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明朝

侍卫们尽力救起落水的朱标,为什么朱元璋还下令杀了一些侍卫?

作者:Marshall2021-10-13      来源:爱上历史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后马氏的长子,自幼被寄予厚望,明朝建立后没多久就被正式确立为太子。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我国历史上,盛行着 “伴君如伴虎”这样一句话。历史上所有的皇帝都非常注重大臣以及百姓的忠诚程度,都希望自己可以得民心,赢天下。

最具代表性的皇帝也许就是草根的朱元璋了,他非常注重大臣们的忠诚程度,他的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所以对于那些奸臣逆党他不惜大开杀戒,使得朝廷之上人心惶惶。

例如太子朱标落水后,侍卫们已经在尽力救起,但为什么朱元璋却下令杀了一些侍卫,这其中究竟有什么隐情呢?

01父子情深

朱标自小就被朱元璋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朱元璋曾将自己所有信得过的将领和大臣都安排在东宫,只为给自己的继承人提供一个优越的成长环境。

朱标也从来都没有让朱元璋失望,虽然两人的统治理念大相径庭,但是朱标依旧深得朱元璋的器重。他自小就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厚,很少与旁人发生不愉快的争执。因此,朱标总是会去劝说自己的父亲。

据历史记载,有一次朱元璋非常生气,又一次准备大开杀戒,朱标就劝自己父亲说:“父皇不要生气,也不要滥杀无辜,这样对自己的身体百害而无一利。”

可是谁知,朱元璋并没有将儿子劝说的话听进去。反而在第二天将一根带满刺的荆条放在朱标的面前,并且让他徒手将其拿起。

这让朱标非常的为难,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看到此种情况的朱元璋说:“带满刺的荆条你很难拿起来,但是如果我将上面的刺全部都拔了,拿起来不就很顺手了,我只有将国家的奸臣都处理干净了,再将国家交付于你,你才可以当这个家。”

可是谁知儿子朱标并不领情,还对自己的父皇教训了一番说:“从古至今,上有尧舜之君,下也尧舜之民,也就是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百姓。”听到这番话的朱元璋,抡起棍子就是对朱标暴揍,幸好朱标够快。真是一对有趣的父子,谁也不肯低头。

02朱元璋杀胡惟庸,牵连众多

朱元璋虽是一个有趣的父亲,并且在明朝时期建立了很多的丰功伟绩,但是他也曾作出过很多令人心寒的事情。在所有被杀的受害者中,胡惟庸也许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了。

据历史记载,在洪武十三年里曾有一位大臣向皇帝朱元璋告发胡惟庸的一些陈年旧事。朱元璋当即拍案大怒,并且在没有经过审问的情况下,皇帝朱元璋就乱扣罪名,以“图谋不轨”的罪名,最终将胡惟庸处死。

大家也许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朱元璋会这么武断将胡惟庸处死,为什么给他连一个解释的机会都不给呢?

据详细的了解,当时这桩杀胡惟庸的案子牵连到了很多人,不止有胡惟庸被皇帝朱元璋杀害。他还杀了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

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们分别是这个案子中的被告与原告。朱元璋之所以会选择他们全部杀害不留一个活口,只是想要死无对证,以此来毁尸灭迹。

03朱标落水,救命恩人被父皇诛杀

由于胡惟庸案子牵扯了的人太多,就连朱标的老师都被牵扯其中。不得不说,朱标的老师宋廉是一个令人德高望重的帝师,虽然宋廉在朝中并没有什么官职,但是,帝师这个职业却给了至高无上的光荣和很大的影响力。

当时,胡惟庸一案牵连到了宋廉时,朱元璋就下令要将宋廉家的子孙全部处死。朱标得知自己德高望重的老师要被自己的父皇杀害时,就立即跑去向父皇求情,希望父皇可以放自己的老师一条生路。

但令朱标没有想到的是,父皇丝毫听不进去他的意见,并对他说:“等有一天你成为皇帝之后,再去赦免自己的老师吧。”最终,朱标只能以自杀的方式威胁自己的父皇,救下了老师的性命。

虽然当时他的行为救下了自己的老师,但是有的救命恩人却被朱元璋杀害。朱标的紧张被缓解后,朱元璋就对身边的人下令说:“穿戴整齐的全部封赏,将缺袜子少鞋的全部处死。”

看自己的儿子不理解自己的行为,他解释说:“这种脱了鞋和袜子的就是拖延时间,对自己的主子不够忠诚,所以要将他们全部杀害。”听到这里的朱标也似懂非懂了点头。

可以看出朱元璋非常疼爱朱标,想要将最好的都给他。但是对于朱元璋的做法,朱标似乎不是非常的理解。他们父子两执政观念完全不同,他们总是在国家政治方面发生口角。

04结语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一生让我们钦佩,他虽疑心较重,但是他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他开拓了大明王朝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大明王朝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一旦说错话就会丢失自己的生命,正如这些士兵,仅仅是因为在救人的时候脱掉了鞋子,因此就被判死刑,听到就不得不让人心头一颤。

虽然现在的国家政治已与过去不同,但是我们依旧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情商,学会看人眼色行事,不断提高自己的处事之道,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前进的路上走得更加长久。

朱元璋 朱标

上一个: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个: 明末时期的社会风气如何?这与明朝的灭亡有关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