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自成和清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能够消灭明朝,为何在清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呢?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克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万军围攻孙传庭,孙传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孙传庭战死。在汝州之战后,明代几乎没有什么兵力再来对抗李自成了。于是,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
正式建立大顺之后,李自成的下一个目标,自然是崇祯皇帝所在的京城。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五日(4月21日),李自成的大军抵达居庸关。不久之后,崇祯前往景山自缢,明代灭亡。那么,问题来了,李自成的大顺,横扫中原,灭亡明代,为何建立仅1年就灭亡了?
一
首先,李自成的大顺于公元1644年建立,也是这一年,李自成攻占了京师,灭亡了明代。但是,在山海关大战后,大顺的大军可谓兵败如山倒。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面对清军的不断追击,李自成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被杀。至于大顺这一势力,随之走向灭亡,不少原先大顺的将士加入了南明,以此继续抵抗清代。对于李自成的大顺,能够消灭明代,却在清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李自成的大顺军在战斗力上,确实和清代大军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经过抚顺之战、萨尔浒之战、松锦之战、开铁之战、广宁之战等诸多战役的历练,清代大军的战斗力得到了不断提升。相对于李自成的手下,清代的八旗士兵经过了更多高质量战役的历练,也即明代末期几乎将所有的精锐都投入到了辽东战场。
二
所以,非常明显的是,在明末清初之际,经过严格考验和磨炼的清军,不管是对上明代还是大顺的大军,实际上都在战斗力上保持领先。至于袁崇焕等明代将领之所以还能在辽东战场取得一定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防守一方的城池优势,但是,即便拥有这一优势,清军还是逐渐夺取了辽东地区。一定程度上,即便李自成的大顺军没能攻占明代京城,清军也会在不久之后消灭明代。
另一方面,李自成的大军之所以能消灭明代,也和清军牵制了明军的精锐存在直接的关系。崇祯十一年(1638年),孙传庭率军打退了驰援陕西起义军的马进忠、马光玉所率领的宛、洛之部后,又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也即当明代调集精锐攻打李自成的时候,后者根本难以抵抗。
三
但是,因为后金(清代)的大军不断在辽东战场发起进攻,所以,一旦平定李自成等起义军之后,崇祯皇帝就要将洪承畴、孙传庭等人调回。在公元1638年的时候,如果不是清军攻入长城,洪承畴、孙传庭等人很可能会继续追击李自成,提前结束李自成的性命。结果因为洪承畴、孙传庭等人撤回京师防御,这给了李自成便得到喘息。
而对于明代来说,虽然在明代末期还拥有不少精锐,不过,频繁的南征北战,给这些大军带来了极大的消耗,再加上辽东战场的节节失利,促使明代没有精锐力量来平定李自成了。于是,后者才在汝州之战取得胜利,并横扫中原,灭亡明代。进一步来说,虽然明代直接灭亡于李自成之手,不过,实际上清军起到的作用,要远胜于李自成。此外,攻占京师后,李自成没有笼络归降的明代文臣武将,也是其迅速败亡的原因之一。
四
最后,对于李自成的大顺军,本质上还是流寇,攻占京师后,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导致大顺失去了原先明代文臣武将的制程。与此相对应的是,清代则非常重视笼络明代的文臣武将,通过重用这些人才,以此迅速平定天下。更为关键的是,在山海关大战中,李自成大顺军对清军入关助战毫无准备,同时缺乏对清军骑兵作战的经验,终为联合吴三桂的清军所乘,精锐遭受重创,未能再起。
对于李自成来说,不仅没能成功招降吴三桂,反而彻底得罪了后者,导致大顺在明代灭亡后更加孤立。在山海关大战后,李自成的主力已经被清军消灭了,至于余下的士兵,也随着清军的不断追击而溃散。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面对清军的不断追击,李自成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被杀。在李自成被杀后,建立只有1年左右的大顺也随之灭亡。在此基础上,清代大军可以调集兵力,将重心放在对付南明势力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