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唐嫣和窦骁主演的《燕云台》正在热播,其中有个人物被多次提到——屋质大王,那么他到底是何人?为何耶律李胡说他欠自己一脉一个皇位?他在辽国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生平简介
屋质大王,本名耶律屋质,字敌辇,出自辽国皇族孟父房,即辽太祖二叔耶律岩木的后代,历经太祖、太宗、世宗、穆宗和景宗五朝。辽史记载:“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博学,知天文。”意思就是耶律屋质博学多识,重信守诺,能力出众,遇到重大事情能够沉着应对,加之一心为国和两次拥立之功,被历代皇帝所倚重,当之无愧的帝国柱石。
横渡之约拥立世宗
公元947年四月,辽太宗耶律德光灭晋还师途中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病逝,辽国南征诸将因恐惧述律皇太后和皇太弟耶律李胡的残暴滥杀等原因,拥立随军出征的永康王耶律阮为帝,即辽世宗,留守京都的太后述律平则欲立爱子耶律李胡为帝,皇位争夺血腥之战不可避免。
首先,述律平派遣“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耶律李胡带兵讨逆,只是没有想到儿子“纸上谈兵”,没有带兵打仗的本领,一败再败,灰溜溜地返回京都。爱子心切的述律平只好自己整兵,屯兵于潢河的(今西拉木伦河)的横渡,想要与孙子耶律阮一战定皇位。
一场血腥残酷的皇权争夺战即将展开,形势异常凶险危急。自公元916年建国以来,两代皇帝一直征战不休,国家内外交困,至此危机存亡之秋,耶律屋质置自身安危于不顾,以大局为重,出于避免战争、减少契丹人员伤亡和避免矛盾激化的目的,保障耶律阮平稳接管政权,站在国家大义的立场,不惧双方的权威,公正地评述述律皇太后和耶律阮的过,最终说服了双方,迫使双方让步,达成“横渡之约”。
一触即发的内战得以避免,使得辽国平稳的度过此次权力交替的难关,也展现了其挥其调停斡旋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得到世宗的重用。当然也使得太宗薨逝后本来离皇位最近的耶律李胡失去帝国权柄,所以电视剧中他说:“倘若当年没有屋质大王从中斡旋,使得支持我继位的太后做出让步,哪有耶律阮的几天。屋质欠我们这支一个皇帝之位呀!”
祥古山之变拥立穆宗
公元951年,辽世宗耶律阮继位五年了,自觉已经掌控朝局,想借祥古山祭祖之际南下征伐后周(郭威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隐帝,不久率军抵御契丹,在澶州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于951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后周),想完成太宗未完成之事,强化自己的权威,为推行汉制打下基础。皇后甄氏、耶律屋质和萧思温等多次劝说,要世宗注意耶律察割等国内阴谋叛乱者,“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世宗没有放在心上导致祥古山被察割所弑(原著中世宗等人是祭祖夜宴后,被担任宿卫的察割所杀)。
当时有权继承皇位的人有:二皇子耶律明扆(时年4岁)、耶律娄国(世宗的二弟,执掌一支军队)、寿安王耶律璟(太宗的长子)和弑君者泰宁王耶律察割(太祖的四弟明王安瑞之子)等,其中最有机会的要数耶律娄国和耶律璟。值此国家危难之际,为避免皇族横帐三房(即耶律阿保机三个儿子人皇王耶律倍、太宗耶律德光和幼子耶律李胡三支)的血腥争斗和国家内乱,耶律屋质再一次挺身而出,利用自己的情面和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离皇位最近的耶律娄国放弃帝位,召集诸王镇压叛乱诛杀察割,拥立寿安王耶律璟继承大位,使得辽国的大船可以继续航行。
此后,屋质备受重用,公元955年出任北院大王,后又获封“大于越”(大于越:班在百僚之上,无具体职掌,非有大功德者不授。辽国9帝209年只有十人获封,其中耶律曷鲁、耶律屋质和耶律仁先最为著名,史称“三于越”)。公元973年,为帝国操劳一生的耶律屋质闭上了双眼,与世长辞,享年57岁,帝国失去举足轻重的支柱,辽景宗耶律贤沉恸哀悼,为之停止上朝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