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历史上汉景帝为什么没有庙号

作者:Marshall2021-07-15      来源:爱上历史

“庙号”是一个尊贵的象征,在古代,一般只有优秀的皇帝才能拥有。这封庙号的传统于商朝就开始流传,并于隋朝之后渐渐开始流行起来。

话说这汉景帝,好歹也跟自己的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但却一直也没个“庙号”。后人也自然地觉得肯定是这个皇帝不够格,再说了,他还做过很多的不可饶恕的错事,又怎么会给他封庙号呢?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恐怕得好好分析一番。汉景帝究竟做过什么错事,让人觉得不可原谅呢?

1、因一时气愤将吴王太子砸死

这吴王太子并非是皇帝的儿子,而是诸侯王的继承人。在西汉,并非只有皇帝的儿子才可以被封为太子,这位吴王太子就是个例子。他乃吴王刘濞的后代,被委以重任,将来要继承吴王的位置。

当时的汉景帝还不是皇帝,而是太子。某天,诸侯刘濞与其儿子一同前来朝拜,在空闲时间里,两个年轻人便打算下棋取乐,可没想到在棋局上两人并不快活,于是便起了一些争执。这本来只是一件小事,可最后两人竟然打了起来,气从中来的刘启竟直接拿起棋盘就将这最强诸侯王的继承人给砸死了。

这件事件影响恶劣,后来也被认为是刘濞后续谋反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七国之乱已经埋下了种子,后直接爆发。

2、斩杀曾经的老师,当朝的御史大夫晁错

晁错对于汉景帝来说,是特殊的存在。可以说亦师亦友,是他在政治上的好伙伴。但他却诛杀了这位对他忠心的臣子,这件事后来也广为人诟病。

跟汉景帝渊源颇深的晁错身负两个重要的身份,一是汉景帝的老师,二就是朝堂上的御史大夫。在太子刘启刚当上皇帝不久,晁错认为诸侯势力过于强大,不宜养虎为患,于是建议皇帝进行“削藩”。这一计策固然是为皇帝着想,但是那些诸侯们可就不乐意了,这可是直接损害到了他们的利益!也是因为这个直接原因,后来直接爆发了“七国之乱”。

景帝和晁错当时萌发此策的时机其实是非常不成熟的,当时的诸侯军力强,甚至远远超过中央军,此举确实操之过急。景帝没想到会引发那么大的反响,一时间也有些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个时候,那些朝臣们也联合弹劾晁错,认为正是他给出的“馊主意”才让国家处于动荡之中。

无奈之下,景帝只好处罚晁错,并残忍地将其于市井之中腰斩。此举之后,确实起到了息事宁人的效果,但同时他也丢掉了一个忠心的伙伴。

3、将周亚夫逼入绝境

在“七国之乱”的时候,周亚夫可是立下了大功。但就是这样的功臣,最后的结局却不好。原因就是他自身个性十分强硬,行为也较为粗犷,在跟自己的君主相处时,也很少注意礼仪方面的事情,于是很快,景帝就开始看他不顺眼了。慢慢地被逼出中心位不说,还在晚年因儿子的过失被迫入狱,最后不堪其辱绝食而亡。

4、太子的废弃

我们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皇子夺位、废太子的情节,但其实在现实历史中,皇帝是很少会去走“废太子”这一步的,因为太子一废,江山必会动摇,各方势力也会蠢蠢欲动。但汉景帝才不管这些,因为对宠妃栗姬不满,便毅然废掉了她的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刘荣。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后来梁王刘武争储君的一系列事件才会发生。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