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乾隆和嘉庆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何把皇位传给平庸的嘉庆?
首先要说明一下,嘉庆也是乾隆的儿子,亲生的。
如果不是乾隆的嫡子都过早夭折,那么皇位继承人压根就没嘉庆皇帝的事了。
并不是说嘉庆帝不够卓越,而是在立储这件事上,乾隆思想比较传统,他有很深的“嫡长子”情结,也就是立储以嫡长子优先。
嫡子先后早夭,乾隆两次立储心碎。
乾隆的“嫡长子”情结有多重呢?
也许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思想作祟,也许是对富察皇后的深爱导致爱屋及乌,更或许是防止出现康熙朝曾发生的“九龙夺嫡”事件。所以乾隆在登基的第二年,在他26岁风华正茂的年纪,他就决定立6岁的嫡子永琏为储君。
永琏在乾隆的17个儿子中排行老二,他是乾隆与富察皇后所生的嫡长子。
永琏一出生,就被他的爷爷雍正皇帝亲自赐名“永琏”,饱含继承皇位的寓意。
永琏不仅拥有嫡长子的尊贵身份,他从小又表现得聪明伶俐,气宇不凡。这让乾隆打心底决定要从自己这代开始,将嫡出的皇子选作继承人。
1736年7月,永琏刚满6岁,乾隆悄悄地写下立储书,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后。
天不遂人愿,乾隆秘密立储不到两年的时间,不满9岁的永琏竟然病逝了。
永琏的病逝,对乾隆犹如晴天霹雳,他还没来得及将立储事宜公告天下,永琏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深受打击的乾隆连续五天都无心朝政,他整日沉浸在无际的悲伤之中。
悲伤过后,乾隆决定将当年的密旨公之于众。
他写下了一道御旨: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
也是从这儿开始,众人方才知晓乾隆当年的秘密计划。
永琏被乾隆封为“端慧皇太子”,乾隆还以皇太子的仪制给永琏办了隆重的丧礼。
永琏去世后,乾隆的妃子们又陆续为他生了几个儿子,但这几个儿子都没有走进乾隆的内心,一直到皇七子永琮降世。
1746年,富察皇后又生了一个儿子,乾隆终于又等来了他的嫡子。
乾隆欣喜若狂,自永琏去世后,他等了整整8年,才终于等来了他和富察皇后的第二个儿子,并给他取名永琮。
永琮还未出生之前,就受到乾隆的格外重视,富察皇后怀孕的时候,他破例取消了一切宫中节庆的外出计划,全心全意地陪伴着富察皇后养胎。
永琮出生那天,正是农历四月初八。正逢久旱之后大沛甘霖,笃信佛教的乾隆十分欣喜,倍感天恩眷顾。还是襁褓婴儿的永琮赢在了起跑线了,他被乾隆定为了皇位继承人。
乾隆对永琮评价十分高:
“(永琮)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
让人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出生即站在巅峰的孩子,还是没有让乾隆如愿以偿。
乾隆十二年腊月二十九日,不满两岁的永琮因出痘而亡。
连续两个嫡子早夭,乾隆既悲痛又自责。他沉痛地写下:
"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之过耶!"
永琏、永琮的去世,富察皇后因此一病不起,在永琮去世一年后,富察皇后也在东巡途中离世。
富察皇后一死,乾隆是彻底失去了立嫡子的信念。立储成为了乾隆心中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打这时候起,他命令所有的大臣都不准再提立储之事。
乾隆的第三次立储:退而求其次,实属无可奈何。
上文提起,乾隆一共有17个儿子,除了永琏、永琮两个嫡子去世后,其余的15个儿子,难道没有一个入乾隆的法眼吗?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乾隆的儿子自然不乏佼佼者。只不过,他们中有很多都没有活到乾隆第三次立储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
1773年,63岁的乾隆再也找不到理由回避立储事宜,他终于决定再次立储,从还在世的七个皇子中选一个做皇子。而这七位皇子中,有两个过继给了兄弟,所以乾隆可供选择的只剩下五个。
也就是说,乾隆必须要从这五个儿子里面选出一个,作为他的接班人。
这五位皇子分别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虽说有五个候选人,但乾隆还是伤透了脑筋,因为他觉得这五个儿子里面,没有一个是他理想中的未来皇帝。
在这五个皇子中,十二阿哥永璂的地位最高,他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所生。按照清代立嫡的宗旨,永璂的胜算最大。
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永璂成也在母,败也在母。
