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明朝

嘲笑刘伯温出殡的人,后来都什么下场?

作者:Marshall2022-03-01      来源:爱上历史

嘲笑刘伯温出殡的人,后来都什么下场?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电视剧《朱元璋》中,刘伯温去世于南京,当刘伯温的儿子将刘伯温的棺材拉回老家青田的时候,淮西将领蓝玉带头往刘伯温的棺材上扔鞭炮,意思很简单,庆祝刘伯温死亡。刘伯温与蓝玉一样,身为明朝的开国大臣,蓝玉为什么要往刘伯温的棺材上扔鞭炮呢?朱元璋对于此事后来又是怎么样处理的呢?

党派之争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于淮西,从开国六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是出自于淮西就可以看出来,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也大多是淮西人。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同样是淮西人的开国文臣武将在朝廷中自然而然扭成一股绳。按道理来说,以淮西集团庞大的体量,无人敢惹才对,可是却偏偏有一个人直接硬刚,这个人就是浙东集团的代表刘伯温。

浙东集团与淮西集团乍一看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存在,淮西集团的代表人物有开国六公爵,而浙东集团的代表人物只有刘伯温与杨宪,别说公爵,两人连个侯爵都算不上,只是个伯爵。两个集团之间的争斗,起源于一个叫李彬的人。

李彬是李善长的亲信,因为贪污受贿被刘伯温彻查。身为李善长的亲信,李彬贪污的数量肯定不会在于少数,这一彻查就直接被刘伯温定了死刑。

李善长眼看着自己的亲信就要走上黄泉路,急急忙忙派人找到刘伯温说情,但是刘伯温的态度很坚决,不但不撤除死刑,而且将李彬的罪行送到朱元璋的手中。朱元璋向来最恨贪官,洪武年间有无数的贪官被朱元璋扒皮充草,李彬的运气算是好的,朱元璋并没有命令扒他的皮,只是命令立刻处死。

事情闹到朱元璋那,也就闹大了,李善长无奈,只能亲自找到刘伯温说情,但是刘伯温不知天高地厚,当着李善长的面,竟然敢语言激烈的拒绝,明显不给李善长面子,事情越闹越大。

李善长身为淮西集团的头号人物,你刘伯温不给李善长面子,不就代表着不给淮西集团面子吗?淮西集团成员集体上书弹劾刘伯温,刘伯温明白朝廷他是待不下去了,如果继续待下去极有可能发生不测。经过深思熟虑,刘伯温决定退隐,回到青田老家,一切事物交由浙东集团的二把手杨宪处理。

杨宪的官职是御史中丞,说得通俗点就是御史的老大,而在明朝御史就相当于喷子,每天的工作就是骂皇帝,骂大臣。

杨宪命令手下的御史到处查找李善长的把柄,不断的向朱元璋打小报告。如果说是别的臣子打李善长的小报告,可能朱元璋会直接扔到垃圾桶里,因为这不是你该管的事情,但是御史那就不一样了,这就是御史管的事情。

随着打小报告的频率越来越高,数量也越来越多,经过朱元璋的调查,小报告基本上都是真的,进而对李善长的印象越来越差,说话的时候一句比一句锋利。李善长逐渐明白,刘伯温当初为什么要退隐了,也学着刘伯温退隐。

人虽然退隐了,但是恶气必须得出。为了不引起朱元璋的猜忌,李善长找了一个不起眼的人来代替他(只是代替他,并不是代替他的职位,丞相的位置不是李家的,而是朱家的,朱元璋想叫谁当,就叫谁当,而不是李善长想叫谁当,就叫谁当),充当淮西集团的老大,这个人就是后来的胡惟庸案主角胡惟庸。

浙东集团全线溃败

明朝开国文臣中的代表无非就是李善长与刘伯温,李善长退隐了,朱元璋总得找个人来替代李善长,而这个人这人就是刘伯温。

当时的刘伯温已经从青田老家回到朝廷中,而丞相的位置自从李善长退隐就一直空着,实在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朱元璋亲自找到刘伯温,向刘伯温提了三个丞相人选,这三个人分别是杨宪、汪广洋、胡惟庸。

刘伯温对于这三个人的态度都一样,三人都不适合担任丞相之位。既然三人都不适合担任丞相之位,那么丞相之位非你刘伯温莫属。刘伯温确有丞相之才,他自己也承认,但是他却对于朱元璋的认可表示拒绝,他觉得他疾恶如仇,不适合担任丞相之位。

刘伯温不知道是老糊涂了还是怎么的,竟然敢说出疾恶如仇这句话。疾恶如仇的这个“恶”要么指的是皇帝朱元璋,要么指的是满朝文武,在朱元璋看来,这么恶指他自己,也指满朝文武。刘伯温,我一定要治一治你的傲气。

