历几次大清洗要案之后,开始逐渐变得膨胀,以为自己有着皇帝在背后撑腰,谁敢造次!于是锦衣卫的高官开始出现自己的利益团体,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是朱元璋可不是这样认为,正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朱元璋从最底层出身非常清楚这个道理;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功臣集团已经清洗得差不多了,但是锦衣卫的风评在朝廷上下一边倒,属于文武百官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朱元璋不可能为了锦衣卫去无限的得罪百官,因而在公元1393年朱元璋下旨命锦衣卫禁止参与司法事务!
2,朱棣奉天靖难再启锦衣卫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庙号本来是明太宗,被后世子孙嘉靖皇帝改为明成祖。众所周知朱棣是造反登上的皇位,所以对自己的正统合理性是朱棣一生的追求,因此朱棣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
在称帝后再次启用锦衣卫行司法职权,针对反对自己当皇帝的人进行审查,而且又分设南北镇抚司,各司其职!
朱棣利用锦衣卫杀害的人也是成千上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号称大明第一才子的解缙!锦衣卫的权力和组织架构在朱棣手里得到进一步地加强和完善,从而成为贯穿大明一朝的朝廷特务机构。
3,明宪宗朱见深让锦衣卫权力空前强大
虽然锦衣卫是直接听命于皇帝,但是从朱棣到朱见深之前,锦衣卫的权力并没有达到可以真正危害皇权的地步,因为这个期间依然是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如果皇帝不乐意,锦衣卫也不能为所欲为!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明朝的国家发展开始走下坡路,皇帝的危机感越来越强,所以选择牢牢把握住身边亲军,希望锦衣卫好好的替自己稳固皇权。在明宪宗朱见深的在任期间,因为京城发生两次大案件,但是锦衣卫并没有提前收到什么风声。
因而朱见深认为是锦衣卫的侦缉能力有限,只是没有查办锦衣卫,反而是扩大锦衣卫的职权。即朱见深之前的锦衣卫虽然可以自行缉拿和刑讯犯人,但是依然要交由三法司确认和最终定罪;
而朱见深在公元1478年开始让锦衣卫在缉拿和审讯之后,可以直接上禀皇帝,不用再搭理三法司!不过这个权力极大的机构在明武宗之后沦为东厂太监的附庸!
总而言之,锦衣卫的形成完全是大明王朝皇帝的政治需要,朱元璋的开创事实上是在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带头作用,因此朱元璋废除锦衣卫司法职权之后,依然被儿子朱棣重新启用,接着被后世子孙继承延续,成为明朝历史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