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唐朝时期政治家、武周时期宰相,他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劝说武则天归政于李唐,延续唐朝社稷。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说起狄仁杰,很多人可能会浮现出影视剧中那个神探狄仁杰。其实,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并非以断案闻名,而是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犯颜直谏,为世人所称道。
狄仁杰大半生沉浮宦海,早年以明经及第,受到阎立本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随后做过大理寺丞、侍御史……。伴随他官场一生成长的,则是他人格的修炼,从年少轻狂到初通为官之道,从遭遇挫折到官场老手。
狄仁杰的成功归功于人格的成熟,而人格的成熟的标志“外圆内方”。
“方”是规矩,是准则,是框架。意味着一个人在内心要秉持正义的立场,坚持良好的操守,树立坚定的信念,这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圆”是通融,是孤线,是润滑,它是人处世之道。人若不会圆滑,则会自伤,也会伤人。不会变通的人生则无以自保,将寸步难行,也更谈不上建功立业。
有了“外圆内方”这个秘密武器,狄仁杰便在官场上所向无敌,既可以打着正义的旗帜打击政敌,劝谏帝王,又可以圆滑的处事之道明哲保身,安身立命。
然而,初入官场的狄仁杰却更像是一名莽撞的闯入者。或者说,他是是一名标准的“愤青”,面对不平之事,他大声疾呼,面对违法乱纪,他疾恶如仇,哪怕对方是权贵,或者是帝王,他都无所畏惧。
有一次,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了昭陵中的柏树,唐高宗大怒,下令将他处死。这个时候,狄仁杰勇敢地站了出来,为权善才鸣不平,认为他罪不致死。
皇帝龙颜大怒,狄仁杰却面不改色,据理力争,终于使皇帝的态度缓和下来,饶了权善才的死罪。醒悟过来的李治特意嘉奖了狄仁杰,还给他升了官。
狄仁杰升任侍御史后,没有辜负皇帝对他的期望,很好地履行了这一职责。侍御史审讯的对象不是老百姓,而是百官,这项工作让他得罪了很多权贵。
当时,左司郎中王立本自恃皇帝的宠幸,在朝中屡屡违法乱纪,朝中大臣人人畏惧。狄仁杰上奏弹劾,皇帝却要赦免他,狄仁杰说:“陛下如果要赦免他,请将我流放到无人之地。”皇帝没办法,只得惩治了王本立,朝廷由是肃然。
由此可见,最初的狄仁杰更像是一位愣头青,只要他认定为正确的事情,就勇敢地冲上去,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他也敢跳,他凭借着满腔热血,冲天的勇气,一往无前。他虽然屡屡得手,却更让人担心他的安危。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狄仁杰这次还是栽了一个跟头。
宰相张光辅讨平越王李贞有功,纵容士兵恃功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还将宰相骂了一顿:“您虽然平叛有功,怎能纵容士兵抢掠百姓呢?乱河南者只有一个李贞,现在却生出了一万个李贞,如果我有尚方宝剑,定要斩了你这个罪人。”
狄仁杰仍然不失当年之勇,哪怕对方是当朝宰相,他也敢义正言辞地骂个痛快。骂是骂爽了,恶果很快显现,狄仁杰被宰相弹劾,说是他对上级出言不逊,被贬官外调。
如果说,最初的狄仁杰的性格中只有棱角分明和毫不屈服,没有妥协和灵活,以至于他屡屡受挫。那么后来的那件事后,狄仁杰才开始真正转变,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
有一次,武则天在散朝后将狄仁杰单独留下来,问他道:“你认为娄师德这个人贤明吗?”
狄仁杰答道:“娄师德这个人行军打仗有几把刷子,至于贤不贤能,臣不知道。”
狄仁杰之所以这么说,那是他认为娄师德这个人能力不如自己,对他不屑一顾,因此,在言语中常流露出轻蔑之意。
武则天顿了顿,用平静的语气说:“狄先生啊,我之所以重用你,全靠娄师德的推荐。”
这一下,让狄仁杰羞愧难当,原来自己能有今天,靠的是娄师德当年的大力推荐,自己不领情就算了,还时时打击他。更难能可贵的是,娄师德从来没记仇。
事实上,娄师德才是一个宽宏大度的贤者,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指的是他。他一直是官场的常青树,曾两度拜相。娄师德屹立官场不倒的核心秘密是他的为官之道,靠的是“唾面自干”的真本事。
当年,娄师德的弟弟被任代州刺史,他兴致勃勃地向哥哥辞行。娄师德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身为宰相,你现在要当州官,荣宠过盛,如果有人忌恨,你有何对策?”
