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祎,字文伟,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深得诸葛亮器重。费祎性格谦恭真诚,颇为廉洁,家无余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第一嫌疑人竟然是卫将军姜维。毕竟姜维与费祎政见不合,已经是蜀汉上下皆知的事,而刺客也是姜维招降的魏将。直到几个月后,这起刺杀案才终于水落石出。
费祎被刺
公元253年正月,蜀汉大将军费祎在汉寿举办岁首大会,蜀汉文武百官都前来参加。
宴会开始的时候,文武官员们在一番商业互吹中,其乐融融,就连从曹魏降将出身的左将军郭脩都彻底融入了其中。
宴会到了中后期,大将军费祎都已经稍微喝得有点多,陷入微醺的状态,这时候,郭脩突然从座位上起身,端着酒杯,向费祎走来。
就在大家都以为郭脩准备向费祎敬酒的时候,郭脩走进费祎,突然扔掉手中的酒杯,反而从挂在身上的马鞭中掏出一把匕首,毫不犹豫向费祎刺去。
别说费祎本来就有点醉酒,身为文官的费祎哪怕是正常状态,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也很难躲过如此近距离的刺杀。
众多文官们还在惊诧不已,脑袋没转过弯来,武将出身的官员和厅内的侍卫已经拔出武器,将郭脩乱刀砍死。
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脩在坐。祎欢饮沈醉,为脩手刃所害,谥曰敬侯。——《三国志·费祎传》
几天之后,费祎终于因为失血过多,抢救无效身亡。
郭脩,何许人也?
郭脩,原本是曹魏官员,凉州西平人,在曹魏中官职并不高,曹芳诏书中称其为“故中郎”,最多也就是中郎将的官职。
在卫将军姜维一次北伐时,将郭脩俘虏,然后降蜀,被刘禅封为左将军,远远高于他以前的中郎将之职,不可谓不厚待。
然而,从曹芳的诏书上看,郭脩虽然投降,但是身在蜀国心在魏,投降受封只是为了找到机会为国尽忠。
他的第一目标自然是蜀汉皇帝刘禅,为此他多次主动去接触皇帝,希望能近身,寻到刺杀的机会。
可惜,刘禅身为皇帝,身边的护卫工作还是很到位的,郭脩始终没有寻到机会,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刺杀目标换成大将军费祎。
同年八月,郭脩刺杀蜀汉大将军费祎的消息已经被曹魏证实,于是魏国皇帝曹芳下诏,褒奖郭脩的忠义,追封他为长乐乡侯,儿子袭爵,并被拜为奉车都尉。
八月,诏曰:"故中郎西平郭脩,砥节厉行,秉心不回……其追封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谥曰威侯;子袭爵,加拜奉车都尉;赐银千鉼,绢千匹,以光宠存亡,永垂来世焉。"——《三国志·三少帝纪》
卫将军姜维的嫌疑
费祎被杀后,谁的嫌疑最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身为卫将军的姜维都很难洗脱嫌疑,毕竟无论从动机,还是客观条件上来看,姜维的嫌疑都是最大的。
1.杀人动机:姜维与费祎的矛盾早已人尽皆知,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调和。
2.客观条件:郭脩是怎么从曹魏到蜀汉的?就是被姜维俘虏的,而且姜维身为凉州天水人,也曾经是魏国的降将出身。
正因为同是凉州人,也同样是降将出身,所以姜维才一力保举,将毫无名气的郭脩提拔到前将军之位,这中间姜维付出了很多。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郭脩刺杀费祎,与姜维是脱不开关系的,最起码也是识人不明。
大将军费祎与卫将军姜维的矛盾
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姜维是诸葛亮一手培养起来的继承人,这句话当然不对,但是也说不上错。
不对,是因为,诸葛亮的继承人是蒋琬,这可不是《三国演义》中,在诸葛亮临死前,刘禅派人前去询问得到的答案。
而是诸葛亮主动给刘禅上书,向刘禅推荐的。
因为这个继承人的原因,蜀汉还发生过一件大事,就是杨仪杀魏延一事,本来杨仪与魏延虽然有矛盾,但是也不用非得置他于死地,可惜杨仪太过自大,他以为诸葛亮死后,他就能以丞相府长史的身份顺利接替诸葛亮的丞相之位。
谁知道,诸葛亮在此之前,已经暗中给刘禅上书,指定了继承人为留府长史蒋琬,让杨仪白高兴一场,并且犯了大忌,杀死大将魏延,从而不仅无缘丞相之位,甚至整个蜀国都容不下他,最终惨淡收场。
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三国志·杨仪传》
回到上面,说对,是因为自诸葛亮以后,蜀汉上下,对北伐一事最积极的莫过于姜维,从这方面来讲,他是真的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
也正因此,姜维与费祎在政治理念上是水火不容,因为费祎是坚决反对继续北伐,空耗国力行为的。
249年,姜维率军出西平,不克而还。后来又自认为自己熟悉西凉风俗,文武双全,所以想拉拢羌人、胡人为己用,从而控制陇西。
可是每当姜维想率领大军前往的时候,都被大将军费祎制裁,使得姜维所率领的军队不超过万人。
为什么姜维和费祎会闹成这样呢?
