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他是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到白起这个名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长平之战。
在那场著名的长平之战当中,白起一次就坑杀了四十万赵国军队,从此留下了一个杀神的传说。
而这个坑杀四十万的传说,在白起的一生当中,只是他领导的众多战役当中的一个案例而已。据后世史学家统计,白起一生指挥过数十场战役,在这些战争当中,所有因白起而死的士兵总数,加在一起,应该在一百六十万左右!
要知道,战国时期整个中原的人口总数,也就只有两千万左右。也就是说,光是白起一人,就干掉了当时整个天下十二分之一的人口。而且,被白起干掉的这些人,基本上还都是能够上战场的精壮劳动人口,都是那些能够劳动的男人。
这无疑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
那么,如此可怕的杀神白起,到底是怎么练成的呢?到底是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了这样一位可怕的杀神呢?
在讲白起的故事之前,我们得先简单说一下当时秦国面对的局面。要不然我们恐怕很难理解,当时白起面对的局面。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老牌强国,秦国在春秋时期秦穆公在位的时候,一度非常强大。但是后来,因为秦国始终无法东出,一直被晋国堵在西边。所以在春秋中后期的时候,秦国就开始持续衰落。
到了战国时期,晋国好不容易分裂了,变成了韩赵魏三国。但这时候的秦国,刚刚想要再次东出,却发现新分裂出来的魏国,比当年的晋国更不好对付。几番交手之后,秦国被魏国打得节节败退。最惨的时候,甚至已经有了亡国的威胁。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传到了秦孝公的手里。秦孝公上位之后,任用商鞅,积极进行变法。经过变法之后的秦国,开始迅速强大起来。接下来,秦孝公在位时期,秦国夺回了被魏国夺走的河西地区。
秦孝公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一边控制了巴蜀之地,一边迫使甘肃地区的义渠国称臣,并且不断蚕食义渠国。另外,秦惠文王还不断向韩赵魏三国所在的方向扩张,也取得了不少战果。
而秦惠文王去世之后,先是他的长子秦武王即位。但是秦武王即位之后,没过几年就去世了。秦武王去世之后,因为没有儿子,所以由他的弟弟秦昭襄王即位。但同时,因为秦昭襄王即位的时候,比较年幼。所以最开始的时候,秦国的大权都是由他母亲宣太后,也是那个芈月来执掌。
从时间上来推算,大概也就是在秦昭襄王上位前后,白起开始逐渐参军。如果是秦昭襄王即位那一年,白起参军的话,那从白起参军到白起被杀,这期间正好有五十年的时间,应该算是比较合理的。
而在秦国这边,秦昭襄王即位的时候,秦国已经非常强大了。不过,当时秦国在列国之中,还算不上是一家独大。当时的齐国、赵国以及楚国,都是和秦国一个级别的选手,国力不比秦国差多少。
所以,秦昭襄王刚即位之后,其他国家得知秦国内部主少国疑,同时秦王又大权旁落,太后掌权,内部矛盾重重的时候,自然想趁此机会进攻秦国。公元前298年,在齐国的牵头之下,齐、韩、赵、魏、宋五大强国,组成了一支强大的联军,直接杀向秦国。
在战国历史上,秦国被其他几个国家联手围殴的事情,并不罕见。但这一次,却格外特殊。因为这场仗打了整整三年,而且最后五国联军直接攻破了函谷关。
熟悉战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对于秦国来说,函谷关就是秦国最重要的生命线。秦国之所以能够多次抗住其他国家的围殴,主要就是凭借函谷关天险的优势。一旦函谷关被攻破,整个秦国都会变得十分危险。
所以,联军攻破函谷关之后,秦昭襄王被迫向五国低头,同时割让城池给韩魏两国。这也是整个战国中后期的历史上,秦国唯一一次被其他国家攻破函谷关的战争。
此战之后,秦国虽然没有被五国联军杀入腹地,没有遭到根本性的损失,但麻烦依然不小。因为五国联军撤退的时候,韩魏两国直接留下了重兵,把守在函谷关一带。如此一来,原本被秦国作为依仗的函谷关,反倒是成了制约秦国东出扩张的关键点了。
