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带您走进和琳与和珅的故事。
和琳,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是常保的次子。幼年就丧失了父母关爱的和珅虽然只比和琳年长三岁,但是却十分关爱和琳。从六岁那年父亲常保去世之后,和琳就一直与哥哥和珅相依为命。
他们兄弟二人自幼便饱尝人间冷暖,哥哥和珅更是承担了家中的许多杂事,努力为自己和弟弟营造一个温暖的环境,兄弟二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渡过了最艰难的少年时代,在苦难的岁月中,兄弟感情十分深厚。
乾隆二十四年(1759),兄弟二人一起进入咸安宫官学中读书。但是由于性格的不同,兄弟二人在学业上各有侧重。和珅由于年龄大一点,要处理家中事务,因此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努力学习的是四书五经和满蒙藏语言,在与人的交际当中,琴棋书画都有涉猎。
而和琳的性格与和珅不同,和琳性情直爽,胆略过人,他除了学习官学中所授的经典和诗文外,还特别留心学习兵法,研究过很多兵法典籍。所以,当年袁枚见到和珅和琳这两个英姿少年,才会有“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的诗句送给二人。在官学中,他们兄弟学习最刻苦,一文一武,在咸安宫官学一众纨绔子弟当中,他们是最出色的学生。
和珅承袭了祖上的三等轻车都尉爵衔,开始步入官场不久之后,和琳也以生员的身份补吏部笔帖式。笔帖式是清朝特有的官职。清在入关之前称有学问的人为“巴克什”,后来改称“笔帖式”,意思是办理文件、文书的人。这是一个正式官衔,虽然大多数是七品以下的小官衔,但却也是满人入仕的重要途径,比如和珅的祖岳父冯英廉最初也是由笔帖式进入仕途,一步步成为朝廷重臣的。
和琳在笔帖式的位置上,工作非常认真,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认可,不久便升任都察院给事中。给事中原来是与御史互为补充的官员,在清初是正七品的官衔。从雍正初年开始,给事中并入了都察院,与监察御史并称“科道”,同为言官,执掌抄发题本,审核奏章,监察六部等,成为正五品的官员。
和珅看到弟弟聪明能干,便想出各种主意让弟弟尽力表现以引起乾隆皇帝的注意,毕竟给事中这个职位名头虽大但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此时,乾隆皇帝最为倚重的大臣是阿桂和福康安,和珅便想让自己的弟弟跟着他们二人多一些历练。
阿桂因为不喜和珅的为人,本以为和琳也是如和珅一样的拍马逢迎之徒,一开始对和琳并不喜欢。但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四月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阿桂对和琳的印象。
乾隆五十一年四月,浙江学政窦光鼐上奏说浙江的嘉兴、海盐、平阳三县亏空各逾十万,郡县采买仓储,都不收粮食,而是以银两折现,方便挪用。这个奏折上奏之后,乾隆皇帝便派窦光鼐和户部尚书曹文埴严查此事。但两人的调查进展却很慢。
原来这一案件牵涉到了杭州织造盛住。盛住是乾隆皇帝的亲家,他的姐姐嫁给了乾隆皇帝的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按照清朝的规定,前朝大臣是不准私自结交皇子的,但是盛住借口与永琰的特殊关系,每次进京都携带大量的礼物去看望永琰。这一案件的调查之所以深入不下去,症结就在盛住。
五月,阿桂奉命赴浙江主持调查,和琳正跟随在阿桂身边。和珅不断地对和琳传授机宜,他对和琳说:“这次跟随阿桂办案,是你立功的好机会。阿桂经验丰富,这次你只要紧跟阿桂就必然留下一个秉公执法的好口碑。但是这次办案牵涉盛住,如果盛住被抓,你一定要建议将盛住轻判,如此定能让皇帝满意。”
案情的处理情况果然如和珅预料的那样,阿桂迅速查办了涉案官员,更将盛住押往京城。但在如何处罚盛住的问题上,和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将盛住从轻发落。
