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兢写的《则天实录》后来怎么消失了?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武则天是荆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在14岁时被唐太宗选为才人,正式进入宫中。在激烈的宫斗之中,武则天成功撺掇唐高宗“废王立武”,成为了一国之母,并在后来参与朝中政事,与高宗皇帝并称为“二圣”。
从仕途角度来看,吴兢一生的官场生涯可谓是顺风顺水,并没有任何的大起大落,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他喜欢秉笔直书的性格。在担任史官期间,吴兢撰写了一部《则天实录》,用以记录武则天入宫至去世期间的从政生涯,并对其中某些政治事件做出评断。
吴兢曾用20多年的时间,撰写修著了国史两种,共128卷。对于自己的著作,吴兢曾信心满满地说道:“皇家一代之典,尽在于斯矣”。吴兢著作风格独特,除文笔流畅之外,同时也对历史事件采取了公正看待的态度,尽量保持不掺杂个人情感倾向的点评,如此秉笔直书的特点,为维护史学的优良传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则天实录》应该是一部真实性极强的著作。
在武则天寝宫集仙殿中,这位武周皇帝已经奄奄一息,她对于权力的抓取已经有心无力,最终顺从的禅位于太子李显,并迁居上阳宫居住。同年11月26日,武则天驾崩,随即被葬入乾陵,与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以及消除旧朝的不良影响,唐中宗李显开始有目的性地销毁武则天的痕迹。武则天曾一手培养起来的酷吏组织,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摧毁,其骨干成员72人皆被一网打尽,纷纷受到了严厉的惩处。除此之外,武周一代所建筑的石碑、牌坊和雕塑等建筑物,一概被销毁殆尽。可想而知,《则天实录》同样也难逃被毁的命运。
一直以来,后世史学家无不为《则天实录》的失传而扼腕叹息,但是也有专家称,《则天实录》被毁事件完全是历史的必然。牝鸡司晨,历来为儒家传统所不容,历朝历代文人们都不乏对于武则天的攻讦,如果《则天实录》仍然存在,则对于她的否定,将显得十分苍白无力。故此,这部书的消失,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场“泼脏水”之前,必须要干的“销毁武则天是明君证据”的大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