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春秋战国

朽木不可雕也骂的是谁 孔子为何会大动肝火

作者:Marshall2023-07-11      来源:爱上历史

孔子很少动怒,但有一次他却大动肝火,还说出了一句非常严重的话,便是“朽木不可雕也”。朽木不可雕也虽然没有一个脏字,但本义是指一个人的品性已经败坏到了极点,已无药可救,等于是彻底否定了一个人,所以说出这样的话语,可想而知当时孔子是有多么的生气。那孔子是对谁说的呢?下面就来跟各位讲讲这段历史故事,看看这个人最后是否真如孔子说的那样。

1、孔子著名弟子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被教育要好好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思想的起源就来自孔子。孔子一生都孜孜不倦地教诲他人,门下更是拥有数千弟子。但是在这么多学生里,并不是每个人都出类拔萃,品学兼优。

除了像颜回这样能塌下身子听取老师教诲的学生,还有不少“刺头”,他们性格迥异,做出来的事情也往往令人匪夷所思,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宰予。课堂上的他放到现在来看,活脱脱就是个“熊孩子”,经常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乱做小动作,更关键的是他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这让孔圣人十分生气。

宰予这个学生不仅性格活泼,还有点小脾气,经常会发表一些有悖孔夫子观点的言论。比如有一次孔子讲到了仁义这件事,这是孔夫子十分擅长的一个知识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聆听。

但宰予却没有这样做,反而听着听着突然站起来向老师提问:“世人都在追求所谓的仁,那么这个仁在哪里呢?如果我说仁在一口深井中,你也要接着跳下去吗?”这个问题虽然有点胡搅蛮缠,但还真的很难一时间回答上来,不少同学都愣住了。

2、公然顶撞老师

众所周知,为人至孝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这几乎是一种共识。不过有一次孔夫子谈论到“孝道”,其中就涉及到了父母去世之后,子女应该守孝三年这件事。此时宰予又站起身子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都说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三年,这会不会太长了一些?三年的时间里一个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和外人也没有什么交往,礼仪等各方面都越发生疏,即便是3年里不听也不演奏音乐,对应的技巧也会生疏。”

他还破天荒地当场提出:“一年的时间即使把所有一整年的粮食吃完,那新的粮食也会成熟;用来烧火做饭的木材用完了,也都可以重新换一般了,所以为父母守孝只一年就可以了”。

孔子听到宰予的这番言论就质问他:“别人都在毫无例外地为父母守丧三年,只有到你这里变成了一年,你真的忍心这样做吗?”没想到宰予立刻给出肯定的态度。

孔子继续说:“如果是一个正人君子,那么在守孝期间即便是吃到美食也会感觉到毫无滋味;即便是有机会听到动人的音乐,也根本不会从内心之中生出快乐;既然你觉得这样做非常心安,那就随便吧!”宰予说到这里就拜了一下,退出了学堂,孔圣人评价他不是个讲究仁义的君子。

3、孔子语出惊人

从上面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宰予这个人性格很古怪,喜欢特立独行,根据记载,他不止一次地顶撞过自己的老师。终于有一天,孔圣人对他忍无可忍,借机敲打了一下他,宰予虽然表面上心服口服,但安稳不几天就又像以前一样。

甚至到了学习的后半阶段,白天在屋子里睡觉,晚上到处乱跑找不到人,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让孔夫子难以容忍,于是脱口说出了一句:“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意思就是宰予这个人纨绔成性,根本就无法教导,属于烂泥扶不上墙的那种人。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孔子的这句话还是很重的。

后来孔圣人评价弟子宰予的这句话就流传了下来,至今都被很多老师引用。当一个老师遇到那种顽皮,不好好学习,在批评教育后还是不能改正的孩子,往往就会用“朽木不可雕也”来形容,逐渐这句话就成为了一句口头禅。不过宰予并不是朽木,实际上他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思想家,还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十三贤”之一。

如今的社会不同于孔夫子时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孩子们性格各异追求全面发展的今天,老师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因人而异,切不可一概而论,更不要经常使用“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来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孔子

上一个: 春秋战国周朝国是怎么衰落的 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状况

下一个: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如何理解 孔子这番话表明什么道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