那么,如何才能在韩魏两国重兵把守的情况下,打破韩魏两国的封锁,重新拿回东出扩张的主动权呢?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白起出场了。
公元前294年,也就是联军撤退两年之后,白起被正式任命为左庶长。而他升任左庶长之后,得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带领秦军,打破韩魏两国的封锁。
有意思的是,在这一战之前,正史上对于白起的记载,完全就是一片空白。对于白起的生年、家世,以及如何参军入伍,如何一步步升迁到左庶长的位置上,这些正史上没有任何记载。
就好像白起是凭空出现的一样。
这显然是很不合理的一件事。因为按照秦国的官制,左庶长是一个相当高的职位。在商鞅变法之前,左庶长就是秦国内部非嬴姓之人,所能担任的最高官职。而商鞅变法之后,左庶长虽然逐渐成为了一个军功爵位,但地位依然是很高的,
这也就意味着,在升任左庶长之前,白起一定还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只不过因为在这之前,白起不是秦国的军事主官,没有独自领导一场重要的战争。在之前的战争当中,白起或许也打过很多漂亮仗,但在那些战争当中,白起只是配角,所以正史上就没有记载。
不管真相到底如何,总之,从公元前294年开始,白起第一次出现在正史上。自此之后,白起开始直接指挥多场重要战争,直接影响战国历史的进程了。
接到任务之后,白起也觉得有些麻烦。首先,当时韩魏两国在函谷关外,留下了数量非常庞大的军队。如何击败韩魏两国的守军,彻底打通秦国的东出通道,实在很麻烦。
其次,当时秦国能给白起的军队,也并不算多。因为当时在四川地区,秦国也需要布置足够多的军队,和楚国争夺对四川地区的控制权。
所以,当时秦国能给白起的,只有十万军队左右。而韩魏两国的守军,则是在二十万以上。
如何在己方兵力处于弱势的状况下,反败为胜,这就是当时白起思考的问题。而白起经过缜密的分析之后,制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
他不光想击退韩魏两国,还想重创韩魏两国。
接下来,白起首先把目标,放到了韩国的新城。新城是一座不太重要的城池,但是在当时的战局下,战略意义却十分关键。一旦拿下新城,就可以有效阻击楚国的援军,确保秦国和韩魏两国开战之后,没有第三方势力插手。
在当时的战局之下,秦国为了争夺四川,和楚国早就彻底撕破脸了。至于其他国家,燕国赵国和齐国,秦国倒是可以用合纵连横的手段按住。也就是说,当时白起最需要做的,就是先阻止楚国有机会救援韩魏两国,避免三国组成联军,形成各个击破的局面。
就这样,公元前294年,白起在史书上记载的第一战当中,先打了新城,切断了楚军和韩魏联军的联系。
一年之后,公元前293年,白起率军正式在伊阙地区,向韩魏联军发起了总攻。白起深知,韩魏两国内部也有矛盾,两国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让对方先和秦国消耗,然后自己再打出致命一击。所以接下来,白起就根据这个特点,制定了一个‘避实就虚’的作战方案。
开战之后,白起先在韩国军队这边,布置了大量的疑兵,作出一副打算主攻韩国军队的态势。因为韩魏两国内部都想让对方挡枪,所以当秦国这么做了之后,魏国这边就有了看戏的心思,难免就松懈了下来。
趁着魏国军队松懈的机会,白起避实就虚,把秦国主力军队,都布置到魏国这边,然后突然对魏国发起猛攻。因为伊阙地区的地形比较狭窄,魏国军队仓促之下,连阵型都无法协调。所以接下来,白起很快就带领秦国大军,将魏国杀的大败。
在秦国进攻魏国的时候,韩国这边甚至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等到韩国回过神来,又想着趁机作壁上观,所以错过了第一时间救援魏国的机会。再之后,没过多久,魏国这边就垮了。等到魏国垮了之后,韩国的侧翼就彻底暴露在秦军的进攻范围之内。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溃散的魏国大军,非但不能帮助韩国,反倒是会给韩国大军的防御阵型,造成很大的压力。白起这时候在指挥秦国大军,对韩国军阵进行冲锋,很快就把韩国给打崩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白起不但以少胜多,击败了韩魏两国的联军。最重要的是,这一战当中,白起利用伊阙地区狭窄的地形,几乎把韩魏两国二十四万的精锐军队,全部给歼灭了!
