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清朝

顺治去世时选择辅佐大臣的时候 顺治为何选择索尼和鳌拜等四人

作者:Marshall2022-10-06      来源:爱上历史

顺治去世前,为何要安排索尼、鳌拜等四位辅政大臣,来扶保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顺治十八年(1661年),弥留之际的顺治皇帝选择将皇位传给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这便是历史上的康熙皇帝。与此同时,顺治皇帝还一改此前他即位时,由满洲宗室贵族担任“辅政王”的传统,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四人为“辅政大臣”,共同扶保幼主。

顺治皇帝之所以要如此安排,完全可以说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并且为何顺治皇帝要选择这四个人来担任“辅政大臣”,这篇文章就来告诉大家答案。

多尔衮专政,给顺治皇帝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清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突然离世,由于此前皇太极并没有就皇位继承问题作出明确安排,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均对皇位虎视眈眈,双方各不相让,甚至隐隐有了火并的危险,而新兴的大清王朝也随即陷入到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最终,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的首倡下,不满六岁的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登上了皇位,这便是历史上的顺治皇帝。而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则担任辅政王,共同署理朝政,其中,郑亲王济尔哈朗排在多尔衮之前,为第一辅政王。

可很快,多尔衮也开始了对于政敌的打击和报复。

最先“遭殃”的便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了,顺治四年(1647年)二月,多尔衮以济尔哈朗建筑府第逾制,擅自使用铜狮、铜龟、铜鹤等为由,将济尔哈朗踢出权力中心让其带兵南下打仗,并且让自己的弟弟豫亲王多铎成等为新的辅政王,进一步控制了朝政。

紧跟着,多尔衮对两黄旗的高级官员和将领们进行了分化瓦解,索尼、鳌拜、遏必隆等人尽皆遭到了打压和排挤。

当然,对于他的最大政敌豪格,多尔衮同样没有心慈手软,即便是豪格统兵平定四川、手刃张献忠,立下不世之功,可依然难逃多尔衮的迫害,最终于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在狱中被多尔衮折磨致死。

至此,多尔衮将异己全部排除,在朝堂上是“一家独大”。

而伴随着多尔衮愈发的专政跋扈,他与顺治皇帝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尖锐。

首先,多尔衮已经将自己凌驾于了皇权之上。

多尔衮胁迫顺治皇帝先后晋封其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还将皇帝的玉玺、印信全部带回府中,与此同时,他还大肆任命两白旗的官员和将领,全面把控朝局,此时的顺治皇帝已然是被彻底架空了。

其次,多尔衮非常粗暴地干涉了顺治与孝庄之间的母子感情。

多尔衮制定了严格的“后宫不能干政”的制度,将“两宫太后”,即孝端文皇后和孝庄文皇后排斥了朝局之外,并且他还极力限制顺治与孝庄的接触,使得二人长时间无法碰面交流,而这也为之后顺治与孝庄之间的母子不和埋下了伏笔。

再次,多尔衮全方面地控制了顺治皇帝。

无论是顺治的日常起居,还是顺治的学业上,多尔衮都进行了粗暴的干涉,甚至有过多次在突然带顺治皇帝出宫离京的事情发生。

而这些无不带给了年幼的顺治皇帝极大的不安全感,同时,也使得其对于多尔衮产生了极大的愤恨之情。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死于古北口外的喀喇城,顺治皇帝迫于当时的压力追封其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清成宗”,并为其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然而仅仅两个月之后,顺治皇帝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的支持下,便开始对了对多尔衮清算。顺治皇帝亲自下令“削爵、撤庙享、罢宗室、籍财产入宫”,并将已经入葬的多尔衮扒坟掘墓、挫骨扬灰,其所有党羽也被尽皆清除。

虽然多尔衮遭到了清算,但其给顺治皇帝已然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以至于在顺治皇帝弥留之际,产生了诸多顾忌。

为避免“权臣欺幼主”再度上演,顺治皇帝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病重,此时所有顺治皇子中,年龄最长的皇次子福全还不满九岁。由于担心一旦由自己年幼的儿子们来继承皇位,那么结果也必然会像他一样,经历多尔衮一般的宗室王公擅权专政,进而产生浓厚的心理阴影,于是,顺治皇帝准备将皇位传给他的堂兄、来自于饶余郡王阿巴泰家族的安亲王岳乐。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顺治皇帝生母孝庄太后以及当时颇有威望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强烈反对,汤若望甚至表示:

“幼主临朝固然会影响政局,但帝系转移也会引发新的危机。”

这个时候的顺治只得将目光重新放在自己儿子们身上,而当时虽然福全年龄更长,但皇三子玄烨因为得过天花,算是多了一张“保命符”,并且孝庄太后和汤若望也更支持由玄烨继承皇位。就这样,顺治皇帝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了玄烨,也就是历史上的康熙皇帝。

可此时的康熙不满八岁,顺治皇帝为了避免“权臣欺幼主”再度上演,于是放弃了他继位时,由宗室王公辅政的安排,转而任命了四位辅政大臣,即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其中索尼为首辅大臣,并规定:

“四辅臣担当国事,裁决庶务,入白太后(孝庄)。”

以此来平衡朝局。

当然,顺治皇帝与孝庄太后之所以要选择这四人为辅政大臣,也是有着其必然原因的。

一方面,这四人都是出自于“上三旗”。

其中,索尼出身于正黄旗,遏必隆和鳌拜出身于镶黄旗,而苏克萨哈则是出身于正白旗。此时的“上三旗”已经归皇帝统一管理,可以说,已经被纳入到了统治集团,所以在实际利益上,“上三旗”与皇帝是息息相关的,这四人也必将会极力维护皇权稳定。

另一方面,这四人在多尔衮专政时期以及清算多尔衮前后,都表现出了对于顺治皇帝的绝对忠心。

索尼、鳌拜、遏必隆,在豪格与多尔衮争夺皇位的过程中,就坚定地站在了豪格一边,在顺治皇帝登基后,即便是面对多尔衮的多番打压和迫害,依旧没有背叛、投降,为此索尼还被罚去盛京看守皇陵,鳌拜则更是有三次险些被多尔衮处死,可即便是如此,他们也没有退缩,仍然与多尔衮进行着对抗。于是在多尔衮去世后,顺治皇帝便重新对他们三人予以了重用,在朝堂上享有极高的地位。

至于苏克萨哈,他曾经是多尔衮的绝对亲信,可在多尔衮去世后,他直接投靠了顺治皇帝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并果断坚决揭发多尔衮及其党羽的各种罪状,为顺治能够快速清算多尔衮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也得到了顺治皇帝的认可与重用。

就这样,伴随着顺治皇帝去世,康熙皇帝登基,“四大臣辅政”的局面就此形成。

然而,“四大臣辅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苏克萨哈由于其此前“卖主求荣”的行为,一直为朝中一大批官员所不齿,再加上两黄旗与两白旗的历史矛盾,使得其倍受其他三人排斥,再加上此时的索尼体弱多病,长期告假,遏必隆又是有勇无谋,始终依附于鳌拜,这便导致了“鳌拜专权”局面的形成。

随着索尼去世,苏克萨哈被杀,鳌拜的权势达到顶点,同时他与康熙皇帝的矛盾也彻底激化。最终,在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智擒鳌拜”,将权力收归自己手中,至此,康熙朝初年“四辅政大臣”的时代正式宣告终结。

顺治 康熙

上一个: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个: 王熙凤平时有何作为?让她的儿子梦终究是空一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