朱元璋对刘伯温刻意的说了一句话:“先生你的年纪都这么大了,干嘛还在朝廷工作?赶紧回老家养老吧!”刘伯温非常的知趣,他明白这是朱元璋在赶他,所以头也不回的再次回到青田。

淮西集团的嗅觉是很敏感的,立刻意识到身为浙东集团的老大刘伯温已经失宠,必须趁热打铁,彻底铲除浙东集团在朝廷中的势力。淮西集团成员不断的上书打浙东集团的各种小报告,很快杨宪就被打入监狱,处以死刑。

政治斗争向来都是残酷的,失败也就等同于死亡,刘伯温虽然远在青田,但是淮西集团可从来没有打算放过他。

刘伯温的死以及胡惟庸、蓝玉的结局

随着浙东集团的消失,淮西集团立刻对浙东集团昔日的老大刘伯温展开清算,上书朱元璋指责刘伯温在当地老百姓的手上抢了一块有王气的墓地。

所谓有王气的墓地很明显是淮西集团的欲加之罪,王气这种东西看不着,摸不见,你说有就有,我怎么辩解。

朱元璋是一个很敏感的人,从他在位期间大肆屠杀官员,兴“文字狱”就可以看出来。对于刘伯温抢王气墓地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念刘伯温劳苦功高,并没有杀掉刘伯温,只是取消刘伯温的伯爵俸禄。

刘伯温意识到,如果他再在青田呆下去,很有可能不得善终,因为朱元璋已经对他产生了疑心。

为了能够顺利的过完这一辈子,刘伯温从青田再次回到南京,目的很简单,我在青田离南京这么远,你朱元璋看不到我,所以对我有疑心,现在我已经待在了你的眼皮子底下,你总不能再对我起疑心吧,这正是刘伯温的聪明之处,但正是这聪明之处要了他的命。

洪武八年,刘伯温卧病在床,朱元璋决定派一个人从宫廷中带一位医生去看他,恰好这个人是胡惟庸。

随着胡惟庸一同到刘伯温家中的宫廷医生给了刘伯温几副药,刘伯温吃了药之后,肚子里好像是出现了一个拳头大的东西,病情越来越重,刘伯温自知时日无多,在南京是死,回到青田也是死,倒不如回到青田,落叶归根。

洪武八年五月十六日,青田先生刘伯温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后来经过彻查,那位跟随胡惟庸到刘伯温家中的宫廷医生收取了胡惟庸的贿赂,在刘伯温的药中动了手脚,将原本治病的药变成了致命的药。

正史中刘伯温是被毒死的,电视剧《朱元璋》中刘伯温也是被毒死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刘伯温去世的地点,正史是在青田,电视剧《朱元璋》则是在南京。

在电视剧《朱元璋》中,刘伯温的儿子携带刘伯温棺材离开南京的时候,淮西将领蓝玉率领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延安侯唐胜宗在刘伯温的棺材上扔鞭炮,这个举动无非是有两点目的,第一点目的是庆祝刘伯温去世,第二点目的是向胡惟庸献忠心,淮西集团在胡惟庸的带领下斗倒刘伯温,胡惟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望。

此时的胡惟庸与蓝玉根本没有预料到他们的下场远比刘伯温的要惨。

随着胡惟庸在淮西集团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目中无人,私自杀人,私自扣押奏折,到处安插党羽,朱元璋是一个眼睛里容不得沙的皇帝,胡惟庸也因此招来杀身之祸,被朱元璋处死,诛连三族。电视剧《朱元璋》中,胡惟庸是被蚊子活活咬死的。

蓝玉相比于胡惟庸下场更惨。

蓝玉也与胡惟庸一样不知天高地厚,胡惟庸是在朝廷中安插党羽,而他呢?竟然敢在军队中安插党羽,军队可是维护皇权的主要力量,如果一旦出现问题,皇权有极大的可能被颠覆,对此朱元璋怎么可能忍得了。蓝玉的结局是扒皮,诛连三族。电视剧《朱元璋》中蓝玉的结局比胡惟庸的要好上许多,仅仅是斩首。

跟随蓝玉在刘伯温棺材上放鞭炮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延安侯唐胜宗,无一例外,要么卷入胡惟庸案被杀死,要么卷入蓝玉案被杀死。

结语

无论是正史还是电视剧《朱元璋》,朱元璋杀胡惟庸与蓝玉都跟刘伯温没有一丁点的关系,都是因为胡惟庸与蓝玉侵犯到了皇权,所以才痛下杀手。严格一点来说,刘伯温不是死于胡惟庸之手,而是死于朱元璋之手,因为朱元璋知道刘伯温与胡惟庸是死敌,偏偏叫胡维庸去送药,这不就是明摆着借刀杀人吗?不得不佩服朱元璋。

朱元璋 蓝玉

上一个: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个: 朱元璋能抵挡金陵小天堂,洪秀全为何不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