击败和歼灭,那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果只是单纯的击败。韩魏两国接下来还可以重整旗鼓,再找个地方阻击秦国,依然能够阻止秦国东出。但是歼灭就不一样了,歼灭意味着这二十万精锐,自此消失了。所以此战之后,韩魏两国就被彻底重创,而且再也无法阻止秦国东出函谷关了。
所以,接下来的一年当中,趁着韩魏两国被重创,白起又趁势率兵,向魏国本土进攻。此后的数年当中,白起开始向魏国统领的山西西南部发起进攻。与此同时,在这几年当中,秦国在外交战场上和楚国议和,极大地减轻了四川地区的压力。
因为这个原因,白起打完伊阙之战以后,秦国又从四川那边撤回了名将司马错,以及大量秦军的有生力量。而接下来的几年当中,白起和司马错两人,就如同两柄弯刀,同时插入魏国腹地。
数年之后,到了公元前286年,经过白起和司马错的进攻之后,魏国在山西西南部丢掉了大量的地盘,只剩下了一座安邑城。后来,在白起强大军力的逼迫之下,魏国不得不主动献出安邑,以此来向秦国求和。
总之,在这几年的战争当中,白起为秦国打下了山西西南部。自此之后,秦国在函谷关外就有了一大片土地,以后想要东出,就容易很多了。在这个过程当中,白起毫无疑问,居功至伟。同时在这一年,白起又率军在山西高平地区,和赵国打了一仗,让赵国不得不收起趁火打劫的心思。
控制了山西西北南部之后,接下来的四五年时间里,秦国开始继续猥琐发育,消化从魏国这边攻占的地盘。与此同时,秦国继续在外交战场上稳住楚国,生怕楚国趁着这个机会,进攻四川地区,给秦国造成巨大的压力。
之前的伊阙之战,以及长达数年的攻魏之战,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但是对秦国自身的国力来说,也造成了巨大的消耗。所以,此时的秦国,急需休养生息。
当然,在这五年当中,除了低调做人休养生息之外,秦国其实还做了一件大事。当时秦国重创了韩魏两国之后,引起了其他国家的集体仇视。所以接下来,韩魏两国联合其他国家,组成了一个五国联军,一起进攻秦国。但就在秦国对抗几大强国的同时,远在东方的齐国,却忽然动手,独吞了宋国。
齐国吞并宋国这件事,迅速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接下来,秦国这边因势利导,把矛盾都转移到了齐国那边。此后,秦国和燕韩赵魏四国组成联军,一起转过去去围殴齐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国伐齐’。
这场五国伐齐的战争,直接导致强大的齐国,彻底被打垮了,自此一蹶不振。但有意思的是,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白起参加过这场战争。当时指挥联军进攻齐国的,是燕国的名将乐毅。至于秦国这边的统帅,后世则是有争议。
对此,后世普遍觉得很遗憾。很多人都觉得,如果白起能和乐毅联手,同时参与五国伐齐,那当时齐国的结果,说不定就截然不同了。
当然,对于白起为什么没参加这场战争,后世史学家也给出了一些猜测。最被大家接受的一个猜测是:秦国高层很清楚,白起太过弑杀。一旦派白起过去,说不定直接把齐国人给杀没了!
