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清朝

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

作者:Marshall2022-06-07      来源:爱上历史

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因为它采用了汉朝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因为这一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又有“朴学”、“考据学”之称。

1、顾炎武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以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为人,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苏州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知识渊博,与黄宗羲王夫之并为明末清初三大儒。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原为顾同应之子,过继为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王氏未婚守节,独力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十四岁取秀才,即入复社。与同乡归庄友好,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

清军入关后,炎武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清军攻陷南京后,又转投王永祚义军,又与归庄联合吴志葵、鲁之屿军队,欲解昆山之围,终至功败垂成。母亲王氏遭清军断去右臂,绝食而亡,遗命炎武终身不得事清。安葬王氏后,炎武弃家远游,曾受隆武帝封授官职,领导义军,屡经失败。后北上考察山川形势,联结反清人士,至晚年遍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等地。炎武后致力于学术研究,留心于经世致用之学。对宋明所传心性之学,深感不满,主张“著书不如抄书”。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

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1678年,康熙帝开博学鸿儒科,招致明朝遗民,炎武以死坚拒推荐。1679年清廷开明史馆,炎武以“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回拒熊赐履。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初四在山西曲沃韩姓友人家,上马时不慎失足,呕吐不止,初九丑刻卒,享年七十。

炎武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提出以“实学”代替“理学”的主张。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清代中期许多学者以此发端,崇尚研究历史典籍,对中国历史从天文地理到金石铭文无一不反复考证,被称为“乾嘉学派”。顾炎武则由于其经史考证的严谨学风,被普遍认为是学派思想的主要奠基人。顾炎武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2、钱大昕

钱大昕(1728年—1804年)是中国清代史学家,语言学家。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早年以诗赋闻名江南,献赋获赐举人。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曾在钟山、娄东、紫阳等各书院讲学。对于音韵学和训诂学很有创见。首先注意到了古声母的研究,证明了古代没有轻唇音和舌上音的分别。钱大昕考证,上古无轻唇音(唇齿音),“无”发成“模”,又转为“毛”。“毛”的古音为“谋”,所以模能转为毛。

钱大昕撰《廿二史考异》一百卷,以顾炎武之历史考据方法,拾遗规过,最享时誉。曹聚仁说:“钱大昕推许戴东原‘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俨然是科学家的头脑了。假如他们研究的对像是自然科学的话,他们便是达尔文、法布耳那样的科学家了。”他还称赞说:“这(考据学)便是牛顿、达尔文的治学态度。”(《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钱也写过〈奕喻〉这样的文章,他在下棋时,领悟了一些道理:“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知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近代史学家陈寅恪独服钱大昕,称之为“清代史家第一人”。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依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所谓“唐制服色不视职事官,而视阶官之品”,考证当时“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白居易,虽名义上为“从五品下”,然却是“将仕郎守江州司马”;据此,陈寅恪得出以下结论:“乐天此时止为州佐,固唯应依将仕郎之阶品著青衫也。”。陈垣曾说:“《日知录》在清代是第一流的,但还不是第一,第一应推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与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乾隆 嘉庆

上一个: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个: 十公主很受乾隆,为何她的结局却很凄惨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