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最著名的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据说孔子门下有三千名学生,包括颜回、曾参、子路、子贡等杰出代表,虽然杰出但这些徒弟的影响力并不大。
孔子虽然被尊为大教育家,但是单从教育成果上来看,他却不如春秋时代的另一位奇人鬼谷子。相传,鬼谷子有五百名弟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似后来都成了风云一时的人物,就连寻找不死草的徐福、修炼成仙的茅漾都是鬼谷子的弟子,个个都成了左右春秋局势的能人。
名师出高徒,鬼谷子颇有神龙之姿,见首不见尾。他的身世也如他名字一样神秘诡异,人们只能通过他的弟子来目睹风采。先秦诸子之一的鬼谷子名王诩,是春秋卫国朝歌人,隐居在清溪的鬼谷,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此自称鬼谷先生。因为他博学多才,所以弟子们根据他的言论整理了《鬼谷子》一书,此书庞杂精深,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是一部谋略方面的论著。因为此书,后世将鬼谷子尊为纵横家的创始人。
作为纵横创始人,鬼谷子从十几岁离家走出云梦山到各国游学,传播纵横学说的思想,到39岁返回云梦山隐居授课,膝下学生成后世名家,鬼谷子的一生神秘莫测,而他本身堪称完美的化身。
纵横之术,搅动风云
“苍生涂涂,诸子百家,唯我纵横”,说的正是鬼谷子最擅长的纵横之术。鬼谷子的博学多才,通天彻地,智慧超乎天人,不仅懂得诸子百家所有学问,了解观星占卜,又文韬武略懂得兵家学说,就连行兵布阵之术也不在话下,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称他为圣人,纵横家称呼他为鼻祖,谋略家拜他谋圣,就连占卜八卦的名家也称他为祖师爷。
他的身份很多,最显著的是纵横家这个标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儒家、法家、墨家成为四强,唯独鬼谷纵横派集齐所有学问于一身,以至于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最出名的徒弟有英勇过人的庞涓、擅长兵法谋略的孙膑、精通纵横之术的苏秦和张仪等,他们身上最显著的标签是能够靠一己之力搅动春秋战国风云,“力量”抵得过百万之师,最厉害的是鬼谷子门徒遍布各地,他们进师门前都是无名之辈,下山后大多能干出一番事业,名垂千史。所以鬼谷子及其门徒素有“诸子百家,唯我纵横”的传说。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说的正是鬼谷纵横派对春秋战国格局的影响,这得益于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及超人的智慧,教育出一批批谋士、学者等叱咤风云人物,这些徒弟全凭个人智慧,以三寸不烂之舌,给春秋战国的诸多国家排兵布阵,将所学的纵横之术应用于实践,引导整个战局的形势发展。
鬼谷子的弟子们虽然只凭借一人之力,却强于百万之师。赵国运用苏秦的合纵六国抗秦的战略,建立合纵联盟,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秦惠王封张仪为丞相,派他出使诸侯国多加游说,凭“横”破“纵”的纵横谋略,使诸侯国们纷纷从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商鞅变法使秦国变成富裕强国;田忌赛马击败庞涓,斩获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师从鬼谷子的人,将所学的纵横术发扬光大。所以不难看出,鬼谷纵横派属于海纳百川的杂家,几乎揽获诸子百家的学说精华,不是百家争鸣的一员,却高于诸子百家,影响战国局势;鬼谷门人对百家学说冲击力极强,尽管鬼谷门学说不属于任何学派,但却像个定时炸弹随时埋在身边,加上鬼谷门人的结局不是被自家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就是落得凄惨的下场。
尽管鬼谷子就像围棋中的高手,左手持黑,右手持白,将每个置身其中的人成为激烈相杀的棋子,扭转乾坤,推动棋局。可也因此暗地里得罪不少人,鬼谷门各国不喜欢,各个学派也不接纳,自家门徒也都劳心劳力,却享受不了胜利的果实。这就奠定了鬼谷子被人记恨原因的基础。
鬼谷子的结局,真相是什么?
鬼谷子王诩仙逝的说法版本不一,各执一词。有人认为鬼谷子最后是被人杀死的,那么结局很可能和百家争鸣的学派恩怨有关,其中最大的嫌疑学派是墨家。墨家讲究兼爱非攻,崇尚制暴,加上墨家成员涵盖全国各个阶层和显赫贵族,内部结构也极其隐秘,养了一群刺客侠士剑客。
传说中的鬼谷子神秘叵测,居无定所,只知居于云梦山修身养性、学习心理揣摩、纵横捭阖之术,可终究只是现实凡人。外加此人培养的能人异士一出手就是搅乱天下战事,导致各国相斗,和反对战争的墨家思想相违背,所以从思想上和能力上,墨家学派门人刺杀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有人只是单纯地认为,鬼谷子只是到了享年80岁就自然仙逝,没有太多离奇。毕竟在《录异记》曾记载: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他的隐居人生璀璨而夺目,拥有超凡脱俗的灵性,和前无古人的智慧,在80岁的那年传师解惑后自然老去。
也有传说鬼谷子活了几百岁,而秦始皇成了寻找不死药也因他而起。传说西域曾出现怪事,一些鸟衔着一种草放在冤死的人脸上,那些人立刻复活,秦始皇得知此事,询问手下的方士,谁也不知道那些鸟和草的来历,只有徐福向秦始皇推荐了自己的老师鬼谷子。秦始皇立刻派使者带着这种草前往云梦山向鬼谷子询问这件事
鬼谷子看了几眼便说:“大海中有十座仙洲,这种草就是生在瀛洲的不死草,草叶像子像菰米茭白,只单独生长,一株不死草可以救活上千人。”秦始皇从鬼谷子那里知道了不死草的出处,先后派方土卢生和徐福出海寻找灜洲,希望获得不死药。这就是秦始皇寻找长生药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