秦国希望看到齐国衰落,但却不希望看到齐国就此倒下,然后让其他国家吞并齐国,再次壮大起来。而且,就算齐国倒下了,秦国鞭长莫及,也没什么好处。既然如此,秦国自然不会派出白起这尊杀神了。
就这样,直到秦国和韩魏两国的战事结束五年之后,到了公元前281年,秦国恢复得差不多了。而此时的楚国,也开始蠢蠢欲动。之前齐国倒下之后,楚国从齐国那边占领了一大块土地,国力提升了不少。
所以这个时候,楚国就准备联合其他国家,一起进攻秦国。面对楚国的崛起,秦国高层果断决定,再次派出白起,准备打击一下楚国。
秦国和楚国之间的故事,其实比秦国和魏国之间更复杂。简单来说,当年魏国独霸中原的时候,秦楚两国曾经一度结成同盟,一起对抗魏国。但是后来,魏国衰落之后,两国没了共同的敌人,然后又在四川地区产生利益冲突,都想争夺四川地区。所以自那以后,两国就彻底翻脸了。
大概在白起打伊阙之战二十年之前,秦楚两国曾经爆发过一场大战。当时楚国趁着秦国主力外调,一口气杀入秦国腹地。最危险的时候,距离秦国首都咸阳,已经不过百里。但最终,秦国还是反败为胜,并且一口气杀了二十多万楚军,彻底重创了楚国。
后来,秦国又曾经联合其他国家,一起进攻楚国,再次给楚国重创。也正是因为这一战,战事结束之后,秦国借着谈判的名义,把当时楚国在位的楚怀王骗到了秦国,软禁至死,进一步削弱了楚国。
正是因为秦国的这些手段,导致楚国在之前的很多年里,一直被秦国压制。而秦国和韩魏两国死磕的时候,楚国也没能及时北上,增援韩魏两国,这才导致伊阙之战当中,韩魏两国全军覆没。
不过,经过多年的恢复之后,此时的楚国,也已经恢复了不少元气。所以此时的楚国,才敢主动挑事,打算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围殴秦国。对此,秦国自然是不能忍的。秦国当时的策略,就是挑个头最大的打。谁站起来联合其他国家,进攻秦国,秦国就打谁。
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公元前280年,白起正式率军,发起了对楚国的进攻。
白起对楚国发起进攻之后,另外一位秦国名将司马错,在史书就彻底消失了。据后世史学家推测,司马错应该是在这前后病逝了。所以,随着司马错去世,白起就成了秦国对外战争的最高领导人。而这场秦国攻楚之战,也成了他个人表演的舞台。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白起先是花了一年的时间,在两国边境重创楚军。一年之后,白起因势利导,直接兵分三路,绕过楚国的边军,直插楚国核心区域,包围了楚国王都。此后,楚国边军迅速回援,然后在鄢城地区集结,阻击白起。
从地图上来看,鄢城距离楚国王城郢都非常近,这里可以称得上是楚国王都最强的一道防御阵线。实际上,楚国在和秦国对打的时候,其实也想过秦国有可能会直接偷袭楚国王都。毕竟,同样的事情,在战国时期发生过太多次。比如当年齐国和魏国的‘围魏救赵’,就是类似的战例。
但是楚国却不怕。
从楚国的角度来说,楚国地盘足够大,拥有足够大的战略纵深。哪怕秦国可以绕过楚国边境,偷袭楚国王都,楚国这边也有足够的兵力,可以保证短时间内王都不被攻破。如此一来,等到楚国边军返回,再切断秦国大军的补给线。到那个时候,秦国大军恐怕就有来无回了。
可是接下来,白起却用他华丽的操作,彻底打坏了楚国的如意算盘。
从战略角度来说,白起的真正目标,其实并不是偷袭楚国王都,而是让楚国的大部分精锐,都聚集在鄢城。白起的真正目标,从来不是攻占一城一地,而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所以,当楚军回援并且集结于鄢城之后,白起直接下令,开挖夷水,然后水淹鄢城!
一场水灾之后,鄢城驻守的楚军,损失殆尽。与此同时,鄢城百姓也遭了大难,死在水灾当中的百姓不计其数。据后世史学家估计,光是这一战,鄢城军民死伤总数,就达到数十万人之多!
