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三国

什么是子午谷奇谋?应该怎么去理解?

作者:Marshall2023-03-07      来源:历史资料网

建兴六年,诸葛亮首次出兵北伐时,蜀汉名将魏延提出了由子午谷进军攻克长安的军事计划。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那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到底有多少可行性,为何诸葛亮就是不采用呢

一,奇谋版本

众所周知由于《三国演义》的流行,所以三国故事在民间的知名度很高,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导致三国中的许多事情也时常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是焦点中的焦点。

可根据《三国志》和《魏略》这两部史书的记载,“子午谷奇谋”其实存在两个版本,相互之间有很大差异。船长就先从介绍这两个版本的具体内容及真实性入手,来分析该谋略的可行性。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三国志·卷四十)

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兵北伐,都要向他请求分兵万人,好让自己带领他们从小道进军,就像韩信暗渡陈仓那样,与诸葛亮率领的主力在潼关会师。但诸葛亮每次都不答应,魏延因此嘲笑诸葛亮胆怯,恨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穀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魏略)

魏延向诸葛亮提议说:“现在镇守长安的是魏将夏侯楙,而他年少无知,胆小无谋,只是凭着驸马的身份才出镇关中。现在只要丞相给我五千精兵和五千运粮兵,那我就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走,穿过子午谷北进,不出十天就能到长安。夏侯楙听说我来,一定会乘船逃走,而长安城中只会剩下御史与京兆太守等不懂军事的文官。长安粮库与百姓的谷物足够我部食用并坚守二十天。等到丞相率军从斜谷与我汇合,那咸阳以西就可以一举平定了。”

二,版本真实性

《三国志》的作者为陈寿,《魏略》的作者为鱼豢,二人都为魏晋时期的史学家,只不过陈寿原为蜀汉官员,鱼豢原为曹魏官员。虽然两部史书都是私人编纂,但《三国志》的知名度远高于《魏略》,自然陈寿的知名度也比事迹不详的鱼豢高很多。

陈寿治史严谨,对于史料的取舍十分审慎,凡是可信度不高的一律不予采纳,所以《三国志》的可信度很高。鱼豢治史宽松,对于史料的取舍没有陈寿那么严谨,力求详细全面,哪怕是可信度不高的史料也会予以采用,因此《魏略》的可信度没有《三国志》那么高。

《三国志》魏延计谋的内容过于简略,没有详细的实施计划;而《魏略》的魏延计谋则漏洞百出,不太可能实现。

首先长安是关中重镇,安西将军夏侯楙不太可能冒着杀头的危险而放弃长安逃走;其次长安城池坚固,魏延带领的一万军士是急行军,没有携带攻城器械,很难攻克长安;最后哪怕魏延攻克长安,中原魏军主力也会迅速支援关中,他也不一定能坚守住二十天,何况诸葛亮的主力也未必二十天就能到长安与他汇合。

魏延与诸葛亮都是蜀汉官员,二人详细商讨伐魏的计谋连原为蜀人的陈寿都不清楚,那魏人鱼豢自然不可能比陈寿更清楚。况且陈寿与鱼豢都活到了西晋时期,那鱼豢所写的子午谷奇谋陈寿也肯定是清楚地,之所以没有采用就是因为可信度不高。

三,可行性高低

魏延镇守汉中多年,使得魏军不敢入侵,况且他还打败过曹魏名将郭淮与费瑶,可见其军事能力不差。既然他敢提出伐魏的“子午谷奇谋”,那就证明该谋略有一定可行性。可惜《三国志》的记载过于简略,没有具体实施步骤,因此无法判断可行性的具体程度。《魏略》的记载则可信度不高且漏洞太多,没有多少可行性。

《三国志》没有提到魏延走不走子午谷,只是说是从其他道路进军。那么魏延有可能率军走子午谷,也有可能不走子午谷,因此他的计谋能不能称为“子午谷奇谋”是存疑的。况且《三国志》提到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征都会要求异道进军,那子午谷只能在第一次北伐时使用,第二次就不行了。所以魏延北伐一定还有其他道路攻打关中,所以“子午谷奇谋”可能并不存在。

四,诸葛亮不用原因

诸葛亮之所以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一方面是因为其性格谨慎,认为魏延之计过于冒险,不如自己从平坦大道进军而夺取陇右,那样万无一失;另一方面是认为魏延计谋成功的可能性较低,而蜀汉本身实力就弱,承受不了那么大的损失。另外陇右产马,地势平坦,便于屯田,加之诸葛亮对夺取陇右筹谋很久,自然不会采纳魏延之计。

诸葛亮

上一个: 曹操身上都出现过哪些典故?曹操典故趣事大盘点

下一个: 汉献帝退位之后 汉献帝为何还把女儿嫁给曹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