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明朝中前期的时候,明朝曾经发生过一场大动乱,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话说,明朝兴起后,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大部分退回大漠,北元分裂成东、西蒙古(明朝称东蒙古为鞑靼,西蒙古为瓦剌),彼此互争雄长,内斗不休。即便如此,终明一朝,也无法根除来自蒙古的巨大威胁,蒙古骑兵始终对明朝北方边境进行袭扰和掠夺,双方冲突不断。
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分别遣使与鞑靼、瓦剌(又名卫拉特)“谕之通好”。瓦剌首领马哈木为借助明朝力量对付鞑靼就向明朝称臣,明成祖亦分别封之为王。经长期征战,鞑靼势力不断削弱,瓦剌逐渐强大。之后,马哈木之子脱欢袭父爵为顺宁王。几年之间,脱欢攻破鞑靼兼并其众,其势日张雄视漠北。
到了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军队屡次骚扰明朝边境,明英宗在大太监王振的蛊惑下,决定御驾亲征。结果,在这场战争中,明军大概损失了数十万军队,就连亲征战场的皇帝朱祁镇,也被蒙古的瓦刺部给掳走了,并被扣留了一年才得以回京。
但是,在这一年里,群龙不可无首,为了和瓦刺对抗,大臣们就拥护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即:景泰皇帝。
所以,等到朱祁镇回到京中的时候,他只能当太上皇了。
而此时朱祁钰,却非常害怕自己的兄长回来后,会和自己抢夺皇位,所以,他对朱祁镇的态度十分冷淡,只派了一辆马车前去迎接,并把他软禁在了南宫之中。
南宫本就是皇宫中最荒凉的宫殿之一,而朱祁钰却变本加厉地把里面很多设施都给拆除了,甚至,还把周围的树木都给砍了,并且,下令:不许任何人随意进出南宫,即使是给朱祁镇送饭菜,太监们也只能从一个小小的墙洞中递送过去。这就彻底断绝了朱祁镇和外界的交流与联系。
这么看来,朱祁钰对自己的哥哥确实很苛刻,甚至,可以用无情无义来形容。因此,很多人对这件事都有一个疑问:既然朱祁钰这么不愿意朱祁镇回来,那么,为什么不在他回来之前除掉他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不是朱祁钰不想杀了他,而是找不到能够下手的机会。如果真的要暗杀朱祁镇,那么,就要在朱祁镇回国之前。因为,如果在他回国之后再暗杀的话,朱祁钰就会被国人唾弃,也会引起一些支持朱祁镇的大臣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所以,最好的刺杀时机是在朱祁镇回国途中。
但是,瓦刺的太师早就看穿了朱祁钰的意图,从而作了周全的准备。他特意派了五百个近卫骑兵守护在朱祁镇的身边,直到把朱祁镇安全送回了宫中才离开。因为,如果朱祁镇不慎死在了回京的途中,那么,瓦刺部就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这分分钟会导致瓦刺和明朝之间的关系破裂,从而引发战争。
而瓦刺,并不想背这个黑锅,所以,就对朱祁镇进行了周全的人身安全保护。这样一来,就算朱祁钰有心想下手害朱祁镇,他也找不到一丁点机会了。等到朱祁镇回京之后,朱祁钰能够下手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了。而此时,暗杀的招数已然不能使用,因为很明显朱祁钰的嫌疑最大。
所以,朱祁钰另寻了一些方法,希望能够通过合法的途径除掉朱祁镇。
于是,就发生了“金刀案”。
金刀案有几个关键人物,其中一位,是一个名叫阮浪的太监,他的职责是在南宫中看管朱祁镇。看管时间一长,阮浪和朱祁镇的关系,慢慢就变得亲近了起来。为了纪念两人的情谊,朱祁镇送了一把踱金小刀给阮浪。但是,不久之后,这件事却被人给告发了出来。
朱祁钰便借着这个机会大肆诬陷自家兄长,甚至,还搞出了“太上皇勾结太监试图谋反”的冤案。然而,朱祁钰却低估了阮浪的气节,更低估了朱祁镇在朝野之中的影响力。阮浪宁愿受尽酷刑死去也不愿意做出任何诬陷朱祁镇的事情,大臣们也多次上奏折,苦劝朱祁钰不要一意孤行,不要把朱祁镇赶上绝路。
但是,让朱祁钰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一个已经退位,住在冷宫之中的太上皇,在朝廷上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就连太后也在暗地里支持朱祁镇。无奈之下,朱祁钰只好放弃了除掉朱祁镇的念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朱祁钰的儿子接连夭折,所以,他始终没有子嗣。
没有子嗣的话,问题就很严重了,如果,此时真的杀死了朱祁镇,那么,等到朱祁钰死了之后,皇位还是会传到朱祁镇的儿子手上。因此,无论是哪种形式,皇位最终都会传给朱祁镇一系,而不是自己的子孙后代,那么,这个时候朱祁钰杀与不杀朱祁镇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钰杀死自家兄长,对他而言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最终,因为这种种的原因,朱祁钰并没有杀死朱祁镇,而且,这对兄弟之间还是有一些感情的。在朱祁镇刚登基的时候,他非常疼爱自己的弟弟朱祁钰,不仅时常赏赐他一些金银财宝和良田,还一次性给了他三千石粮食和万贯现钞,甚至,还亲自帮他挑选王妃。
对于这些,朱祁钰自然是不会忘记的,所以,他对朱祁镇也并不是人们所说的那么绝情。后来,朱祁镇发动了夺门政变,重新登上皇位。他先是废除了朱祁钰的帝位,挖掉了朱祁钰已经建好的坟墓,然后,给了朱祁钰一个带有贬义性的谥号“戾”。
可是,当大臣们提议把朱祁钰使用的年号改成“正统”时,朱祁镇却犹豫了,他不忍心那样做。后来,等到朱祁镇的儿子明宪宗登基之后,朱见深又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并为他进行了平反。
至此,这对兄弟的恩怨情仇,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