鄢城失守之后,郢都这边的防守,也就形同虚设了。此后,楚国高层不得不火速迁都,白起则是趁势进攻,占领了楚国王都。同时白起又迅速分兵,直接把楚国的疆域拦腰截断,并且迅速通知秦国后方,向刚刚占领的楚国地盘移民。
所以,自此之后,靠近四川那边的楚国地盘,基本就被秦国彻底吞并了。而四川地区,也彻底成了秦国的后花园,楚国就算有心袭扰,也够不着了。
同时,也正是因为巴蜀之地彻底太平了,所以接下来秦国高层开始制定‘四川大开发’计划。后来秦国更是派出了李冰,在四川地区建造了都江堰,巴蜀之地从此之后,才成为了真正的‘天府之国’,可以为秦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而这些粮食,则是可以进一步让秦国放心扩张,保证秦国的粮食安全。
所以说,当时秦国扩张的计划,真的是一环扣一环,每一步都非常高明。
鄢郢之战结束之后,接下来的几年里,秦国又开始休养生息了。虽然鄢郢之战楚国损失惨重,但秦国自身也损失不小。而且,白起打下了楚国那么大的地盘,秦国也需要时间去消化。
就这样,秦国又猥琐发育了五年之后,终于把之前鄢郢之战的成果消化掉了。所以,五年之后,公元前273年,白起再次率军,向韩魏两国发起进攻。这一次,白起盯上了最弱小的韩国,一直盯着韩国打。
双方开战之后,赵国和魏国倒是也没有坐视不理,纷纷派援兵前来救援。结果,双方在华阳地区,双方大战了一场,白起再次大获全胜,斩杀韩赵魏三国联军十三万精锐。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华阳之战。
华阳之战打完以后,国力稍微雄厚一点的魏国,倒是还算勉强能撑得住,赵国也不算伤筋动骨。可是实力最弱小的韩国,就彻底不行了。韩国地盘本来就很小,人口也不多。经过之前的伊阙之战和这一次的华阳之战,韩国的主力精锐几乎被打光了,地盘更是被白起直接拿走了一半。
这个局面,就为后来的长平之战,埋下了伏笔。
打完华阳之战以后,白起再次从韩魏两国手里,占领了不少地盘,为秦国进一步开疆拓土。不过,再之后的近十年当中,秦国又开始猥琐发育了。这一次,秦国倒还真不是怕了六国,而是因为秦国内部发生了一些事情。
简单来说,华阳之战结束后不久,秦国的那位宣太后,也就是那个芈月,把自己的情夫义渠国国王给杀了。关于芈月和义渠国国王的这段故事,其实也是相当的传奇,而且很复杂。总之,后来秦国太后把义渠国的国王给杀了,然后接管了整个义渠国。
所以,这十年当中,秦国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消化吞并义渠国。
另外,在这十年当中,秦昭襄王也开始对自己母亲一族,把持秦国大权,有所不满。所以后来,秦昭襄王就重用了外来客卿范雎,一边制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一边和自己亲妈争权,最后驱逐了宣太后的弟弟,以及他本人的两个弟弟。
因为这些复杂的事情,所以华阳之战打完之后,接下来的十年里,秦国基本上没怎么对山东六国动手。因为没有战争,所以白起自然也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了。
至于那些高层斗争,虽说白起和那位宣太后的弟弟魏冉,关系不错。可是从史书记载来看的话,白起似乎对这些朝堂斗争没什么兴趣,也没让自己卷到这里面去,一直做一个纯粹的将军。
如此,十年之后,等到那位宣太后去世了,秦国彻底消化了义渠国,秦昭襄王也彻底独掌大权了。这个时候的秦国,才再次对东方发起进攻。这一次,依然是白起领兵,继续打最弱的韩国。
有了之前华阳一战的教训,这一次,秦国虽然继续暴打韩国,但是其他国家也不敢再轻易来支援韩国了。就这样,连着打了两年之后,韩国的地盘再次缩水大半。
两年多之后,到了公元前262年,白起继续打韩国,这个时候,韩国就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当时韩国因为秦国的持续进攻,地盘变得非常狭长。在这个狭长土地的中间,有一个非常薄弱的点,叫做野王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泌阳。
从战略角度考虑,白起接下来自然猛攻野王城。因为这样一来的话,就可以直接把韩国分成两半了。韩国首都那边,秦国可以暂时不管。但是切断之后,产生的这块飞地,可就成了秦国的囊中之物了。
这块飞地,名叫上党郡。
但是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白起刚刚拿下野王城,准备接收上党郡的时候,上党郡这边却变卦了。当时上党郡的韩国官员一致决定,与其投降秦国,不如转而把上党郡献给赵国。如此一来,就能把赵国彻底拖下水,说不定韩国还有机会。
不得不说,韩国的这一招确实挺狠。如果韩国不这么做,拿下上党之后,再过两三年,白起说不定就能彻底灭了韩国了。但上党郡转投赵国的这一招,却把赵国彻底拖下水了。
而赵国这边,在是否要接收上党郡这件事上,也很犹豫。如果接收,势必要和秦国正面交战,当时赵国也没做好准备。如果不接收,任由秦国吞并上党郡,那以后赵国腹地就会被秦国威胁。
