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明朝

潘季驯:明朝水利巨匠的治河传奇

作者:Marshall2025-11-25      来源:爱上历史

潘季驯(1521年5月28日—1595年5月20日),初字子良,又字惟良,后改字时良,号印川,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是明朝中期杰出的官员与水利学家。他以卓越的治河才能和清正廉洁的品格,在明朝水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誉为“千古治黄第一人”。

早年经历:才华初显,仕途起步

潘季驯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能吟诗作文。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他在浙江乡试中一举夺魁,成为解元。次年,潘季驯登庚戌科三甲进士榜,初授九江推官。在九江任职期间,他安民除害,勤于政务,迅速展现出卓越的为政才能,不久便擢升为监察御史。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潘季驯巡按广东,首创均平里甲之法,这是明代中叶役法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他离职时,嘉靖帝听从其请求,使继任者仍守此法。因在广东政绩卓异,潘季驯受到朝廷嘉赏,很快便被拔擢为大理寺右寺丞、左少卿。

治河生涯:四次总理,功绩卓著

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至万历二十年(1592年),潘季驯先后四次临危受命,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淮河和运河,前后长达二十七年,是明代治河诸臣在任时间最长者。

首次治河:初露锋芒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七月,黄河在江苏沛县决口,上下二百余里运道俱淤,全河逆流,徐州以上一片汪洋,这是有明以来河决极为严重的一次。潘季驯临危受命,协助工部尚书兼总理河漕朱衡治河。他经过实地勘察,提出了“疏导上游,深挖下游”的方案,动用十多万名民工,开挖一百四十里新河道,疏浚五十余里旧河道,初步缓解了河患。然而,因与朱衡在治河方略上存在分歧,潘季驯后来被弹劾撤职。

二次治河:力挽狂澜

隆庆三年(1569年)、四年(1570年),黄河又在江苏沛县、邳州决口,睢宁至宿迁之间的180余里河道淤塞,上千艘粮船受阻,朝野震惊。潘季驯丁忧期满后,再次被任命为总河。他经过多次实地勘察,提出高筑堤防的方案,但因工程浩大、花费不菲,而明朝廷当时国库空虚。潘季驯权衡之后,上疏朝廷,提议筑塞决口,开渠引水疏浚淤河,使漕船尽快顺利通过。明朝廷以保运为主,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

三次治河:辉煌成就

万历四年(1576年),黄河在江苏徐州决口,潘季驯第三次总理河道。他认为黄河、运河、淮河的治理彼此关联,提出“民生与漕运两者兼顾”的规划。他历时两年对黄、淮、运三河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加修河岸堤坝,以“束水攻沙”;堵塞高家堰决口,使淮水尽从清口出,以“蓄清刷黄”,冲沙入海。这次治理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果,不仅保证了漕运的畅通,还扭转了北宋以来黄河多支分流、河道游移不定的局面,使得此后二百多年黄河主河道没有发生大的改道。

四次治河:鞠躬尽瘁

万历十六年(1588年),黄河水患再起,年近古稀的潘季驯第四次总理河道。他深入调查后,提出了“淤滩固堤、以沙治沙”的办法,即巧借春汛洪水,在缕堤开口引水,用来淤平缕堤、遥堤之间的滩地,从而达到减少主漕淤积、兴利除害、造地固堤的综合效果。尽管此时他已年老体衰,但仍带病巡河,最终因劳累过度而病倒,以致“血疾大作,口吐不绝者两昼夜”。

治河方略:创新理念,泽被后世

潘季驯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针对黄河水少沙多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并发明了“束水冲沙法”。他认为治黄应当重视堤坝的修筑与加固,将黄河之水约束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同时以束水的方式提高水流速度,带走淤积的泥沙,从而达到改善黄河河道淤堵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在黄、淮交汇段“蓄清刷黄”的主张,即“以淮敌黄、以清释浑”。

为了实现“束水攻沙”的目标,潘季驯建立了以遥堤为骨干,缕堤、格堤、减水坝等配合使用的工程体系。他强调筑堤质量,从基础到堤身均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同时完善堤防修守制度,针对堤防工程的岁修及度汛,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他的治河思想和实践总结完整体现在专著《河防一览》中,这部著作是明清时期“治黄通运”的代表作,堪称后世治河人案头上的经典。

廉洁品格:刚正不阿,清正廉明

潘季驯为官始终铁面无私,廉洁自律。在担任广东巡按御史期间,他法办了贪赃枉法、鱼肉乡里的潮阳县知县蔡明复,对当地不法官吏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使得“吏闻多解绶去,风裁肃然”。在治河方略上,他也始终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不屈服于权势。第一次治河时,他的主张与顶头上司朱衡相左,即使后来因此被弹劾撤职,他也未改变自己的观点。第三次督河时,即便内阁首辅张居正也对治理方案提出质疑,潘季驯没有顾忌张居正的权势,多次去函申辩,最终说服了张居正。张居正去世后遭到朝廷清算,满朝文武都不敢出声,潘季驯却坚守道义、挺身而出,上奏章为张居正的家人求情,结果触怒皇帝,被革去官职,贬为平民。

潘季驯一生致力于治河事业,以卓越的才能和无私的奉献,为明朝的水利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治河方略和工程思路,直至清末仍是治河的主导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治河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刚正不阿、清正廉明的品格,也为后世官员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潘季驯

上一个: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个: 周延儒:崇祯朝的起伏首辅与历史争议人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