乾隆三十年,乾隆与继后那拉氏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至于什么原因,史料目前也无从查证。而矛盾的结果就是,皇后那拉氏被冷落,第二年便郁郁而终。
永璂作为皇后那拉氏的儿子,乾隆一看到他就气不打一处来,他是再没有机会入围储君了。
皇八子永璇,是其余几位皇子中年龄最长的。他的生母是淑嘉皇贵妃金氏。永璇有两个毛病:一是沉湎酒色,二是腿脚残疾。
沉湎酒色尚且能改,但是腿脚不灵便,实在是有损天子威严,乾隆也是个爱面子的人,他无法接受这个走路一瘸一拐的儿子当皇帝。
永璇倒是乐观,他明白乾隆对他没有立储之意,他也继续他放浪形骸的生活,面对乾隆的呵斥,他也无所畏惧,依旧我行我素。这种处事态度也使他活到了87岁的高龄,成为清代最长寿的皇子。
与永璇一母同胞的,还有十一皇子永瑆。
与哥哥永璇的潇洒肆意不同,永瑆十分稳重,德行也很不错。
永瑆最突出的才华,便是书法字画。他的书法一绝,颇有大家风范,以至于当时,士大夫以能得到永瑆一帖字为荣。
杨翰在《息柯杂著》评价他的书法:"王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书法大备如是,大抵皆从”。
永瑆极具文人雅士的风流,但却不对乾隆的胃口。
作为一个帝王候选人,光有气度文雅是不够的。满清最早是在马背上打天下,对骑射一向十分重视。而永瑆则像一个文科生,他偏爱字画舒服,对武打骑射丝毫不感兴趣。在乾隆眼里属于玩物丧志,没有天子气概,永瑆也因此失去了竞争优势。
话说回来。虽然永瑆没能成为下一任皇帝,但他能自由发挥特长,延续自己的爱好,成为一个卓越的书法家,这个结局也挺不错的。
淘汰了永璂、永璇和永瑆之后,剩下的二位候选人,便是永琰和永璘了。
永琰和永璘也是同一个爹妈生出来的亲兄弟,他们的亲妈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没错,就是《还珠格格》、《延禧攻略》里面的令妃。
其实,永琰和永璘不用拉出来比较,就已经高下立判。
作为旁观者,我们已经了解了,永琰便是乾隆的立储人选、未来的嘉庆帝。
殊不知,永琰和永璘这对兄弟,乾隆最宠爱的还是小儿子永璘。
十七阿哥永璘出生的时候,乾隆已经56岁的“高龄”了。老来得子,老当益壮的乾隆心里乐开了花,他十分宠爱这个小儿子。
在永璘18岁的时候,乾隆带着他南巡出游;23岁的时候,乾隆封他为贝勒。分府的时候,又额外赏他当铺良田。
乾隆对儿子们的好脾气,全部都用在了永璘身上。慈母多败儿,慈父乾隆也不例外。
正是因为乾隆的宠溺,永璘过得十分随性。他不学无术,十八般武艺样样不精通。文不喜诗词韵律,武不善骑射剑舞。总之,妥妥的一枚“学渣”。
学渣也不是没有优点。永璘最大的优点,就是活得清醒,认得清现实。乾隆宠他,他没有恃宠而娇。他自知没有治国之志,便也不趟这立储君的浑水。
当乾隆决定立储君的消息出来,一些大臣便来拍永璘的马屁,支持他入选。永琏当即表示:“皇位对我来说太沉重了,我这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得到和珅的府邸。”
原话在《啸亭杂录》里记载:
”纯庙末年,或有私议储位者,王曰:“天下至重,何敢妄觊,唯冀他日将和珅邸第赐居,则愿足矣。”
永璘这番“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话一出,他的哥哥永琰的心也就踏实了。
他的主动弃权,避免了兄弟相争,既成全了哥哥,也成全了自己。哥哥永琰继位后,果真替弟弟永璘实现了梦想,将和珅的豪宅赐给了永璘。
最后,来说说嘉庆帝本尊,也就是永琰。
永琰自小勤奋好学,六岁学于兵部侍郎奉宽,从工部侍郎谢墉学今体诗,十三岁就通读四书五经,很受乾隆的喜爱。
少年时期的永琰,学习成绩颇佳,"英词炳蔚,援笔立就,动成典则"。 年长后,尤喜读诸史、通鉴,居然达到"上下三千年,治迹目了然"的程度。
1773年,乾隆终于下定决心,立永琰为太子,这是他第三次立储,也是最后一次立储。按照雍正皇帝立下的“秘密立储”的规矩,乾隆写下立储谕旨,将谕旨藏在一个锦匣内,再命人将匣子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完成了整个立储工作。
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举行了盛大的禅位大典,爱新觉罗·永琰继承帝位,成为了清代的第七位皇帝——嘉庆皇帝。
从乾隆的内心来看,他对选择嘉庆作为储君这件事是充满遗憾和无可奈何的。可以说,乾隆的嫡子梦破碎后,他对挑选新君是抗拒且心灰意冷的。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乾隆用时间来疗伤,他对立储闭口不谈。看着其余的儿子们有的病逝、有的被降罪,而他自己也渐渐老去,这个时候,乾隆再没有理由逃避立储。他也终究是硬着头皮“矮子里面拔将军”,从那一群不甚满意的儿子中间,选取一个相对的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