所以最终,赵国还是决定,接收上党郡。而这个决定,也彻底把赵国拖下水了。
当时几大强国之后,韩魏两国被白起打残了,楚国也在鄢郢之战当中,被白起打废了。齐国则是因为五国伐齐,彻底一蹶不振。唯有赵国,此时国力还是比较强大,可以单独和秦国抗衡。而此时的秦国,其实也没做好和赵国全面开战的准备。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赵国接收了上党之后,秦国自然要夺回上党。但是因为当时秦国也没做好和赵国决战的准备,所以秦国只是派了大军,由另一位秦国大将王龁统领,去前线和赵国军队进行对峙。而赵国这边,则是派出了老将廉颇,率领赵军阻击秦国。
至于说为什么当时秦国没有直接派出白起,和廉颇对打,这个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白起名气太大,如果派出白起,其他国家很有可能会闻风而动,前来增援赵国。当时秦国单打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定的胜算。可是如果同时被六国围殴,也是必败无疑。
所以,这场战争双方刚开始对峙的时候,秦国并没有派白起上场,而是派了名气逊色很多的王龁。
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秦赵两国开始不断向前线增兵。后来,双方在前线对峙的军队总数,更是接近百万。如此多的大军,每天的补给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大军的补给,就成了两国胜负的关键。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秦国仗着地盘更大,而且开发了巴蜀之地,得到了更多的补给。所以,两年之后,赵国这边的补给,几乎耗光了。而秦国这边,也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到了这个时候,秦国开始在外交战场上发力,先稳住了其他几个国家,不让其他国家增援赵国。此后,秦国又在赵国内部散布消息,用反间计迫使赵国临阵换帅,用赵括替代了廉颇。对于赵国的这个选择,后世所有人都说赵国很傻,但考虑到赵国当时的补给已经耗光的处境,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而赵括被换过来之后,秦国也秘密换上了白起。而白起上阵之后,先是诱敌深入,给赵国设了一个包围圈。赵括因为轻敌,自己钻入了白起布置的口袋。此后,白起忽然截断赵括的归路,并且把赵国的数十万精锐,全都围了起来。
再之后,白起围了赵军四十多天,终于把赵括的补给耗光了。最终,赵括率领亲卫突围,在突围的过程中战死。其他赵军,则是直接投降了。而赵军投降之后,考虑到秦国此时也没有了粮食,再加上秦国需要打击赵国的国力。所以此战之后,白起直接找了个机会,把整整四十万赵国精锐,全部就地坑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结束以后,白起本想趁势进攻赵国首都邯郸,直接灭了赵国。当时的赵国,大部分的青壮年都已经战死在了长平,只要秦国愿意花费足够的代价,彻底灭了赵国,并不是难事。
但就在这个时候,秦国内部的那个丞相范雎,以粮草补给不足为由,劝说秦昭襄王退兵。而秦昭襄王考虑到秦国的种种问题,最后也同意了撤兵。
就这样,白起最后被迫撤了回来,错失了灭赵的机会。而白起撤回来之后,又过了一年之后,这时候秦昭襄王决定,再次攻赵,想要派白起彻底灭了赵国。可是白起却深知,此时已经错过了灭赵的好机会,坚持不去。
就这样,一对本该成为千古佳话的君臣,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此后,秦昭襄王强令白起,必须去前线领兵。而白起则是想尽一切办法,拖延时间。最终,秦昭襄王在前线失利的情况下,勃然大怒,认为白起不服从自己的命令,直接下令,赐死了白起。
最终,一代杀神,面对秦昭襄王送过来的一柄宝剑,只能自刎而死,结束了他的一生。
这就是白起的故事。
纵观白起一生的战绩,我们不难发现:白起之所以被称之为杀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的军事思想和其他将领不同。
同时代其他的将军,都是以攻城略地为目标。唯有白起,主张直接杀人,消灭敌国的有生力量,然后再派本国的百姓进行移民,以此来彻底征服敌国。
白起的这种手段,确实很残忍,很弑杀。但不得不说,在纷乱的战国时代,也确实很有效。
至少,那些被白起征服的地方,后来基本上就没怎么发生过叛乱。因为白起征服的地方,人都被杀得差不多了,后来的人都是秦国在战后移民过去的,自然不会造反了。
不管白起的这种做法,到底是对是错,有多大争议。单从军事角度来看,他确实是一代传奇名将。
而且,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似乎也很难找出一个比白起杀人更多的将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