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秦朝

唐雎是个九十多岁的老人,为什么能让秦始皇犯怂?

作者:Marshall2022-04-16      来源:爱上历史

嬴政一生碰到过许多次刺杀,最凶险的一次要数“荆轲刺秦”,如果不是医师慌乱之中扔来药袋,嬴政真有可能命丧当场。

荆轲刺秦的两年后,同样在秦国宫殿上,一个90岁的老人却仗剑成功地挟持了嬴政。

这就是历史上“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的故事,《战国策》中的魏策有记载。

公元前225年,秦灭六国之战的第六个年头,此时韩国、赵国、魏国相继灭亡。

作为魏国的附庸国,安陵国地小人少,只剩一座城,占地五十里左右。

魏国灭亡后,安陵君却生出一丝野心,希望能保持独立地位。嬴政自然不同意,提出一个不错的建议,用五百里地换取安陵城。

可是安陵君不愿意,一是安陵城为祖地,不宜交换;二是秦国国君历来没有诚信。

但是,安陵君不敢直接拒绝嬴政,所以派大臣唐雎出使秦国。

《战国策》有记载,“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是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虽然已有90多岁,却依然颇受安陵君的信任。

一到秦王殿,嬴政便质问唐雎,如今寡人已经灭了韩、赵、魏三国,北方再无敌手。

你们安陵国至今能够幸存,难道是靠那座小城的防御?因为寡人认为安陵君是个让人尊重的长者,双方不宜刀兵相见。

因此才提议用十倍的土地换你们的安陵城,没想到被拒绝,你们真是不知好歹。

《战国策》有记载,“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面对嬴政的一番痛斥,唐雎并不紧张,而是礼貌地向嬴政解释。

我们国君之所以不愿接受您的建议,是因为安陵城是祖地,需要守护和传承,并非交换之物。

嬴政一听勃然大怒,威胁唐雎说:你难道不知道天子生气的后果?到时候会百万人头落地,血流千里。

唐雎不惧反问一声,“大王见过百姓发脾气的样子吗?”

嬴政不由笑道,“寡人虽然没见过,但可以想象得出,他们生气时,不过是摘下帽子,碰地求饶罢了。”

《战国策》有记载,“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不认同嬴政的说法,这只是普通百姓发脾气,真正的高士生气时不弱于天子。

专诸发怒时刺杀吴王僚,彗星侵扰月亮;聂政发怒时刺杀韩傀,白虹穿过太阳;要离发怒时刺杀庆忌,苍鹰在宫殿上搏击。

他们三人发怒,上天降下凶兆,如果我发怒了,天地可能不会变色,但是必有两具尸体倒地,方圆五步之内鲜血满地,天下百姓都会穿上丧服,说完就拔剑冲向嬴政。

嬴政吓得脸色苍白,立即站起来道歉,“先生请坐,何必这样生气啊。”

《战国策》有记载,“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

最后,唐雎幸不辱命,完成了安陵君交待的使命,嬴政答应暂时放过安陵国。

然而,历史的车轮终究不会停歇,安陵国也没能逃脱被灭的命运。

其实,安陵国的灭亡是必然的,唐雎做得再多也是无用功,只怪安陵君的想法太天真。

让人奇怪的是,唐雎已经是一位90岁的老人,竟然能够挟持正值壮年的嬴政。

更关键的是,那把剑从何而来?按当时秦法,使臣上殿禁止携带武器,毕竟君主遭受刺杀的事件并不少见,而且前两年还发生过荆轲刺秦。

所以,唐雎不可能带剑而入秦王宫殿。

唐雎之剑是从嬴政的手中掠夺而来?也不可能,因为唐雎不可能有接近嬴政的机会,拔出他的剑更是痴人说梦。

既然如此,史料上为什么会有这种记载?原因很简单,唐雎出使秦国确有其事,但是胁迫嬴政的故事纯属虚构,不能作为正史文献。

《战国策》不同于《二十四史》,它主要记载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言行策略,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故事。

秦始皇

上一个: 关于秦始皇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下一个: 管仲隰朋翻译,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