首先,他们理念不同,姜维武将出身,身为武将,开疆拓土是本性,要是姜维没有这个进取心,想来也不会被诸葛亮看重。
而费祎是政客出身,搞政治的,更看重的是利益最大化。对于当前蜀汉来说,明眼人都知道,长久的征战必然导致国力虚弱,与其如此,不如慢慢发展自己的内政,猥琐发育起来了再去考虑北伐的事。
关于这个分歧,其实很难分辨是非的,毕竟姜维空耗国力是真;而稳扎稳打,最终蜀汉被消灭也是事实。
其次,他们的身份虽然有差,但是差别并不明显。
这还得从蜀汉四相说起,名义上四相都是指的蜀汉的四位宰相,可是真正的权倾朝野只有诸葛亮,也只有诸葛亮是丞相身份。
而蒋琬先是拜尚书令,令益州刺史;然后升迁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后来授命开府,升为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政。
而费祎就更差了,蒋琬升迁之后,费祎升为尚书令;蒋琬重病之后,费祎才被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直到死的前一年才刚被受命有开府之权。
总得来讲,所谓的四相,权力是一个不如一个,这也是刘禅的高明之初,于无声之处彻底掌控了朝政,收回了当时被诸葛亮揽去的权力,使得皇权再次彻底凌驾于宰相权力之上。
而姜维就是刘禅制衡费祎的存在,不仅在职位上是卫将军之职,而且与费祎共录尚书事,也就使得他的职权仅次于费祎,并且差不了太多。
费祎死后的那年夏天,姜维就终于如愿以偿率军出征,虽然被雍州刺史陈泰挡住,但是总算如愿以偿了。
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三国志·姜维传》
费祎死的第三年,姜维就被升为大将军。
从姜维的升迁史来看,蜀汉上下最终确定了姜维与此次刺杀事件无关,虽然晚了几年升迁大将军,但是那也是对他识人不明的惩罚。
事实上也是如此,姜维虽然是降将出身,但是也算为蜀汉鞠躬尽瘁,一生致力于伐魏大业,他不可能去刺杀费祎,更不会用如此明显的手段。
刺杀费祎的真凶
费祎被杀半年之后,魏国对郭脩进行追封,表面上来看,好像是魏国宣布,对“刺杀费祎”这一恐怖行动负责,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有人说“费祎不死,蜀汉不灭”,这句话无疑是有夸大的成分。
虽然费祎执政期间,以休养生息为主,使得蜀汉百姓安居乐业,开始恢复屡次北伐耗费的国力。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做不过是饮鸩止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蜀国是三国最弱的现状,最终只能慢慢被魏国所灭。
因此,《三国志》作者陈寿说:“费祎不过是个中才之相,他的死并不能影响一国之兴亡”。
且刘禅凡下之主,费祎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无关于兴丧。——陈寿
所以说,魏国根本没有必要去派人刺杀费祎,哪怕是刺杀刘禅,也没有必要。
如此一来,这起刺杀案就只有一个真相:郭脩的个人选择。
事实上,陈寿也算这么看待的,并且对郭脩此举颇为看不上眼,觉得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投机主义者。
郭脩在魏,西州之男子耳,始获于蜀,既不能抗节不辱,于魏又无食禄之责,不为时主所使,而无故规规然糜身于非所,义无所加,功无所立,可谓"折柳樊圃",其狂也且,此之谓也。——陈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