弟弟跪在地上说:“如果有人向我脸上吐唾沫,我一定会自己擦干,不和别人计较。”
听完弟弟的话,娄师德神情忧虑地说:“人家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你脸上,你却一擦了之,这是对别人的不敬。正确的做法是,你不能擦干唾沫,而是等待自然风干,这个过程中,你还要保持微笑。”
娄师德到底有没有做到“唾面自干”,无法考证,但这表明了一种极度隐忍的姿态,隐忍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收缩防守的策略。如同拳击,收缩,是为了更有力的进攻。
这一件事对狄仁杰的触动很大,曾经曾经赤膊上阵,与奸臣斗,与小人斗,与皇上斗,官场凶险,不知他是如何躲过了那一支支射来的暗箭。官场如战场,稍有不慎,将是粉身碎骨。
从那以后,狄仁杰开始变得老练起来,对敌斗争讲策略,讲智慧,不再一味蛮干。
有一次,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在汝南地区,干得不错,你想知道背后有哪些人在诋毁你吗?”
狄仁杰说:“陛下认为我有过错,臣愿改之;如果认为我没有过错,那是我的福分,臣不愿知道背后说我坏话的人。”
武则天听了他的一番言论,深为叹服。这句话总结来说,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可以看出,狄仁杰的胸怀也开始变得宽广,眼界也变得更加开阔。
有了前面的磨炼,狄仁杰的对敌斗争开始变得更加老辣。
武承嗣早就视狄仁杰为眼中钉,他指使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并将狄仁杰打入大牢,在严刑峻法面前,狄仁杰爽快地就承认了。得到了狄仁杰的口供,来俊臣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其后,狄仁杰趁狱吏不备,偷偷写了上诉的材料,藏在了棉衣之中,让自己的儿子取走,转到了武则天手中。于是武则天亲自召见狄仁杰,真相大白,狄仁杰靠自己的机智逃过一劫。
而在武则天立储一事上,狄仁杰的斗争艺术则上升到了大师级别,连一向聪明绝顶的武则天也上了他的当。
在立武氏还是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的问题上,武则天犹豫不决。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好武则天做了一个梦,说她梦到一只大鹦鹉,翅膀都折断了,请狄仁杰解梦。
狄仁杰趁机说道:“武者,陛下的姓,鹦鹉的两翅,是陛下的二子。若陛下起用二子,则鹦鹉能起飞了。”
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回答,对于立储一事,向来是武则天的禁区,稍有不慎,将人头落地。狄仁杰以一种很委婉的方式劝谏武则天,进可以达到劝谏效果,退也可以保全性命。
立储一事,武则天终于下定决心,她将还政于李唐,传位于自己的儿子李显。这是狄仁杰的一次伟大胜利,而他没有停下来,乘胜追击,为自己安排了接班人,确保死后不被武承嗣清算。
有一天,武则天向狄仁杰征求宰相人选,狄仁杰毫不犹豫地推荐张柬之,张柬之虽然老了一点,但却是宰相的最合适人选。于是,武则天将张柬之升为司马。
过了几天,武则天又要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笑了一下说:“我曾经举荐过张柬之,到现在还没见你用啊?”武则天说:“用了啊,我早就将他升为司马。”
狄仁杰说道:“我给你推荐的是宰相人选,你却让他做司马?”后来,张柬之果然被任命为宰相。
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了,武则天非常悲伤地说道:“朝堂空矣!”,后来朝堂每有大事,众人不能决断,武则天叹息地说道:“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朝堂空矣!”这四个字是武则天对狄仁杰的最高评价,字字千金,准确地表达了狄仁杰在武则天心目中崇高的地位。
如果武则天真是这么看待狄仁杰,那只能说明她太傻太天真了。
狄仁杰死后,武则天也进入风烛残年,他对政局的把控有所放松,张柬之趁机发动政变,带兵冲入太后寝宫,不到半个时辰即宣告政变成功。
当张柬之手中提着张昌宗、张易之的人头来见武则天时,她是否会想起这一切都是狄仁杰安排的呢?
唐中宗即位之后,狄仁杰受到了隆重的表彰,先是被追赠为司空,后又被封为梁国公。
看来,狄仁杰才是最大的赢家,生前死后,他都收获了最大的荣耀和尊重,在后来的史书上,他也留下了一个好名声,可谓是名利双收。
俗话说,先做人,后做事。狄仁杰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不断修炼自己的人格,使之趋于完善,他将“外圆内方”这一处世法则修炼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到了后来,他在朝中达到极高的声望,无论他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武则天都深信不疑,这大概是他功成名就的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