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的强大,恰恰是蜀汉最大的软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对魏国边境将领而言,诸葛亮固然军事能力超群,但恰因如此,魏国将领们不约而同的把抵御诸葛亮作为了他们的表演舞台,能够战胜诸葛亮的,自然可喜可贺功成名就,即使与诸葛斗败了,也是勇气可嘉虽败犹荣,在这种情况下,魏国境内几乎形成了“打诸葛不用动员”的良好氛围,导致诸葛亮一路碰到的任何一个对手都会死战不降,毕竟,赢了诸葛就能扬名立万,败给诸葛乃是兵家常事,何乐而不为?只要不投降,不论结果如何都算是英雄好汉,这样一来,诸葛亮北伐注定寸步难行!
其二,对魏国高层而言,恰恰是因为诸葛亮这一境外强敌的存在,魏国高层才能够始终做到“搁置争议,一致对外”,魏国高层一度将司马懿削权罢官,但此时诸葛亮叩关告急,魏国无奈再度启用司马懿,曹氏氏族和司马氏族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暂告一段落,曹氏政权后来多次想对司马懿动手,但正因摄于诸葛亮的强大威胁,所以对司马懿一忍再忍,直至司马懿在军中地位难以撼动,成为诸葛亮北伐路上不可逾越的巨石。在这一点,想想曹操伐乌桓时,郭嘉的计策吧:“若以兵击之,其必并力迎敌;若缓之,其必自相图”。由此看来,正因为诸葛亮屡屡亲征北伐,反而在最大程度上缓和了魏国高层的内部矛盾。
其三,对蜀汉将领而言,诸葛亮自身神一样的军事能力品牌,对于蜀汉自己人也是压力山大一样的存在,在他手下当差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战争如果打赢了,那是因为诸葛亮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战争如果打输了,那是因为马谡无能,那是因为魏延抗命,那是因为运粮官失职……总之神一样的诸葛丞相是万万不会错的,你想啊,在这种情况下,哪个下属能够激发出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呢,最明智的做法无非就是领导让干啥咱就干啥,做一个没有思想的工具人就行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啊,唯一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将领是谁?是魏延!结果呢,魏延素来不被蜀汉阵营待见,甚至诸葛亮临走都要拉着他黄泉好做伴。
其四,对蜀汉内部而言,诸葛亮常年在外征战,身先士卒,事必躬亲,其本意是好的,但这无形中将蜀汉的国家结构引入畸形,诸葛亮作为蜀汉实际上的权力一把手兼任精神教父,他在哪里,蜀汉的人才和资源自然就流向哪里,既然诸葛亮常年在北伐前线,那人才和资源自然都涌入了北伐前线,结果必然导致刘禅朝堂上的人才凋零,既然诸葛亮重点在军事,那蜀汉的资源必然都向军事方面靠拢,经济方面自然就不被重视,而经济才是一个国家立足发展的根基,长此以往,蜀汉内部的发展愈加畸形,后期则完全成为了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益州也从刚开始时的“沃野千里”沦落到到后来的“益州疲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