这件事情过后,和琳办事得力,引起了乾隆的注意,受到了做事有分寸的夸奖,更因此晋升为湖广道御史。阿桂也因此认为和琳能够秉公执法有原则,对和琳刮目相看。
升任湖广道御史的和琳,踌躇满志,在这个位子上又办了一件大案,再立新功。乾隆五十四年(1789),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假公济私,借进京之机顺路用官船运送私人木料给福康安。这件事情,原本算不得是大案。但正因为如此,和珅才给和琳主意,让他弹劾李天培。原来,福康安自恃是乾隆皇帝孝贤纯皇后的侄子,并且军功卓著,对靠拍马溜须起家的和珅一向看不起,但是和珅却也不敢得罪福康安。
以和珅的城府,如果福康安犯了重大的错误,和珅这个老油条肯定不会弹劾他,反而会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乾隆皇帝开心。但是这次李天培所犯之事,本就是小事,对福康安来说更仅仅是牵涉到而已,如果弹劾李天培,一方面福康安不会受到重大的处罚,另一方面又能成全和琳不畏权贵、伉直敢言的美名。果然,和琳弹劾李天培之事,被乾隆皇帝用作整顿吏治的好机会,又派阿桂前往调查、处理此事。
此事的最终结果是:李天培被流放到边疆;福康安也因纵容部下被乾隆指责,罚总督俸禄三年、罚公俸禄十年;和琳则迅速地被擢升为内阁学士、兼署礼部侍郎,不久又被授予兵部侍郎、正蓝旗汉军副都统的职衔。
和珅琳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之后,对弟弟的军事才能非常自信的和珅,又将和琳引荐给福康安。和琳虽然弹劾李天培使福康安受到了处罚,但却因此得到了福康安的欣赏,认为他与和珅的确不一样。从此,和琳追随福康安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兢兢业业,为国家尽心尽力,直到病死在军中。
和珅琳第一次跟福康安合作,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这一年八月,廓尔喀(今尼泊尔)进犯西藏,乾隆皇帝命令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奎林为参赞,征讨廓尔喀。和珅便推荐了和琳参与此战。乾隆皇帝命和琳督办前藏事务,为福康安的部队转运粮草。和琳在福康安手下虚心学习,与部队配合密切,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在战斗过程中,乾隆皇帝便擢升和琳为工部尚书,在接受廓尔喀王拉特纳巴都尔投降之后,更命令和琳处理善后事宜,继续管理西藏事务。和琳从此在西藏留守三年,勤奋工作。这期间,和珅怕弟弟在边疆受苦,曾想请求乾隆将弟弟调回京城,但和琳却拒绝了哥哥的好意,他以苦为乐,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写下了不少歌咏边地风光的诗篇。
乾隆五十八年(1793),乾隆皇帝授予和琳云骑尉的世袭爵衔,以表彰和琳在西藏的工作,到了第二年,更任命和琳为四川总督,四川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别的封疆大吏之一,年纪轻轻的和琳已经位极人臣。
乾隆六十年(1795),贵州苗人石柳邓叛乱,湖南苗人吴半生、石三保也起兵响应。湖南贵州一带多地被叛兵占领。乾隆皇帝又命令福康安前往镇压,和琳这时正要回到京城,听到这一消息,便赶往湘贵协助福康安平叛。在平叛的过程中,和琳指挥得当,将士作战勇猛,不断击败敌人,乾隆皇帝连续给和琳赏双眼花翎、封一等宣勇伯、赏上服貂褂、加太子太保等等。
嘉庆元年(1796),正当平叛战事顺利进行之时,大将军福康安突然在军中病死,和琳将这一消息上报给乾隆。乾隆十分悲伤,命令和琳主持军务,务必消灭叛军。从此,和琳成为大清军队的最高统帅,与哥哥和珅一文一武,真正做到如袁枚所说的“擎天兼捧日”。
但是南方瘴气多,和琳在行军中又过于操劳,在福康安死后仅三个月,和琳也病死在军中,年仅4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