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清朝

道光的遗诏中,为何不让自己的牌位进太庙呢?

作者:Marshall2021-08-23      来源:历史资料网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统治的疆域、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乾隆时代,号称十全武功,达到了清朝统治的最高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但乾隆时期,清朝的各种危机已经很严重了的,只不过乾隆勉励维持着,起码面子上还过得去,但继任的皇帝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被乾隆千挑万选出来的皇帝嘉庆,在历史上只留下了一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后,似乎再也没有别的事迹。

本来以为这样的皇帝已经很惨了,辛辛苦苦一辈子,结果就被人误解为一直在吃和珅留下来的财产,但是跟后面的皇帝比起来,他算是幸运的,因为后面的几位皇帝,虽然很出名,却都是以坏事出名的,第一个以坏出名的就是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的坏跟历史上其他皇帝都不一样,历史上留下坏名声的皇帝,对他的评价大多是荒淫无耻荒废朝政,宠幸奸臣迫害忠良之类的,这些在道光皇帝身上都没有,道光帝的坏名声完全是一个君王应负的责任,他在位期间,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被打晕了,割地赔款成了道光的奇耻大辱。

尤其是他是满清入关以来,第一个丢失领土的皇帝,直到他的爷爷乾隆,都还在为大清国开疆拓土,怎么到了他这里就开始丧权辱国了呢?

一生都生活简朴,严格恪守祖训的道光皇帝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做的这些事实在是对不起列祖列宗,于是他临死前留了一道遗诏,这遗诏是留给咸丰皇帝的,对道光来说这一招算是尽了心了,但对于咸丰来说,却是天大的难题。

道光的遗诏里明确提出,自己死后牌位不进太庙,我死后,也不用郊配,这个郊配的意思就是皇帝在祭天的时候,同时连带着自己的列祖列宗也一起祭祀了。

在古代不管是皇帝还是平民百姓,时候不能进入太庙或者宗祠这都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道光一方面是因为,大清祖训有言:凡失寸土者,死后不得入太庙。

另一方面也是心里实在有愧疚,于是做了这么一个决定,古代中国官场政治非常复杂,所谓潜规则就是这样,有些事必须要表姿态,而你就必须明白这其中是个什么意思。

比如说劝进称帝,必须是三辞三让,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一步步靠近龙椅,这就叫规矩,道光帝其实也是利用了这个潜规则,他可以自责说不进太庙,但是作为子孙是绝对不可能让他不进太庙的,要不然所有的一切都会乱掉。

明朝的时候,光是嘉庆帝怎么称呼老爹这件事,就闹得满朝风雨,多少人头落地乌纱不保,更何况进太庙这种根本问题。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太庙肯定要进,道光帝的姿态还要摆,就看咸丰怎么处理这件事,所有人心里都知道进太庙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这遗诏又不能不遵守,于是咸丰也装模作用的让群臣来讨论这个问题。

把这个问题交给群臣讨论,目的很明确,就是遗诏肯定是要违反的,但事儿也不是咸丰一个人做

的,是大家一起公义的结果。

不说所料,群臣公议的结果果然是,道光皇帝如何如何好,违法遗诏那是合情合理的,但偏偏这个时候,曾国藩上了一份不同的奏折,本来他完全可以跟着大流走,但内心的担当,让他觉得有必要好好说到说到这个事。

曾国藩的奏章里说,道光皇帝的遗嘱应该部分遵行,不能完全置之不理,先帝这么正式地留下这道遗嘱,一定有他特殊的考虑,必须予以尊重。

当时不进太庙肯定不行,任何皇帝死后都一定要进太庙,但是不需要郊配这件事可以执行道光皇帝的遗诏,因为天坛的建筑规模是固定的,现在,死去皇帝越来越多,每死一个,就要新修一个祭台,时间长了地方肯定不够用。

先帝决定不用郊配这是长远考虑,而且本朝以孝治天下,遗命尤其要执行,所以综合来说,道光皇帝的遗嘱可以部分执行部分不执行。

曾国藩这一番言论,在当时可是很危险的,因为所有人都觉得这不是就是走个形式,道光帝也不过就是表示一下自己的沉痛心情,何必较真呢,但曾国藩这个时候,倔强的性格就已经表现出来,绝不随大流,内心的想法一定要表达出来。

咸丰皇帝看了曾国藩的奏折后大加赞赏,认为曾国藩说得很对,完全对遗诏置之不理也是不合适的,部分执行的话比较合理,既表达了道光皇帝的心意,也让作为儿子的咸丰部分执行了父亲的遗愿,两全其美。

乾隆 道光

上一个: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个: 慈禧的长相如何?咸丰为何会如此宠爱她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