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明朝

明朝时期的开国六国公分别是谁?得以善终的又是谁?

作者:Marshall2022-04-13      来源:历史资料网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一百余人,其中最尊贵的当属六大国公——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然而六大国公的结局却天差地别,有的已经白发苍苍还被满门抄斩,有的是被不肖子孙连累断了爵位继承,而有的却破天荒地达到一门两国公,荣耀贯穿整个大明。

01结局最为凄惨的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安徽定远人,颇有才能,朱元璋册封诏书中将其与萧何比肩,位居开国功臣首位,爵封世袭韩国公,是开国六国公中唯一一位文官,赐予丹书铁券,本人可免两死,其子可免一死。

李善长虽有大谋略,却有一个缺点——任人唯亲,喜欢搞小圈子。明初朝堂之上活跃着一股淮西势力,这股势力以李善长为首,胡惟庸为骨干,基本把握了朝政。

胡惟庸是李善长同乡,也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两人还有姻亲关系,来往密切。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向淮西势力下手,胡惟庸因谋反罪被诛,即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受牵连者甚广,然而李善长逃过一劫。

本以为经过这次打压,淮西势力会土崩瓦解,朱元璋却发现他依然无法完全掌控朝政,于是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案再次被提起,有人密告李善长是胡惟庸党羽,曾参与其谋反策划,朱元璋大怒,下令夷灭李善长三族。

此时的李善长已经70多岁,白发苍苍,颤颤巍巍地走向刑场,跟在他身后的是妻女弟侄一大家子共七十余口。儿子李祺凭借驸马身份免于一死,和公主以及两个儿子都被流放,韩国公的爵位也被削夺。

02有辱父名的郑国公常茂

常茂是朱元璋爱将常遇春之子,常遇春在北伐途中暴毙,未能等到洪武三年的册封,朱元璋感念其功劳,特荫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世袭罔替,这是已去世将领中独一份的恩宠。

洪武二十年,常茂跟随宋国公冯胜出征蒙古,因为他与冯胜是子婿关系,又有郑国公的头衔,因此在军中不受管制,颇为放肆。纳哈出投降后,冯胜大摆庆功宴,宴会上常茂认为纳哈出要逃跑,持刀砍伤纳哈出,导致纳哈出部众受惊,四处溃散。回到南京后,朱元璋追责,免去了常茂国公头衔,发配到龙州(广西崇左),洪武二十四年去世。

不过朱元璋对常遇春真的够意思,免去常茂郑国公后,改封次子常升为开国公。常升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牵连“蓝玉案”被诛杀,另一种是靖难之役中战败被杀。无论哪种情况,国公的爵位没有传承下去,后代也被迁徙到云南。

直到弘治年间,孝宗皇帝想起常遇春的功劳,派人接回常家后代,授予世袭锦衣卫之职,到了嘉靖年间,又被授予侯爵,明朝末年,常家后裔族丁数千人还帮着抵御农民起义军。

03被儿子坑惨的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朱元璋的亲外甥,小名保儿,作战勇猛,爵封曹国公,洪武十六年病逝,其子李景隆袭爵。正是这个李景隆,不仅把曹国公的爵位丢了,更是把李文忠的脸丢尽了。

靖难之役,李景隆领兵攻打北平,朱允炆给了他50万大军,硬是没有拿下,而且朱棣此时并不是城中,他带着精锐正在解永平之围,城中只有朱高炽姚广孝指挥的老弱病残!

