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代十国人物 柴荣

相关专题

相关阅读

精选推荐

柴荣资料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邢州尧山柴家庄

年 号:显德

庙 号:世宗

谥 号:睿武孝文皇帝

陵 寝:庆陵

主要成就:改革禁军,扩建东京;三征南唐,北伐辽国

在位时间: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

出生于邢州尧山

921年10月27日 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县)

后梁龙德元年九月二十四日(921年10月27日),柴荣出生在邢州尧山柴家庄的别墅中。祖父柴翁、父亲柴守礼皆为当地富豪。柴荣出生时大一统的唐王朝已经不复存在,朱温篡位建立后梁后中原便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政局的动荡使得百姓的生活条件也急剧恶化,柴荣出生后不久便家道中落,尚未童冠之年的他不得不前去投奔其姑母柴氏。柴氏时为郭威之妻,柴荣在郭威家长大,自幼谨慎忠厚且聪慧好学,深受郭威喜爱,被其收为养子。柴荣在郭威一家的抚养下日益成长,为了补贴家用,柴荣便开始外出经商,做起了茶货生意。同时还学习骑射、黄老之学和书、史,渐渐地成长为一个英俊雄伟、允文允武的少年。童年的漂泊也使柴荣深刻地认识到了民间百姓的疾苦,这为其后来执政时期的种种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弃商从戎,历任要职

948 年 - 954 年 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澶州(今濮阳市)

乾祐元年(948年),柴荣的养父郭威因辅佐刘知远建立后汉有功,受封枢密副使,柴荣便也投奔后汉,被授予左监门卫将军,此后便一直跟随郭威征战。乾祐三年(950年),刘承祐下诏诛杀在邺城的郭威,在部将的劝说下,郭威决定入朝平难,便令柴荣镇守邺城,自己挥兵南下。刘承祐得知郭威起兵后,立马下诏杀害了郭威留在开封的全家老小,其中还包括柴荣的妻子刘氏以及三个尚未来得及命名的孩子。之后郭威成功攻入开封,并在群臣的拥戴下登基为皇。广顺元年正月  (951年2月),郭威正式称帝,建立后周,不久便授柴荣为澶州节度使,柴荣在澶州执政期间,为政清肃,使得澶州一派清明。广顺二年(952年),兖州的慕容彦超造反,柴荣多次请命出征但在王峻的阻扰下无果。次年(953年),柴荣入朝觐见,之后便被授予开封尹,判内外兵马事,总揽兵权并受封晋王。此后便留在京城内佐政,直到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去世。

柩前即位,励精图治

954年2 月 东京(今开封市)

显德元年正月(954年2月),此时的郭威已经病重不能起,屡次召见柴荣,得知柴荣已经总揽内外兵权后才稍稍放心。同年正月壬辰日(2月22日),郭威跟柴荣嘱咐完遗愿后当晚便去世。正月丙申日(26日),柴荣根据郭威的遗嘱“晋王荣可于柩前即位”正式登基,仍沿用太祖“显德”年号。之后以冯道为首的群臣纷纷上表听政。柴荣即位后励精图治,曾问其精于术数的大臣王朴自己能当得几年皇帝。王朴回答柴荣,倘若柴荣勤政爱民,起码能当得三十年天子。于是柴荣便立下雄心壮志,自己定要用十年开拓天下、十年修养百姓,再用十年致太平。

亲征北汉,绥定北疆

954年4 月 - 954年6 月 泽州(今晋城市)、高平(今高平市)、太原府(今太原市)

显德元年正月(954年2月),北汉世祖刘崇听闻郭威的死讯后,立刻与契丹勾结出兵南下,进犯后周边界。同年二月(954年3月),北汉、契丹联军突破后周边境,留下少量部队围困潞州,其余大部队直击泽州,企图一举灭亡后周。得知北汉进犯后,柴荣不顾冯道等人的劝阻,执意亲征,并分派各路兵马支援自己。显德元年三月(954年4月),柴荣下令郑仁诲留守东京,亲自率军进入泽州,并在泽州北郊进行阅兵,极大地鼓舞了后周的士气。三月十九日,双方在高平展开会战,后周军队虽然勇猛但终究以少击多,很快便处于劣势,但刘崇刚愎自用,不接受契丹将领杨衮的劝告,认为后周军队不堪一击。交战不久,后周右军樊爱能、何徽兵败溃逃,后周军队陷入危机。面对紧张的局势,柴荣毅然决然亲临前线,带领亲兵冒着敌方的箭石督军,更加上麾下赵匡胤、张永德两名勇将拼死血战,后周将士无不奋勇争先。局势很快便向后周一方倾斜,柴荣更是率领亲兵攻入刘崇营帐,斩杀了北汉主将,随着主将的阵亡,契丹军又因刘崇不听劝阻不愿出兵,北汉军队很快阵脚大乱、慌忙溃退。后周取得了高平之战的胜利。同年五月(954年6月),乘胜追击的柴荣带着军队包围了北汉的都城太原府,但因粮草不够只能班师回朝。

