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始皇建立大秦朝开始,我国的封建制度算是翻开了篇章。而始皇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朝政,他把全国的货币以及选官制度都完善了一下,其中他又将官职分为三六九等,并且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
只不过到清朝时已经没有了宰相这个正一品官职,但仍然有九个品级。我们见过许多官吏由于政绩突出,短短几年之内连升几级的,但是如果从一品到正一品,又需要多久呢?明明只相差半级,陈廷敬更是花了整整20年,而刘墉却只花了16年,从明代开始,宰相这个官职就被废掉了。
因而到了清朝,就设立了军机大臣和大学士这一类官职,实权和宰相一样。在清代的管理制度中,文职中品级排名最高的是内阁大学士,在满清,什么东西都分正级和副级,比如正黄旗,加上一个正字,就代表了更高的权力而这个内阁大学士,就属于正一品。
其中内阁大学士又分为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等六大学士,其中每个大学士中满族和汉族人员又有一定的比例讲究。若是按照正常的晋升流程,满清贵族或者皇室的宗族子弟想要当一个大学士,只要由皇帝考察是否有这个能力即可,甚至可以一高兴就封了这个职位。
但是如果是汉人,除了能力以外,皇帝还要考察你的忠诚度,而皇帝又一般不轻易相信别人,这就使得汉人当上这个官职尤为困难,不过正一品有困难,一品官员中倒是有很多汉人,那么汉人如果要从一品到正一品,要花上多少时间呢?在清朝,乾隆帝曾下过圣旨,补授大学士,由内阁拟制。
大学士最多6人,一般都只有4人,并且人选从六部尚书和左都御史中进行选择,每个部门只能晋升一个,但是六部掌管的东西太多,又十分复杂,人员调动频繁,在这一部门刚建立的功劳,就又调去了另一部门,因而很少有能在一个部门一直待下去并且顺利晋升的。
每一次六部轮流当值结束,都需要近十几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已经是一品尚书了,到正一品,仍然需要至少十几年的时间,要知道古人的人均寿命也就四五十年,所以就算是及第年龄十几岁为官,一步步晋升,也基本就是已经是晚年的时候,才能当上正一品。
刘墉和陈廷敬都是清朝时期皇帝的亲信大臣,算下来,刘墉花的时间比他们都花了那么久的时间,更不要说普通人了,正一品的难度可想而知,当年袁世凯手握大权的时候都还要上门去求李鸿章辞去大学士之位让他去后补呢。在清朝入阁拜相,真的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