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秦朝

长平之战的起因是什么?长平之战参战国、指挥官、伤亡情况介绍

作者:时间轴2020-12-21      来源:爱上历史

长平之战介绍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大规模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参战方兵力,赵军民约四十五万、秦军民约六十万,主要指挥官,秦国:白起王龁,赵国:廉颇赵括赵军民死亡45万,秦军民伤亡约20万,尸横遍野,赵国几乎全军覆灭,秦国的胜利加速了秦国统一的步伐。那么引起长平之战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长平之战的直接原因

长平之战的直接原因,是秦昭王大败韩国之后,正准备把和韩国本土依然断开的“上党”地区吞下口中,但是韩国却把“上党”当作毒饵丢给了赵国。为什么说“上党”是毒饵呢?因为如果赵国吞下了“上党”,那么秦国必然不会罢休,那么韩国就完成了“祸水东引”的目标。

有人可能会说,赵国又不是白痴,怎么会看不出上党“有毒”呢?这和上党的位置有关,“上党”这块地方,和三国时的荆州(确切的说是南郡)很像,当年刘备借荆州(南郡),孙权要是不借,他就可能要单独抵御曹操的压力,要是借,那必然会给刘备机会,但再两害取其轻之后,他还是选择了“借”。

而赵国当时也是如此,让秦国占了上党,那么赵国将直面秦国的兵锋,自己占据上党,多少还能占点地理,所以赵国明知上党有毒,也不得不喊泪吞下。如果说上党的归属,是直接原因,那么间接原因又是什么呢?提起“远交近攻”,估计大家都不陌生,但知道它来历的可能就不多了。

首次提出“远交近攻”的,是当时秦国的谋士范雎,秦昭王当年正和没遇见诸葛亮的刘备一样,有点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而范雎的出现,则让他又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他接受了范雎的建议以后,决定优先搞定离得较近的魏国和韩国,魏国不经打,韩国也不经打,不过韩国又咽不下这口气,这才把上党当作毒饵,丢给了赵国。

说完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咱们再说“长平之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就俩字,秦国“膨胀”了。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伴随着商鞅“墓龄”是与日俱增,因此西北的“贫瘠”之地则开始无法满足秦国的“消费能力”,于是秦国开始垂涎富庶的中原。所以即使没有“上党”这个梗,秦国也依然会选择东征。

白起 赵括 廉颇 王龁

上一个: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那两个国家?长平之战交战双方介绍

下一个: 长平之战楚国为什么没有偷袭秦国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东周战国时代秦国进攻赵国的大规模战役,“三年而后绝”(近年来有一说为前期僵持对峙二年六个月,后期白热战六个月),双方都出动了倾国之师。结果,秦军战胜赵军,并且尽数坑杀投降赵军。长平之战是为战国形势的转折点。经此一役,秦国天下无敌,六国皆不再有力单独对抗秦军,秦国一统中原只剩下时间问题。长平之战的具体纪录由于秦国焚书坑儒,已经基本遗失,只能通过考古发掘判断战况,山西长平有长平之战遗址。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仍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就要临降了。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帏幄,因此凝聚着中国古代悠久的发达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
Marshal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