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死后为什么被武则天挖坟?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演义中的徐茂公,在正史上全名徐世勣、字懋功,后来归顺李唐后被赐姓,由此改名李世勣;李治即位后,为了表示对父亲的孝顺,要求不得使用“世、民”这俩字,于是李世勣从此被称李勣。
真实的李世勣,其实并非传说中的半仙,而是个标准的将帅、军事家,他和李靖并称“二李”,是初唐强悍军力的象征,也是唐朝开疆扩土、武功赫赫的功勋元老。
更为难得的是,身为军人,李世勣的身上却充盈着智慧的光芒,在一生中的所有关键节点,他都下对了棋、选对了方向。也许因为这样,他才会被一些人称之为“狡诈”吧。
我们看看李世勣在情商方面的开挂经历。
早年跟着翟让落草为寇时,年仅17岁的李世勣就展现出了超出同辈的眼界,在他的建议下,队伍“不吃窝边草”,刻意跑去远离家乡、却又殷实的宋/郑两郡劫掠。这么一来,瓦岗军既没得罪同乡、护住了羽翼,又赚得盆满钵满、规模大振,从而吸引了李密的加入、转型为隋末的标杆性军事集团;
多年后,当李密与翟让内讧火并时,多个瓦岗元老被杀、单雄信被吓得下跪求饶,而李世勣则应军事才能突出、平日里表现不卑不亢,躲过了李密一系的毒害,甚至继续被委以重用;
而当后来李密投靠李唐王朝、却又因试图背叛而死于非命时,镇守一方、手握重兵的李世勣清醒判断局势,选择了继续为李唐政权服务。但他同时也公私分明,坦坦荡荡地请求为李密办理丧事,这种识大体却又不薄情寡义的作风,让李渊父子大加赞赏。
在替唐朝镇守黎阳期间,李世勣寡不敌众、败给了河北枭雄窦建德。同为山东人(崤山以东),窦建德对声名在外的李世勣颇为看重,在扣留其父亲当人质后,任命其继续镇守黎阳。但李世勣对局面的发展再次做出精准判断,他认定窦建德虽势头凶猛,但由于缺少系统纲领、成熟的架构,未来发展前景渺茫,于是便协同一起被俘的李氏藩王借机逃回长安。这种突破了乡土观念的站队行为,既体现了李世勣的政治眼光,也表现出了对李氏的忠诚,让他的仕途更加顺畅。
后来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二王,李渊论功行赏,李世民为上将、李世勣为下将,俩人同穿金甲、告捷于太庙,享受了军人的顶级荣耀;统一中原后,他出将入相,常年活跃在唐朝政坛,并名列凌烟阁功臣录。
在初唐功臣中,李世勣还有个特殊身份:山东豪强的代表。他出身地主、后来成了瓦岗寨的大将,李密死后由他统领大部分瓦岗旧部;后来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单雄信等山东豪杰陆续被杀后,李世勣与魏征一文一武,成了山东豪强地主集团事实上的代表人物。
而李唐王朝正是出自西边的关陇集团,李世民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背靠关陇、又在征伐天下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山东集团的支持。因此,后来他常年对魏征、李世勣委以重任,实际上不仅仅是欣赏二人的才华,也有团结人心、消除壁垒的考虑。
李世民在临终前,曾经再次考验了李世勣一把,他毫无缘由地把时任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李世勣发配到外地,以此检测其忠诚度、以及对领导意图的领悟水平;在下达命令前,他甚至叮嘱儿子李治,假如李世勣有一丝犹豫,就将其斩杀;如果毫无怨言,今后就可以对其加以重用。
李世勣的反馈堪称教科书:他收到命令后立即动身,甚至都没回家拿衣服、打个招呼。这种高超的政治敏锐感、对帝王心术的把握,让大部分的专职顶级文官都难以望其项背。
经受住这次考验后,李世勣与长孙无忌一武一文,同时也是山东豪强与关陇集团的代表,成了唐高宗李治的顾命大臣。他们兢兢业业,对李氏王朝可谓忠心耿耿,但在数年后却走向了完全相反的结局。
公元655年,李治以王皇后不能生育为由,希望改立武氏为后。同为先帝元老,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认为这是涉及到超纲安稳、先帝遗命的大事,于是激烈反对;李世勣则显得更为老谋深算,他明白李治决心已定、理由充分,于是便首先装病不出席会议,随后却在李治私下询问自己时表示:“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表达了对李治的坚定支持。
因此,当长孙无忌因得罪李治夫妻逐渐被排挤、清除时,李世勣的地位却越发安稳。公元668年,他作为统帅攻灭高句丽,实现了李世民的夙愿;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替唐朝开疆拓土,下年底,他就因病去世,享年76岁。
李世勣死后极尽哀荣,李治以阴山、铁山、乌德鞬山的外形为其修建陵墓,以此表彰他灭突厥、薛延陀的功劳(与李靖同等规格)。
除了功勋赫赫,李世勣对李唐王朝的忠诚度也是毋庸置疑的。他在临终前,曾刻意吩咐弟弟,如果自己的后人有任何不轨举动,就可以代替自己严厉管教,甚至可打可杀。
然而,李世勣的担心却成了现实。公元684年,随着武则天的篡位野心昭然若揭,李勣之孙李敬业在扬州起兵,早已入土为安的李世勣随之遭受牵连,被武则天施以剥夺官爵、去除李姓、“剖坟斫棺”的惩罚,也就是挖开坟墓、剖开棺木、暴露尸骨。
20年后,唐中宗李显复位,他“追想元勋,永怀佐命”,感念李世勣为大唐王朝作出的卓越贡献,并且认为“罪不相及,国之通典”,不能因为后代的过错就把李世勣的功劳全部推翻,于是命令有关部门“速为起坟,所有官爵,并宜追复”。
宫廷政治斗争固然残酷,但对于像李世勣这种对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甚至对自己也有大恩的功臣,武则天“剖坟斫棺”的行为确实过于恶毒,除了泄愤、吓唬人,实在找不出她有什么理由。如果统治者都这样对待功臣、人才,当自己的王朝再次面临危机,指望谁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