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明朝

历史上朱元璋死后,各个皇子并没有来祭拜是为什么?

作者:Marshall2022-05-07      来源:爱上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别名朱重八,明朝开国皇帝。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历史总是会给我们留下许多的难解之谜,纵使现代的后人们再长篇大论,最终的结果不过也是在多种可能的结果之中争论不休罢了。

只不过,这也是人们好奇心的一种体现,在未知的历史中探求未解的真相,有多少原本不为人知的故事就是这样被挖掘出来的,因此人们猜测古代的历史的脚步,始终也没有停歇下来。

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便也是这样的一个难解之谜——究竟为了在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却不让在外镇守的藩王,例如朱棣等人回到都城,前来祭拜其父亲呢?并且又为何要匆匆的下葬呢?下面便来简单的讨论一二。

据记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旧的皇帝去世,便意味着新的皇帝即将登位。然而,这样的权位交接,一般来说都是不太安稳的,势必要出现一定的争斗。

朱允炆,他便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在朱元璋的扶持下,他顺利的当上了皇帝,其年号为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然而,在朱允炆上位之后并不久,其国家的内部便已经开始混乱了,因此他也仅仅只是当了七年的皇帝。

那么,在朱元璋死后,为何建文帝不让朱棣等人回宫祭拜呢?还匆匆的下葬呢?其原因有两点,主要还是因为怕。

首先,便是朱元璋自己的意思,他下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意思就是立朱允炆为下一个皇帝,并且让那些藩王们不要放下工作会来,他让朱允炆赶紧的将他安葬,不用为了尽孝而拖延太长的时间。因此,从尊重死者的遗嘱这方面看来,朱允炆确实也做得有道理。

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朱允炆自己也害怕。从后面的削藩手段来看,朱允炆对于这些藩王还是相当的忌惮的,因此不让他们回来,是因为担心他们一回来就免不了会出现皇位竞争,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只能不让其回归,并早早完事,以免夜长梦多。

这一方面朱元璋早就给他想好了。在朱元璋的晚年,手下的功臣宿将皆被诛杀殆尽了,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朱允炆年纪不大,并没有太大的威望,因此朱元璋担心朱允炆会被昔日的功臣所压制,因此才不顾非议,将功臣宿将门诛杀,而北方的军事均以诸王主之。

而朱元璋的遗诏所写的,就是他害怕自己的死后其他的藩王奔丧的时候,他知道朱允炆不能服众,他担心有藩王带兵进京城奔丧,趁机夺取皇位。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朱元璋也担心外族会趁这个机会入侵。

以上便是朱允炆的做法的原因了。但是其想法确实是有些多虑了。如若是朱允炆有朱元璋的气魄的话,那肯定会召藩王入京奔丧,然后再全部抓捕监禁,以此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这样的办法并非不可能,因为当时政策是,如若藩王被诏入京的话,那么他是不能够携带兵马的。而且在他过来的沿途都会有朝廷的严密监视,而到了京城后,他也不能进城,只能在城外搭设灵棚遥拜。

所以说,即使同意藩王奔丧,他们没有兵马,即便是有什么想法也是实施不了的。而朱允炆还可以将他们这些威胁不费吹灰之力地清除。那么他又为何不这么做呢?

这就是俗话说的书生误国!当时好多大臣主张把朱棣抓起来,但当时兵部尚书齐泰和朱允文亲信黄子澄说,抓朱棣会打草惊蛇,不利于以后削藩。然而朝廷要削藩简直就是路人皆知。更何况在后来,朱棣起兵,而朱棣本有机会生擒朱棣,而却因为朱允炆嘱托不能伤及性命,因此竟然就这样让朱棣跑了,不然之后的情况会变成什么模样可还真不好说。

朱元璋

上一个: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个: 历史上吴三桂投靠清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