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宋朝

为什么柴荣主张先解决契丹 而赵匡胤为何主张后解决

作者:Marshall2023-11-21      来源:爱上历史

我们仔细的回顾一下柴荣和宋太祖所制定和实施的统一策略,不难发现,两人的总体思路是非常一致的。不过这两个人都是务实主义者,通过实际情况,且包括了一些后人常忽略掉的情况,做出了最为符合实际的决策。宋太祖和周世宗,他们执行统一的纲领性文件都来自王朴的《开边策》。

1、总体思路一脉相承

在《开边策》中,王朴提到,统一战争应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后唐与宋接壤两千里,很容易骚扰···先平定江北,再平定江南,只要平定江南,那岭南、巴蜀都可“传檄而定”。南方既定,再取燕地。河东北汉是死敌,但经历了高平之败,已经难以危害到后周了,应该最后平定。

周世宗十分赞许这份《开边策》,采纳了其中的可取部分。

宋太祖夺了后周江山,也继承了柴荣的统一方略

到了赵匡胤时期,他和赵普的“雪夜对”,继承了《开边策》“先南后北”的大方向。

因此,在统一步骤的总体思路上,赵匡胤和柴荣一脉相承,并不存在原则性的差别。

2、都对《开边策》不合理部分作了修正

《开边策》中,先易后难的总体思路是正确的,但其中也有不合理部分。

这份策略,要在彻底平定南方后,再回师与北汉、契丹作战,这是非常危险的。

要平定南方,并不是出兵讨灭后蜀、南唐政权就可以的。

后唐庄宗也曾灭前蜀,但四川又很快重新割据

后唐就曾经灭掉前蜀,结果,后蜀冒了出来,继续割据;南唐也曾经灭闽和楚,结果,闽和楚的军将起兵,赶走南唐军队,继续割据。

要想一口吃下南方,稍有不慎,南方平定区域又会再次割据。后周想要稳定地控制南方,需要大量的长期驻军,这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无论是柴荣还是赵匡胤,都没有“本本主义”,死板地按照《开边策》推进统一步骤。

3、周世宗的“先南后北”及北伐契丹

周世宗时期,尽管后周国力远远强于南唐和后蜀,但要想一口吃下谁,不现实。

先易后难,最开始的点并不是南唐,而是后蜀控制的陇右。

诸葛亮北伐,累死累活,就是要拿陇右。此时,后蜀已弱,却控制着对极大威胁关中的陇右。

周世宗在高平之战后,迅速平定陇右。把后蜀的势力压制在剑门以南。耗时:2个月。

随后,在和后蜀达成合议后的当月,周世宗就开始讨伐南唐了。按照《开边策》的方略,先平定了江北,把南唐的势力压制在长江以南。耗时:2年4个月。

随后,周世宗并未继续“先南后北”,而是回头征辽。这也是根据当时形势作出的决策。

957年,周世宗征淮南,契丹的南京留守萧思温率万余骑攻下后周的北部州县。同时,契丹还多次和南唐联络,商讨联合对后周的进攻。

除了契丹的威胁,此时,距《开边策》提出的时间已经过去5年,北汉的实力也得到恢复,一旦后周军大军扎入南方,北汉也有力南侵。

因此,周世宗在将近一年的准备后,发起北伐。可惜,在北伐伊始,在后周取得迅速进展的情况下,周世宗病故,北伐半途而废。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伐早期极为顺利时,后周将领就提出契丹军主力尚在幽州以北,建议见好就收,被周世宗拒绝。

与讨伐后蜀、南唐时的“有限目标”不同,周世宗极可能把与契丹进行一次主力决战,甚至收复幽云为此次征辽的目标。也就是:先夺回幽州,再回头南下!

后来的欧阳修,就遗憾地指出:周世宗时期,辽主昏庸,有极好的机会可以收复幽云。

不过,宋太宗第二次征辽时,宋人也以为辽“妇人干政”、“政事不修”,结果宋军一败涂地。

柴荣征辽,是否会遇到又一个耶律休哥?后周将领会不会像后来的曹彬一样“南下无敌,北上懵逼”?总之,仗没打,说不好!徒留遗憾!

4、宋太祖及太宗的统一路径和功败垂成

宋太祖“陈桥兵变”后,迅速平定了李筠、李重进叛乱,并对统一步骤进行了思考。

由于北汉曾经支持叛乱,因此,赵匡胤有先攻北汉之意。但在宋太祖、太宗及赵普“雪夜对”之后,继续执行“先南后北”的方略。

在“雪夜对”中,赵普补充:北汉可以作为抵御契丹的屏障,如果平定北汉,北宋与契丹接壤部分大大增加,会被牵制大量军力,难以再实施统一战争。

还有一件事情,也影响了决定。

963年,有谣言说宋将北伐,河南地区出现了大量惊逃的现象。

这说明,当时民心尚不稳定,宋朝自己尚未稳固(周世宗养子即位,尚有高平之战足以立威,赵匡胤以“篡逆”之姿上位,此时威信还不如初即位的柴荣),对外战争经不起失败,更应该“先易后难”。

因此,对辽,宋太祖采取防御+扩大贸易的方针,稳住北线。先捡最软的柿子下手:首先灭掉了最弱的南平、武平;随后,企图“出子午谷”与北汉联络伐宋的脑残后蜀作死,被宋灭掉了。

灭后蜀后,北宋回头打了两次北汉,击败北汉和契丹援军,稳定了北方战线后,才继续推行对南汉、南唐的统一战争。

对契丹,赵匡胤很慎重。他曾尝试图迁都,在遭到众人反对后,表示“不出百年,天下之民力殚矣。”但是,这不应该视为胆怯,而应视为慎重。

赵匡胤的用兵风格一直是谨慎的,早在平叛时,他就曾经说:“如果战败,赵普干什么,我干什么,稳定住形势。”

因此,如果赵匡胤对辽开战时尚在位,他会以更为稳妥的方式推进对契丹的决战。即使拿不下幽州,也极可能避免大败,保存有生力量,保持对辽的优势。

而反对迁都,“在德不在险”的宋太宗,却在灭北汉后,仓促发起对辽战争,遭遇挫折。在随后的北伐中,又指挥不当,损失惨重,致使宋辽战争攻守易势,收复幽云彻底成黄粱一梦。

因此,柴荣、赵匡胤,都秉承了“先南后北”的总体方针,他们也都是务实的君主,实事求是地根据形势调整统一步骤,妥善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幽云十六州的这笔账,算不到他家头上!

上一个: 秦桧为什么要害死岳飞,如果没有秦桧,岳飞会死吗

下一个: 赵祯大婚却被郭皇后气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