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明代都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却迁都北京,2人谁更有眼光?
中国天子千千万,明代老朱最厉害,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布衣天子,朱元璋绝对是中国皇帝历史上最打眼的一位。从民间一个人人可欺的放牛娃,逆袭为人人皆惧的明太祖,朱元璋付出了千百倍的努力。
可以说,虽然朱元璋长着一副瘪嘴塌脸的模样,但却有一颗充满智慧的大脑,以及一颗野心勃勃的心脏。且不说,他还未夺下这天下第一的丰功伟绩。
朱元璋在位期间,为稳固大明江山颁布了多项政令,其中第一项便是将都城定为南京。不过,令人不解的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明成祖朱棣迁都为北京,公然在老子的脸上打了一巴掌。
那么,选择都城是南京好,还是北京好呢?究竟是老子朱元璋有眼光,还是儿子朱棣有眼光呢?究其结果,只有一句俗语,那便是“姜还是老的辣”
朱元璋:我pick南京
自古以来,首都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天子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代表,还有精神的象征。
因此。每一任君主对于国家的首都的选择都会有多重方面的考量,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亦是如此。众所周知,朱元璋作为一个草根皇帝,也是开国皇帝。
初登皇位有非常多的问题在等他去解决,可谓是百废待兴,而定都作为朱元璋皇帝进阶史上,第一道关卡可谓是重中之重,定的好与不好都会影响到未来国家的发展。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定国都的第一需求便是“稳”,若是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一定的文化底蕴,那便是极好的。在经历过一番苦思冥想,以及与众多心腹大臣的商议后,朱元璋终于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那就是定都南京,并且在第二日的大朝会上昭告天下。不得不说,朱元璋还是十分有眼光的,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一直以“稳”著称。
何为“稳”,此“稳”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稳,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长江沿江城市以及重要交通要道,南京凭借着卓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经济,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手工业、商业中心之一。
就连《大清统一志·江宁府卷》都曾这样评价南京:“控制长江,呼吸于里,足以虎视吴楚,应接梁宋。控引二浙,襟带江淮,漕运储谷,无不便利。外连江淮,内控湖海,东南形式,莫重建康”。
二是位置稳,朱元璋初登大宝,虽说以成为九五至尊,但还有部分少数民族还在奋起反抗,这些少数民族大多留守北方,地处秦岭淮河以南的南京就好似一只巨龙盘踞在南方。
既远离了北方那些是是非非,又能够远程操控北方战场,可谓是一石二鸟。三是民心稳,作为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曾经的古都,南京拥有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
早已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南京人民,对于政权的接受能力更高,国民素质也较高,不会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举,因此对于百废待兴的明代来说,南京确实是都城的不二之选。
不过,晚年的朱元璋曾有过迁都的念头,比如他曾想要迁都文化底蕴更加深厚的长安,但却因为儿子朱标的死而耽搁了,最终导致朱元璋薨逝前都没有成功迁都。
不过,即便朱元璋晚年曾想离开南京,但依然无法否定南京城的优越性。常言道每个人每个时刻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压力,到了明成祖朱棣这一代,南京“稳”已经无法满足明代了。
朱棣:我pick北京
此时的明代,在经历过明太祖朱元璋,以及建文帝朱允文的雷霆手段之后,早已是一片风平浪静,一味的求稳也已经不符合明代的国情和需求了。
再加上,朱棣的上位史着实经不起推敲,他需要一点政绩来证明自己,而且他也想逃离这一个,曾经以自己侄子朱允文为尊的天下。于是,一向有勇有谋的朱棣,再一次选择了用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毕竟,自古以来一向坐镇后方以“稳”著称的南京城,已经满足不了这位新帝王的需求,在经历过一次次天人交战后,朱棣决定继承父亲明太祖朱元璋的遗志,以最快的速度迁都。
只是,这迁都着实是件大事,迁到哪里去,怎么迁都是一门大学问。于是朱棣就像当年的朱元璋一般,开会开了一场又一场,城市列举了一座又一座,最终朱棣一锤定音,在众多城市中选择了北京。
其实,朱棣选择北京完全是意料之中,其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朱棣其实来源于朱棣的私心,少年的朱棣被封为“燕王”,其封地包含了北京、天津、河北等部分地区。
可以说,北京是朱棣的大本营,若是迁都北京,朱棣简直是主场作战,不仅士气大涨,朱棣也能更加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朱棣逃离了朱允文的阴影,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北京大展拳脚。
第二个原因便是北京值得被封为首都,从我国选择北京做首都就可以看得出来,北京自有他的神奇之处。作为五朝古都的北京,其文化历史底蕴自然不输南京。
同时,北京的地理位置攻守兼备,十分符合好战分子朱棣,并且北京拥有十分卓越的发展前景,这是南京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朱棣这一次的迁都是一次大胆的行动,也是一次成功的行动。
南北大战,鹿死谁手
虽然明太祖朱元璋与明成祖朱棣,在定国都这件事情上有了不同的选择,其实本质上都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毕竟不论是南京还是北京,只要符合当时的国情,便是最佳首都。
南京的“稳”,为当时什么都没有的明代提供了舒适的温床,让这个刚刚降生的国家有了很好的环境茁壮生长。只是,孩子渐渐长大便会想要去探索世界,安逸舒适的南京便成为了大明代的枷锁。
这时候北京的“野”,便会最大程度地吸引朱棣的目光,他可以在这片沃土之上尽情撒野,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所以,时局不同,都城不同其实是一件非常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
不过,明代能强盛至此,南京却是功不可没,毕竟他的存在哺育了明代,若是没有南京,明代并不一定能够成为哪个可以足够起“野”的青年。
从明代的后期发展来看,北方因为自然环境的因素,连年的大旱、水灾,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东北的努尔哈赤威胁也屡除不尽,使得北京城暴露在了满清的铁骑下。
反观南京一带,因旱涝保收使得经济稳定,即使清军入关也依然没有受到影响。从这点来看,亦或者是从200年后的情况来看,还是朱元璋的眼光老辣。
毕竟,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如同朱棣这般“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只要有一代跟不上步伐,就有可能死于危机之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