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园位于长春园东南隅,原属圆明园建筑景观,乾隆三十二年南巡至江宁(今南京市)后,仿照明代大将徐达的南京瞻园建置。
园内有一座七米高的人造山丘,还有清瑶榭、含碧楼、延清亭、含翠轩等。
建筑布局
如园是依照南京瞻园的样式来建造的。此园有独特的假山和土石,比瞻园还要大。如园的胜景位于东边,里面的大池塘把北边的殿堂和南边的楼阁划分开来。在池塘的东边耸起一座七米高的人造山丘,在山脚下的两侧和台阶顶端有多座亭子,在台阶上有一个方向可以看到长春园,而另一面就看到南边墙外的郊野景色,在台阶下是数以百计不同颜色的珍贵牡丹。在池塘的西边有很多假山与洞穴,在这座假山的顶端建造了清瑶榭,面对着含碧楼。
一座六角形凉亭的后面可见惟绿轩,清瑶榭的北面是七楹宽的延清亭,榭西是含翠轩。从这座殿堂的凉台上北望,可以看到600米外的湖泊和山丘,因此这座小庭园虽然孤立在大范围之内,却进一步善用了“借景”的技巧。
如园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基本建成。乾隆帝巡视江南时,偏爱明代中山王徐达西花园,便题名“瞻园”。仿照瞻园所建的如园,位于长春园宫门区东侧,东、南均倚长春园外大墙。坐东向西,不同于传统建筑坐北朝南。嘉庆十六年,进行过大规模重修。
延清堂是整个如园景区的正殿,也是最大的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均有月台,后月台处还设有码头。大殿前俯清池,可观赏荷景;后有湖,可乘船出游。延清堂台明石体量巨大,加工精细,反映了清代建筑的高超水平。
考古发现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如园,是一座仿江南园林景观,也是圆明园内保存最好的遗址。通过两次考古发掘,现已基本摸清了如园遗址嘉庆时期的布局、形制和工程做法,揭示了其精益求精的造园艺术和思想,对其研究、保护、展示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通报,考古工作者在如园遗址内发现了完整的路网,几乎各建筑之间均有道路相连。道路由路和散水组成,路为方砖铺设,两侧是由鹅卵石铺砌的散水,散水的个别部位还铺成花卉图案。道路上有过水沟,以方便雨水流通。整个路网系统设计科学,理念超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同时,通过发掘,考古工作者现已揭露出延清堂、含碧楼、挹霞亭、观丰榭、听泉榭、引胜斋、新赏室、翠微亭局部、撷秀亭、待月台等建筑遗址。
目前,在如园发现的出土文物主要有御笔石刻、金砖、粉彩地砖、葫芦范、瓷器、筒瓦、板瓦等上千件,在其中发现的嘉庆御笔石刻印证了嘉庆皇帝重修如园的史实,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嘉庆重修后如园十景的存在。
赏荷活动
2020年6月28日,第24届圆明园荷花节开幕。经过数十年的建设,目前北京圆明园内荷花种植面积共计1000余亩,品种达300余种。据了解,游客可在即日起的两个月时间里,来园欣赏昔日夏宫的盛夏荷花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