治国有方,国富兵强

954年11 月 - 955年5 月 东京(今开封市)

显德元年三月(954年4月),高平之战结束后,柴荣下令处决了临阵溃逃的樊爱能、何徽等七十余名将校,这件事也让柴荣意识到,如果想要建功立业,自己就必须打造一直军纪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同年十月,柴荣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张永德为殿前都指挥使,由两人一同着手招募、训练天下勇士,通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成功打造出了一支威震天下的禁卫军。显德二年(955年),柴荣又在边境招募了一支精悍的边军,为后周的边境安全提供了保障。除了在军事上的整顿外,在吏治方面柴荣也积极地进行整改,柴荣下令让朝臣各举荐一名能人,倘若被举荐的人犯错则两人一同连坐。之后又设立贡举司,用来选拔人才,柴荣还会亲自阅览新举进士的文章作品。二年四月(955年5月),柴荣对京城进行了大改造,使得京城内一派新气象,更是新建罗城,大大扩大了京城的范围,之后令近臣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柴荣亲览之。从中采纳了王朴“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决定先进攻南方的割据势力。

注重俗世,显德毁佛

955年6 月 东京(今开封市)

显德二年五月(955年6月),柴荣下诏大毁佛寺,并明令禁止家中尚有亲属的人出家为僧以及不经允许私自出家的行为,开始了显德年间的灭佛运动。自唐以来,佛法在中原传播甚广,朝廷也给予僧侣大量优待,使得大量为了躲避兵役、徭役、赋税的百姓纷纷出家,造成了中原生产力的衰退。柴荣即位后,深感这种风气对国家的不利,于是向佛教开刀,以此振兴国力。同年九月,柴荣颁布铜禁,严禁民间消融铜钱以铸佛像的风气,并将大量的佛像销毁以铸铜钱。面对大臣的质疑,柴荣则答之以“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且吾闻佛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浩浩荡荡的灭佛运动很快席卷全国,直到运动结束,全国仅剩两千多余所佛寺。显德灭佛是五代时期唯一的灭佛运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中原地区的生产力,促进了民生、国力的发展。周世宗灭佛也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以及唐武宗李炎并称为“三武一宗”灭佛。

出兵伐蜀,收复四州

955年6 月 - 955年12 月 东京(今开封市)

显德二年五月(955年6月),柴荣派遣宣徽南院使向训、凤翔节度使王景出兵进攻后蜀,意图收复之前投降后蜀的秦、成、凤、阶关右四州之地。但由于战线过长、军需供应不足,同时后蜀联系北汉、南唐出兵牵制后周,战事陷入了僵持之势,诸将都有罢兵之意。柴荣便派遣赵匡胤前往前线观察,回朝后如实汇报情况,并认为四州皆可取,柴荣便采纳其意见,提拔前线将士以鼓励其作战。同年闰九月,向训攻克秦州,拿下了第一个胜利。之后两个月内,后周军队接连攻克成州、阶州和凤州,  在显德二年的十一月(955年12月)实现了战争目标。此战是周世宗即位后主动出击的首个战果,经历此战后也将后蜀彻底地封闭在了川蜀一带,使其没有能力再影响后周之后的发展。

亲征南唐,威震江南

956年2 月 - 956年6 月 东京(今开封市)、寿州(今淮南市)

显德三年(956年),北汉衰疲、后蜀无力,后周南征已经没有后顾之忧,奉行“先南后北”策略的柴荣决定亲自带兵征讨南方的南唐。三年正月(956年2月),柴荣下令向训留守东京,自己带领李谷、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等将出征南唐。李谷率军包围寿州迟迟没有战果,柴荣便以李重进替换李谷,李重进也不负众望地在正阳首败南唐,极大地鼓舞了后周士气,柴荣因功封李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以其作为后周在淮南地区的总统领。之后柴荣亲自率军包围寿州,同时派遣赵匡胤出击,赵匡胤先后在涡口、滁州大败南唐军,使得久没经战事的南唐陷入混乱。面对势如破竹的后周军队,南唐元宗李璟慌忙派遣使者求和,但柴荣并没有给予回应并加紧对寿州的攻势。四月,柴荣派兵进攻扬州,南唐再次派遣使者求和,被柴荣呵斥而归。此后后周军队连下南唐数州。为了稳定局势,同年五月(956年6月),柴荣留下李重进等人继续包围寿州,自己经由淮南回到了京城。

