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明朝

朱元璋搞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Marshall2022-02-21      来源:爱上历史

朱元璋搞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在建立之初,往往都有这样一个惯例,那就是这个朝代会承接上一个朝代的一些制度,一些君主们认为有利的制度。比如汉朝有很多的规矩也是继承了秦朝,唐朝几乎是百分之八十的制度都和隋朝差不多。

所以,“明承元制”就显得也很合理了不是?

元代的分封制度,实际上就是对蒙古时期的分封制度的一种继承,以前成吉思汗在打天下的时候,就按照蒙古族的传统,来进行分割分配,将一些边上的地区分给儿子或者兄弟们,这就是最早的蒙古诸侯王。

这些诸侯更像是镇守边疆的大将军,比如说镇守和林的叫做北平王,镇守吐蕃的叫西平王,镇守云南的叫梁王,诸如此类。从这个规律可以发现,这些诸侯们,都是手握重权的镇守边关的将军一类的人,越往外面,权力越大,越往内地,权力也会相对越小,甚至就不会封地给诸侯了。

这个形式的诸侯算是比较和谐的了,但是偶尔还是会出现一些不愉快,不平和的事情。

像汉朝就跟后面的朝代很不一样,汉朝时候的诸侯,就等于是一个国家的君主,刘邦当时是把中原土地分的一块一块的,一块就是一个小国家。无论是政权政策,还是军事财力,全部都是诸侯国内独立的,什么都是人家国家自己说了算。所以人家要是翻脸的话也比较直接,并且也有足够大的权力。

这也是为什么,仅仅在刘邦去世几十年之后,汉朝就爆发了著名的七国之乱。

明朝时期朱元璋搞得这个分封制度,有点跟元朝的制度相像。但是和之前其他时期的分封制度,却又不是一样的。朱元璋时期的诸侯们,也是跟元朝差不多,都是掌握军队,但是地方的人民跟这些诸侯没有什么关系,更像是驻扎军队的首领,而不是一个地区的君主。

这些诸侯王跟将军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些诸侯本身是跟皇室有亲戚关系的,并不是普通的大臣。

这些诸侯有没有不在边疆的呢?也有,但是在内的诸侯只是少数,最多也不能超过青州,开封这样的地方。而且全部都是亲戚带兵,无一例外。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除了太子需要在京城之内以外,再除去意外夭折之类的皇子之外,还剩下二十三个儿子。

在这二十三个儿子当中,分封在南宋领土之外的亲王就有十八个,剩下的也都在其他的沿线上面。这样的套路其实就跟当年的元朝是一样的,就是自己国家的安全,都要放在自己家人的手里,军事大权不外放。

自古帝王多疑心,很多掌握重兵的大臣,最后的结局往往都是因为帝王的猜忌。或者因为常年手握兵权而起义的例子屡屡皆是。朱元璋认为,把兵权跟国家的安全放在这些外人将军的手里,哪有放在自己亲生儿子的手心里更安全呢?

朱元璋认为对于汉朝的七国叛乱,都是因为朝廷的所作所为导致的,并非是这些诸侯国自己天生具有谋反之心。并且朱元璋分封的时候,更多的重视在兄弟亲人之间的感情方面,因为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注重感情的人。所以他认为,自己的分封制度,一定是更加完善,危险最小的。

但是实际上,只要是分封制,就一定会有矛盾,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因为分封的核心点,就在于放权,只要是分封,就一定代表着帝王要把自己手中的权力,下放到各个藩王,或者诸侯的手里。

朱元璋在的时候,大家尚且都是亲戚,都是手足,等到几代的洗礼和变更之后,大家的血缘关系开始逐渐淡薄,亲情都已经不在亲昵,只要是分封,就会发生藩王位高权重,威胁中央权力的可能。

而且朱元璋的这个分封显然都没等到几代之后,就在朱元璋去世几个月之后,紧接着就爆发了“靖难之役”,而且朱元璋的这个想法,也并没有实现朱元璋以当时严防边境,辅佐王室的理想,反倒是方便了后来朱棣谋权篡位。

朱元璋

上一个: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个: 明朝官员黄子澄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有多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