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组建的辅臣班底,到了乾隆朝结局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58岁的雍正皇帝驾崩。这位饱受争议,顶着巨大压力继位的大清皇帝,仅在位13年时间,便走完自己的一生。根据雍正遗诏,皇四子弘历顺利继承皇位,改年号乾隆。
都知道在康熙晚年的时候,清朝已经出现许多弊端了。雍正即位之后,一方面要面对那些说他得位不正的质疑声,另一方面又要顶着压力去挽救清朝的颓势。
经过13年的努力,他不仅挽回清朝的颓势,还为“康乾盛世”的延续起到关键性作用。最后,他将一个富有、强盛的江山交给自己儿子,与此同时,留下的还有雍正辛苦组建的辅臣班底。那么乾隆即位后,他们都是何下场?
雍正留下的顾命大臣
据《雍正实录》记载:“戌刻。上疾大渐。……命皇四子宝亲王弘历为皇太子。即皇帝位。……著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
允禄和允礼都是亲王,雍正的兄弟,乾隆的叔叔,乾隆小的时候,就曾跟随允禄学习火器。鄂尔泰与张廷玉都是大学士,且入值军机处,深受雍正信任。张廷玉身为汉臣,更是得到雍正皇帝准许其配享太庙的承诺。
那么这几位顾命大臣,最终结局如何呢?乾隆虽然是雍正的儿子,但他心中最敬重的,却是祖父康熙。因此他即位后,大多政策都向康熙靠拢,几乎保持一个理念,便是:父亲实行的政策我要推翻,父亲重用的人我都不喜欢!
庄亲王允禄:身为皇叔,允禄本身只要不犯大错,乾隆也不会将他怎么样。但允禄一直以来,都与康熙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来往甚密,结果被停亲王双俸,罢都统职。允禄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再无昔日辉煌,于乾隆三十二年去世。
果亲王允礼:九子夺嫡时,允礼因为年幼未曾参与,所以在康熙的儿子中,算是结局较好的一个。允礼的身体不太好,乾隆特许他可以在家办公。不过乾隆元年的时候,允礼因事被罢双俸,于乾隆三年病逝。
鄂尔泰:乾隆即位后,鄂尔泰先后担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经筵讲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衔太傅,国史馆、三礼馆、玉牒馆总裁,赐号襄勤伯。直到乾隆十年,鄂尔泰病逝,至此看来,乾隆对他还是很不错的。然而乾隆二十年,因为鄂尔泰的侄子犯事,乾隆便找到借口,下令将鄂尔泰撤出贤良祠。
张廷玉:他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康熙朝的时候,就已经进入权力中枢了。雍正时期,张廷玉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可以说盛极一时。
然而乾隆即位后,张廷玉却成为被打压最严重的一位顾命大臣。乾隆时不时就要责备张廷玉,为了打压他,乾隆还特意提拔讷亲上位。乾隆十五年,乾隆甚至废黜张廷玉“配享太庙”之权,之后又收缴一切御赐之物。
可以说张廷玉晚景十分坎坷,于乾隆二十年去世。好在去世之后,乾隆还是遵守了雍正的承诺,让其配享太庙。
雍正宠臣结局
众所周知,雍正在位的时候,有三个人最为受器重,他们就是鄂尔泰、田文镜和李卫。就连雍正自己都说过:“朕于心关切者,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耳。”鄂尔泰的结局我们前面说过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田文镜和李卫下场又如何。
田文镜:他在雍正十年便去世了,雍正特许其葬于泰陵附近,赐谥“端肃”。之后,雍正下令在河南为田文镜设立专祠,并入河南贤良祠。然而乾隆即位后,却下谕说:
“河南自田文镜为督抚,苛刻搜求,属吏竞为剥削,河南民重受其困。即如前年匿灾不报,百姓流离,蒙皇考严饬,遣官赈恤,始得安全,此中外所共知者。”
除此之外,乾隆还说过:“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文镜不及卫,卫又不及鄂尔泰,而彼时三人素不相合。”可见在乾隆心中,雍正的“三大宠臣”,田文镜是最差的一个。而且田文镜的墓,后来也因乾隆一句话,阴差阳错被当地守陵大臣夷平。
李卫:都知道他毫无显赫的家庭背景,但他却在雍正朝一路平步青云,由一个小小员外郎,荣升至朝廷一品大员。李卫升迁速度之快,象征着雍正对他的宠信。
乾隆三年,李卫去世。后来乾隆皇帝南巡,在西湖看见神庙中竟然立着李卫及其妻妾的神像。乾隆十分震怒地说:“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于是下令将撤像烧毁。
其实从乾隆对待雍正旧臣,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想法。这些都是父亲在位时的股肱之臣,所以他必须表面尊重他们,不能随随便便就找个理由处置他们。但这些人都是父亲的心腹,并不是乾隆本人的,他要想方设法降低他们的地位,另外组建一批属于自己的心腹之臣。
因此当时为了制衡张廷玉,乾隆特别提拔了讷亲。其实雍正临终前,讷亲也被召去接受顾命。也就是说,乾隆提拔他,完全就是利用他打压张廷玉,并不是真的视他为心腹。
当乾隆目的达到后,讷亲自然就失去了作用。于是趁金川之战接连失利之际,恰逢孝贤皇后去世,乾隆心情不佳,他便将讷亲视为发泄的对象。乾隆十四年,乾隆命讷亲用以遏必隆本人命名的“遏必隆腰刀”自尽,而遏必隆正是讷亲的祖父,可见乾隆手段之狠。
讷亲死后,他的职位便由傅恒顶替,这才是乾隆心中真正的“心腹”人选。紧接着,由傅恒为代表的新一批大臣,被乾隆提拔至朝廷权力中枢。真正属于乾隆自己的辅臣班底,在短时间内迅速组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