再征南唐,紫金山大胜

957年4 月 - 957年6 月 寿州(今淮南市)、紫金山(今邢台市)

显德三年六月(956年7月),柴荣回到大梁后,包围寿州的军队久攻不下,淮南地区的后周军队遭到了南唐军的反扑。次年(957年),在南唐齐王李景达的带领下,南唐的援军陆陆续续驻扎在紫金山下,给予后周军队很大的压力,后周的将领开始出现退意。关键之时,柴荣派遣范质、王溥前往前线与李谷商议,三人认为只要柴荣亲临前线,寿州便能轻易拿下。于是同年三月(957年4月),柴荣下令王朴留守东京,再次率领部队亲征。先前后周在水战上屡败于南唐,于是柴荣便下令大造舟舰,并让南唐降将教授后周军队水战,此次陆路出征的同时,柴荣也下令后周水军出征。南唐援军虽多,但内部矛盾重重,即便是统领李景达也不能命令麾下的部队。柴荣借此良机,出兵在紫金山大败南唐军队。击退援军后,柴荣便在寿州城北列阵示威,城内内外交困的南唐军队最终选择投降。柴荣便下令免除寿州境内的所有死刑犯,并赦免境内居民反抗后周军队的罪过,同时还将寿州粮仓打开赈济灾民。同年五月(957年6月),柴荣班师回朝,第二次亲征结束。

三征南唐,李璟称臣纳贡

957年11 月 - 958年5 月 泗州(今江苏盱眙县)、濠州(今蚌埠市东部)、楚州(今淮安市)

显德四年十月(957年11月),柴荣决定给予南唐最后一击,下令王朴留守东京后再次率军亲征。在后周军队猛烈的攻势下,泗州守将、濠州团练先后叛唐降周,后周顺利取下二州之地。显德五年正月,后周军队在楚州西北大败南唐军,缴获三百余艘战舰,南唐的水军力量彻底瘫痪。此后后周又先后攻下泰州、海州、静海军等地,使得后周直接与南唐接壤。面对后周军队的来去无阻,李璟最终下定决心俯首称臣以保自己的江山。同年四月(958年5月),李璟派遣使者前往后周营中和谈,同意将长江以北的所有土地割让予后周,每年遣使到后周朝廷进贡,柴荣便答应停战。后周伐南唐之战宣告结束,后周取得了南唐在长江以北的所有土地,为统一北方迈出了一大步。

北伐契丹,因病而返

959年5 月 - 959年7 月 东京(今开封市)、乾宁军(今河北青县)、霸州(今霸州市)、雄州(今河北雄县)、瀛洲(今河间市)

显德六年(959年),随着南方绥定,北伐也再无后顾之忧。在疏通国内的水运之路确保军队补给之后,同年四月(959年5月),柴荣再次率兵亲征,这次的目标为北边的契丹。这次出征不同于以往,后周军队的行进异常的顺利,仅四十余天便先后收下乾宁军、霸州、雄州、瀛州等地。一路凯旋高歌的后周军队兵锋直指幽州,准备夺回先前后晋高祖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土地——幽云十六州。但就在这个历史的关口,连年的征战摧毁了柴荣的身体,因为柴荣突发疾病,北伐的脚步不得不停下。同年六月(959年7月),柴荣回到了京城,但从此一病不起。

抱憾去世,江山作他人嫁衣

959年7月27日 东京(今开封市)

显德六年六月(959年7月),病重的柴荣匆匆返回东京处理后事,在路上柴荣意外收到一块写有“点检做天子”的木牌,这令柴荣感到十分不安。回到东京后,柴荣便下令撤除了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职务,并以赵匡胤接替他。六月癸巳(7月27日),尚未实现自己致太平理想的柴荣驾崩于宫中,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之后按照遗嘱,长子柴宗训在柩前即位。十一月,柴荣在庆陵下葬。柴荣死后不久,赵匡胤便仿照郭威故事,以黄袍加身之法取代了其子柴宗训,建立了宋朝,后周的统治就此结束。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出于对武将的不放心,也进行了大量改革,虽然成功地延长了宋朝的国祚,但也使得后周开拓进取的风气从此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