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青铜鹤是出土于始皇陵墓的青铜仙鹤,造型精美,造型逼真。青铜仙鹤作为工艺形象,秦始皇陵青铜鹤的造型和装饰有重大的美学价值。
艺术的目的不像科学实验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他的功能又是潜移默化的,不像科学那样直截了当所以艺术创造中的“虚”和艺术性质的“空灵”,在运用反映论于艺术创造时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虽然只是一件正在觅食的鹤,带给人们的首先是一种“空灵之美”。
造型
这首先得益于它的整体造型,还有那看似无意的云纹踏板、两者相得益彰,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灵动之美。原本就“天生丽质”的仙鹤,再经过秦代艺术大师的“鬼斧神工”使它成为一件名副其实的艺术品。
造型准确,真实再现鹤的“完美身姿”,从头到脚,每一处身体部位都与真无异,符合解剖关系。每个细节都是一丝不苟,微张的口中叼着小鱼,脖颈自然弯曲,浑圆结实的身体流露出它的健美,根根羽毛都描绘得细致入微,细长优美的双腿平添几分高雅,足与脚趾的制作也没有丝毫忽略,用“惟妙惟肖”来形容最为恰当。总之,这只铜表现了秦代工匠极高的雕塑技巧。
曲直理论
从头部至尾巴的倒“S”造型与“曲中有直”的双腿,构成一曲一直的造型,完美地阐释了中国古代艺术造型的“曲直”理论。“曲”是艺术创作的特征之切有成就的艺术家在创作中都力避平直、板滞,而着力在曲折翻上下功夫。“曲”是自然界万物生长、变化发晨的客观规律。自然界无不以“曲”呈现其美与存在。
但是,再好的“曲”,如果没有“直”的映衬,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只有将两者巧妙结合,曲中有直,直中存曲,才有的味。秦代工匠一定是细心观察鹤的一举一动之后,才选中这个瞬间的动作,来表现仙鹉的优雅之美,他也许并不懂得所谓的“曲直”理论,却准确地运用了它,正好印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事实。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艺术家常用的手法之一,有经验的艺术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想描写静态一个劲地写“静”,反而突出不了静。而人们熟知的“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是典型地通过“动”来表现“静”的手法秦代工匠正是通过“寓动于静”的手法,使人们看到只静静站立的鹤,只截取它觅食的瞬间动作,却让人产生联想:它似乎是一只不停地在走动的仙鹤,又似在闲庭漫步寻找着它的美食。
色彩的运用
作为以生活为源泉的艺术,色彩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因为色彩有形象生动、丰富的可观性与蕴藏着情感内容的可感性,能令人们强烈的直觉,丰富的想象,能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从而提高作品的审美效果,它是许多形式美中视觉神经反映最快最敏捷的一种“最大众化的形式”。而秦代工匠也没有忘记这“点晴”之笔,使铜“看”上去很美。
从秦始皇陵青铜鹤身上残留的彩绘看:嘴舌是红色的,头顶亦有红色,眼睛是黑色的,脚爪也是红色的,其余皆白色。这只美丽的铜鹤,如果不是被埋在地下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它应该是一只洁白如云、翩翩动人的仙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