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作为第一个统治全中国的游牧民族王朝,存在时间短,拒绝汉化,而且取代的还是文明高度发达的南宋,以至于文人士大夫有“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说法。所以,明朝取代元朝,算是让汉人扬眉吐气了,按理说朱元璋振臂一呼,天下汉人苦元久矣,应该老少咸从才对。
可是,这其中却有不一样的情形:朱元璋曾有一个大臣张昶,妥妥的汉人,老朱对他绝对算是有知遇之恩了。可张昶就亲口说,自己是“身在江南,心在塞北”,根本不愿意为老朱服务。此外,还有个叫郑玉的“南人”,是元朝最低等级的存在,按理说对元朝绝对没有太深的感情吧,可这人就是心怀故国,甚至“自杀以谢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多数人厌恶和诟病的元朝,还能有大批前朝死忠粉?
忽必烈定都后,发现了一个让他抓狂的难题,如何保证大都8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更别说这里还有元朝的政务班子。大元朝廷每年的粮赋收入1211万石,有1000万石来自江南。忽必烈一方面紧急修建以大都为中心,遍布全国的驿道交通网络;一方面命水利专家郭守敬疏通京杭大运河,并在京城内开凿通惠河,让南来的货物直接运抵皇宫墙外的积水潭。
然而如此大动干戈,每年调运进京的粮食也不过二三百万石,难以填饱狮虎之腹。忽必烈不愧是创业之君,胆略不是常人能比。他做了一个虽说无奈,却让之前任何一个帝王都胆寒的举动——走海运!神秘莫测的海域,礁石林立,气候暴戾,加之缺乏足够适航的海船和水手,而更让人们谈虎色变的是海盗猖獗。
忽必烈决定铤而走险,命令罗壁、朱清、张瑄三人不惜一切代价开辟出一条海上航线,后两者恰恰都是江湖上没人敢惹的海盗!如此庞大的船队,要跨越东海、黄海、渤海三大海域,长距离且陌生的海途,即使朱、张两个海盗也感觉是凶多吉少。但没办法啊,他们的老板是个把大半世界踩在脚下的人物,老板下了死命令,别说给了相应的待遇,就算不给,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在高工资和死命令的双重作用下,“海盗们”探测出了三条海路,水程共计13050里,海运效率大增。顺利的话,最快10天就可以由浙江抵达大都,海运运粮数量呈阶梯式蹿升,最多时一年可达350万石。途中粮食损耗也由最初的25%下降到1%,海上漕运从此成为关乎元大都存亡的经济命脉。
海上的探险,也拓宽了忽必烈的视野,增强了元朝的造船技术,也开始了东征日本,南伐安南。安南被元军轻松灭掉,日本本来节节败退,然而突然来了一场飓风,得以保住了地盘,否则今天就只有“日本行省”了。相较于元朝,明朝在航海上就显得“倒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