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作者:Marshall2022-07-01      来源:爱上历史

熟知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了他的衣钵,成了蜀汉北伐的主持者,从掌握军权,直到后主刘禅在成都投降,他一共前后九次,组织人马出击伐魏,但成果寥寥,后人也因此认为,姜维的个人军事素养和智略,远逊于诸葛亮。更有许多人觉得,正是由于他不顾国力,强行长期与富庶强大的曹魏进行战争,无谓的糜费资源,愚蠢的消耗实力,最终导致钟会邓艾大军侵入后,蜀国无力抵御,是他的执拗断送了蜀汉的国运。

其实,把蜀国覆灭的责任,归咎于姜维,是极其荒谬的,如果潜心研究三国后期的详细史料,我们就会发现,姜维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像诸葛亮那样,全面掌控过蜀汉的军政大权,他的失败,既有偏安一隅的蜀国,本身国力方面的极限问题,更深层的原因,主要还在于他没有决策权,说了不算。

而蜀国真正掌权的那些人,又每每对他掣肘和不信任。正是在这种有名无实,处处设限的强压之下,加上小人们不断在正常的军事活动中作梗,姜维才无法贯彻诸葛亮以攻为守的战略,最终落得了败军之将的骂名。

阻挠过姜维那些的小人,具体都是谁呢?我们不妨从“九伐中原”的过程一一说起。其实“九伐中原”,本身就是个不大准确的概念,姜维九次用兵,地点都不在中原地区,他主攻的方向,基本集中在魏国和蜀国接壤,汉中西南一带。

第一次正式出兵伐魏,发生在蜀汉的延熙十二年,当时,姜维的身份,是卫将军,这个职务只是蜀军权力体系中的二流,蜀汉最高的军政话语权,集中掌握在大将军“,兼录尚书事”的费祎手里,费祎此人,就是姜维在独立北伐道路上,所遭遇到的第一个小人。

当初,诸葛亮于五丈原临终前,为后主刘禅安排了一个阶梯式的辅助班底,按照设计,他的宰相职责,依次由蒋琬,费祎,董允几人继承,延熙十年,蒋琬已经去世,费祎进位大将军,开始全面主持蜀汉军政。

本身就人品和操行而言,费祎绝不是小人一流的人物,而且他还颇具政治才干,这也是诸葛亮之所以会选定他接班的原因,但品行之外,做人还有器量一说,费祎的弱点,就在于器量,他是个器量极其狭小的人,在内外战略方面,费祎抱定的是纯粹的无为而治,他只想守成,根本不知道进攻,面对曹魏的日益强大,他选择了做一个悲观的失败主义者,当姜维建议出兵伐魏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丞相犹不能定中原,况吾等乎?

指望这么一个人,成为姜维的坚定支持者,无疑于缘木求鱼。在费祎的种种暗中阻挠下,姜维的首次出兵,只能带着不足一万人,向陇西郡发起进攻,一万人是什么水平?按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候,至少十五万大军的条件对比,姜维的兵力,仅仅是当初诸葛亮的十五分之一不到。由于兵力严重不足,给养也极为匮乏,陇西守将邓艾,轻而易举的用优势兵力打败了姜维这支孤军,蜀汉在诸葛亮死后的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白靴兔的生活习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