不仅没拿下,50万大军还被回防的朱棣包了饺子,李景隆一人逃回德州,朱棣俘虏无数,力量大增。此役惨败,南京城中要杀李景隆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朱允炆力排众议,觉得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又调派了60万大军,结果白沟河一战几乎全军覆没。经过此役,朱棣和朱允炆之间攻守易型。

朱允炆把李景隆撤回南京,还是没有杀他,让他“面壁思过”。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因为城中缺兵少将,朱允炆让王公勋贵都领兵守城,李景隆负责守卫金川门,他却做了内应打开金川门,放朱棣入城,南京保卫战戏剧性结束。

朱棣登基后,因“默相事机之功”,李景隆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成为百官之首。但是到了永乐二年,陆续有人弹劾他“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最终被削去爵位,李景隆绝食抗议,结果“绝食”十天未死,为天下人耻笑,曹国公的爵位由此断绝。

04最无辜的宋国公冯胜

冯胜,本名冯国胜,和兄长冯国用带着一队人马投奔朱元璋,对于早期急需增强实力的朱元璋堪称雪中送炭,开国后受封宋国公。

建国后冯胜也经常领兵出征,颇有战绩,徐达病逝后,他在军中资历第一。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为了保证孙子能顺利继位,朱元璋开始有预谋地清洗军中宿将,“蓝玉案”爆发,牵连者数万,不过冯胜地位超然,安然度过。后有人密报周王朱橚私会冯胜,朱橚是冯胜的女婿,他们两人一个是手握兵权的藩王,一个是军中威望甚高的大将,两人搞小圈子密谋,无非就是对立朱允炆为太孙不满,对储位有想法呗。

朱元璋召冯胜进京,同时下旨痛斥周王,但是朱元璋没有两人密会的证据,一时间也拿冯胜无可奈何。但是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一旦他猜忌的,宁可错杀也不放过,于是洪武二十八年,一道圣旨直接无罪赐死冯胜,削夺爵位。

05自己善终爵位却不善终的卫国公邓愈

邓愈,原名邓友德,早年率万余人投奔朱元璋,南征北战,立功颇多,爵封卫国公,洪武十年病逝,其子邓镇袭爵,卫国公改为申国公。

然而好景不长,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牵扯胡惟庸案被夷灭三族,而邓镇是李善长的外孙女婿,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杀,削夺爵位。

06与大明共辉煌的魏国公徐达

徐达,朱元璋发小,大明第一武将,洪武元年率军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成为封建历史上唯一一个北伐成功的将领,洪武三年爵封魏国公。

洪武十八年,徐达病逝,长子徐辉祖袭爵魏国公。关于朱元璋给徐达送蒸鹅的故事只是野史记载,正史里徐达是病逝,这里不做过多讨论,我们要介绍的是徐家是怎么变成一门两国公的!

靖难之役中,朱棣总是能得到南京城里的第一手情报,可以肯定他在朝堂上有内应,而且这个内应应该身居高位,否则不可能接触到核心军事机密,后来证实此人就是徐达四子徐增寿。朱棣的王妃是徐达的长女,也就是后来的徐皇后,徐增寿从小与徐皇后关系很好,对姐夫朱棣也很有好感,靖难之役爆发前,朱允炆曾问徐增寿朱棣会不会反,徐增寿回答不会。靖难之役爆发后,多次将朝廷军队情报传递给朱棣,特别是长江防线的军事部署,后来被发觉,朱允炆召徐增寿质问,徐增寿不能回答,被朱允炆持剑亲自诛杀。

朱棣登基后,感念小舅子的功劳,特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世袭罔替。而徐辉祖因多次率军狙击朱棣,且在朱棣入城后拒不拥戴其称帝,朱棣大怒,要有司治其罪,徐辉祖振笔直书:“中山王(徐达)开国功臣子孙免死”!朱棣无可奈何,削去其魏国公爵位命其回家反省。永乐五年徐辉祖病逝,另一种说法是被逼自裁,徐辉祖死后,朱棣以“中山王不可无后”,命徐辉祖长子袭爵魏国公,至此徐家一门两国公——魏国公和定国公。朱棣迁都北京时,定国公府跟随北迁,而魏国公府依旧留在南京。一南一北两个国公世系都传到了明末,徐家的辉煌贯穿大明,堪称大明第一世家。

朱元璋 徐达

上一个: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个: 朱棣活剐三千宫女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