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参与元末起义,并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大一统的明皇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朱元璋从草根最后逆袭为一代君王,他可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其手下有一帮誓死追随于他的人,否则朱元璋就是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成功。
而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开国新君诛杀有功之臣已经不是稀罕事,在极端环境之下,采取极端手段诛杀开国功臣,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朱元璋对下属下了“死手”,基本上开国大臣都被他屠戮殆尽。这其中,被牵连冤死的也不在少数。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诛杀这些人,一度有十多万,这是历史上所罕见的。毫不夸张地说,朱元璋已经将“兔死狗烹”发挥到极致了!
而“蓝玉案”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蓝玉早年追随朱元璋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此人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一开始也没有忘了这帮大臣。自洪武二十年始,蓝玉封永昌侯,后拜征虏大将军、大将军、凉国公。不难看出,蓝玉确实功绩显赫。
蓝玉为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所以作为太子妃舅父,蓝玉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朱棣交恶。朱元璋给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作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的预备。然太子朱标38岁英年早逝,皇孙尚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
自中山、开平二王死后,蓝玉多次统领大军,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对其优礼有加。蓝玉便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
然而,蓝玉却忽视了朱元璋的多疑与心狠,但凡事皆有因果,蓝玉最终被诛杀,也与他本人的行为做派紧密相连。
功高震主、恃宠而骄,“蓝玉案”爆发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与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并称为“明初四大案”。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朱元璋以加强集权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名将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逾1.5万。在这起案件中,蓝玉一门被诛杀殆尽。
蓝玉自认为与朱元璋是老兄弟,所以处处把朱元璋当成自家人,处处轻狂放纵,再加上本身居功至伟,所以目无法纪、目无皇权,这自然让老朱觉得不爽。
蓝玉最初让朱元璋感到极为不快的事情是玷污了元妃,这事要放在普通士兵身上或许也不算什么,因为战争中这样的事情也并不鲜见,但这种事要放在一个统帅大军的将领身上,就不能简单说成是军纪不严的问题了。
蓝玉是谁,他代表的大名统帅,是大明王朝的脸面,虽然朱元璋并未因蓝玉强奸元妃一事问罪于他,那是因为他当时的声望很高,所以老朱当时才没动他,但这笔账朱元璋还是记在心里的。
若说此事能忍,还有一件事就彻底挑战了朱元璋的底线。蓝玉在捕鱼儿海大捷后班师回朝,大军行进至喜峰口时,正值半夜,按照当时的规定,长城各隘口只要入夜,就算是天子驾临也不能打开城门,守门将士拒绝开门后,蓝玉自恃劳苦功高,下令攻打隘口,最后破关而入。
这件事让朱元璋愤怒至极,这还有王法吗,把皇帝的口谕当成儿戏,这可是造反的大罪。朱元璋派人去训斥蓝玉,蓝玉根本不理会。本来朱元璋想封蓝玉为“梁国公”,但却把“梁”字改成了“凉”字。如果蓝玉此时能收敛,能体会到朱元璋对他的宽容,蓝玉兴许还能有活的机会。只是蓝玉再一次置若罔闻,放纵行为变本加厉。
老朱此时觉得蓝玉不杀,不足以震军心、匡正义。
“急流勇退”要恰逢其时
太子朱标去世第二年,公元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即刻下旨将蓝玉全家及其党羽全部下狱,几乎没有怎么审讯就将他和他的家人及其党羽全部抄家灭族,尤其是将蓝玉剥皮实草,手段极其残忍。
有人说,蓝玉案是朱元璋一手策划的冤案,但凡事都要师出有名。如果不是蓝玉有小辫子给朱元璋抓住的话,蓝玉不可能会成为老朱的刀下鬼。
蓝玉功高自傲,目无皇帝,这换成哪个领导人都忍受不了。
话分两头,多次挑战龙威、触犯“逆鳞”,老朱都忍了,其实老朱是想给蓝玉一个台阶,那就是让他早点解甲归田,换个词叫“功成身退”。
要知道,承平年代很多时候会放松“武治”,而太子朱标又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储君,所以老朱心里一直在琢磨,如果自己死后,这些功勋大臣会不会给儒雅的太子小鞋穿,也就是说,朱标不一定能降服得了这帮大臣。怎么办,干脆都让老朱我来解决吧!
可见,蓝玉案的实质,就是老朱在为太子朱标顺利执掌大明江山,铺平道路。
虽然很多人对这一观点持不同意见,认为蓝玉的死是自己作的,但不可否认,老朱为太子朱标将来坐上龙椅,永保大明江山安稳,还是考虑得更多一些,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