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明朝

历史上吴三桂最后的结局真的是不可改变的吗?

作者:Marshall2022-02-23      来源:爱上历史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虽然说是三藩之乱,但是,实际上在这场叛乱中,主要就是吴三桂和康熙皇帝之间的较量。在三藩之乱中,吴三桂势力一度攻占了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从而夺取了清朝疆域的半壁江山。但是,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朝大军进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也即吴三桂发起的三藩之乱,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对于吴三桂来说,其之所以败给了康熙皇帝,在于其一生犯了三个严重错误:错杀一人,高估一人,低估一人!换而言之,如果这三个错误少犯一个,吴三桂的结局都会不同。

首先,就第一个错误,也即错杀一人,指的是吴三桂杀害了南明永历帝。众所周知,吴三桂原本是明朝的将领,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明朝崇祯皇帝自缢后,吴三桂归降清朝,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在此期间,吴三桂俘获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永历帝朱由榔(1623年11月11日—1662年6月1日),,南明末代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端王朱常瀛之子。1646年至1662年在位。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作为原先明朝的将领,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意味着吴三桂基本上和明朝势力一刀两断了。

但是,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后。吴三桂决定造反,在此基础上,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的口号,从而借此招揽天下各地的明朝文臣武将,进而和清朝朝廷一较高下。但是,因为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在前,所以,吴三桂的“兴明讨虏”口号,自然缺乏足够的号召力,也即难以令人信服。虽然三藩之乱初期,天下各地确实有不少响应·,但是,这些响应一部分是利益所推动的,也即是一些墙头草和见风使舵之辈,另一部分则是忠于明朝势力的旧部,不过,这部分势力显然不会真的唯吴三桂马首是瞻。

换而言之,在杀了南明永历帝之后,吴三桂很难真正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了。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三国时期的刘备,如果他杀了汉献帝刘协,然后继续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可想而知不会有什么人相信了。所以,这是吴三桂人生中的第一个严重错误,直接对吴三桂发起的三藩之乱造成了不利影响。就第二个错误来说,就是高估一人,这个人就是王辅臣。对此,在笔者看来,吴三桂不仅高估了王辅臣反抗清朝的决心,也高估了王辅臣的能力。在三藩之乱中,原本为清朝镇守平凉地区的王辅臣,选择跟随吴三桂。在起兵造反后,王辅臣确实成功控制了平凉地区,以此威胁清朝的关中地区。

最后,正是因为对于王辅臣的相信,吴三桂封王辅臣为平远大将军、陕西东路总管,并助饷银二十万两,还令王屏藩、吴之茂率部北进,援助王辅臣攻取整个陇右。但是,面对清朝大军的进攻,见风使舵的王辅臣选择归降,这让吴三桂在陇右地区的投入基本上打了水漂,如果这些兵力和物资投入到其他战场,很可能会带来更好的回报。就第三个错误来说,则是吴三桂低估了康熙皇帝。虽然在三藩之乱中爆发时,康熙不到20岁,但是,对于开创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显然是年轻有为,拥有和年龄不相符合的谋略。在三藩之乱中,康熙皇帝采取了重点打击吴三桂,并招抚其他势力的策略,成为吴三桂势力最终败亡的重要原因。如果吴三桂可以真正认识到康熙皇帝的实力,而不是过分低估的话,或许就不会在三藩之乱初期错失那么多良机了。综上,因为错杀南明永历帝、高估王辅臣、低估清朝康熙皇帝这三个严重错误,吴三桂最终走向了败亡。换而言之,如果这三个错误少犯一个,吴三桂的结局都会不同。

吴三桂 耿精忠

上一个: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个: 北魏名臣李崇是什么人?他有哪些长人之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