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园在圆明园东侧,始建于1745年(乾隆十年)前后。此地原为康熙大学士明珠自怡园故址,有较好的园林基础,两年后该园中西路诸景基本成型,1751年(乾隆十六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
稍后又在西部增建茜园,北部建成西洋楼景区,并于1766年-1772年(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间,集中增建了东路诸景。占地70余公顷,有园中园和建筑景群约20处,包括仿苏州的狮子林、南京瞻园的如园和杭州的西湖的小有天园等园林胜景。
历史
长春园昔日的园林景观,仅在乾隆年间由宫廷画师绘有一幅大型全景图,1860年英法联军焚园后下落不明。1992年12月起,全面整修长春园山形水系,至1994年5月竣工放水。
长春园不是对圆明园的简单扩展和内部增建,而是在圆明园东侧另辟一所面积约一千亩的新园。与圆明园本园不同的是,长春园是一个事前精心规划设计的作品,是乾隆皇帝御制的园林杰作。《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完成之后,乾隆皇帝的建筑热情暂时消歇。不过,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造园热情再次勃发。这一回,按照乾隆皇帝自己的说法,他是要给自己兴建一座退位后宴居的所在,尽管这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三十四岁的年轻人。因此之故,颐养和休闲就成了长春园最大的主题。不妨这样说,长春园是乾隆皇帝亲手为自己营建的老年活动中心。
长春园从一七四五年开始兴建到一七五一年基本成型,用了六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又屡有兴作,最终成为一个中西合璧、堪称完美的园林。跟圆明园本园相比,长春园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景园,水面面积占到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二,水域的宽度大约都在一二百米之间,适足观赏远近周遭的景物。在整体布局上,长春园也更为合理,用来分割水面的洲、桥、岛、堤错落有致,安排停匀,套用一句现代的流行语:“处处显示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和情怀。
宫门到宫内
长春园的前宫门有五楹宽,大门两侧的汉白玉座台上有两只巨大的铜麒麟。宫门两翼各有一排朝房。进到院内,经过一座牌楼,迎面看到的第一座建筑群叫做淡怀堂,淡怀堂主体建筑为九开间,东西各有配殿五间。淡怀堂的北面有南长河流过,通过横跨南长河的十孔石桥——长达四十米的长春桥,便可登上长春园面积最大的岛屿——中央岛。
中央岛是长春园的中心区域。在这个面积约一百多亩的人工岛上,从南向北,依次是含经堂、淳化轩和蕴真斋三个建筑群。
含经堂是一座巨大的复合式建筑,据说是乾隆皇帝打算归政后宁神养心、诵经礼佛的地方,也可以看作是乾隆皇帝给自己修建的又一处豪华寝宫。含经堂的后面是淳化轩,淳化轩以两侧庑廊镶嵌淳化阁法帖而得名,是自命书法家和书法鉴赏家的乾隆心爱之地,他在《题淳化轩》一诗里曾经描述对归政后生活的憧憬:“抚帖虽无暇,翻书则有缘。他日倦勤处,期之以廿年。”
中心岛上最北面的建筑是蕴真斋。在含经堂、淳化轩和蕴真斋主建筑的两侧,另外还有两组辅助性的建筑,东边是神心妙远、味腴书屋、大戏台;西边是涵光室、三友轩、理心楼和焚香楼。其中味腴书屋以藏有《四库全书》的浓缩本《四库全书荟要》闻名于世,乾隆皇帝在题味腴书屋的诗中矜夸道:“经史精腴在,真咀味者谁。”得意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