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三国高柔:历经五帝的曹魏重臣

作者:Marshall2025-05-28      来源:爱上历史

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曹魏阵营中涌现出众多杰出人才,高柔便是其中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历仕曹魏五帝,见证了曹魏政权的兴衰变迁,以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格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出身与早年经历

高柔,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圉镇镇)人。他出生于仕宦之家,是高氏家族的一员,家族世代为官,其先祖以烈节、清廉、孝悌著称。高柔的父亲高靖曾任蜀郡都尉,高柔年少时便展现出敏锐的观察力和远见卓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曹操出任兖州刺史后,高柔劝告亲友尽快离开陈留,他认为陈留乃四战之地,曹操素有一统天下的大志,日后必然会与陈留太守张邈发生冲突。然而,众人并未在意他的话。后来,张邈与曹操反目成仇,陈留成为战场,百姓生灵涂炭。高柔带着部分族人离开陈留投奔堂兄高干,后又历经千辛万苦,将父亲的灵柩接回故乡安葬。

二、仕途起步与才能展现

建安九年(204年),高柔随高干归降曹操,曹操任命他为菅县县长。高柔到任后,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下属,那些行为不正的县吏都深受感动,自觉改过,成为好的县吏。高干降而复叛后,曹操想借故杀掉高柔,便任命他为刺奸令史。高柔执法公允得当,官司中没有滞留的案件,曹操对他刮目相看,辟他为丞相仓曹属。

此后,高柔在多个职位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准备派钟繇等领兵讨伐张鲁,高柔认为领兵入关必会惊动关中的马超和韩遂,逼他们叛变,建议先安定三辅,三辅安定后就可和平地招降张鲁。但曹操不听,结果马超等果然叛变。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建魏国,高柔任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掾。当时军人宋金等在合肥逃亡,有人建议尽杀他的母亲、妻儿和弟弟,高柔认为重刑无助于遏止士卒逃亡,怀柔反更能触起他们归附之心,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很多无辜的逃兵家属都得以幸存。

三、执法严明与政治智慧

曹丕即位为帝后,任命高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转加治书执法。当时因为诽谤言词多,曹丕下令要处死说者而赏赐告发者,导致很多人互相诬告。高柔建议取消这项法令以免无辜人受害,曹丕虽不立刻听从,但高柔审查每一个告发案件,查明虚实,稍稍犯法也是轻判罚金了事,最终平息了告密之风。

魏明帝曹叡继位后,封高柔为延寿亭侯。高柔曾劝曹叡选取能力优越的博士任大官以彰显儒术,又建议停建宫室及减少后宫妃嫔,减少对人民的负担,以免耗损国力,曹叡都一一答应。在处理案件时,高柔刚正不阿,不畏皇权。宜阳典农刘龟偷偷于猎园打猎兔子,被其功曹张京告发,但曹叡只交刘龟去收押,公文上不提张京。高柔要求告发者名字遭拒绝,他言辞深切地指出:“廷尉,天下之平也,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后多次上奏,曹叡才醒悟,让二人各自因其罪而判罚。

四、高平陵之变与晚年

高柔后来升任太常,正始六年八月丁卯日(245年9月27日)升任司空,正始九年(248年)又迁任司徒。在曹爽与司马懿的权力角力下,高柔支持司马懿。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高柔参与其中,以假节行大将军事占据曹爽军营。曹爽被处死后,高柔被封为万岁乡侯。

甘露元年(256年),曹髦即位,进封高柔为安国侯,任太尉。曹奂即位后,增邑又封高柔的二子为亭侯。景元四年(263年),高柔九十岁时逝世,谥元侯,由孙儿高浑嗣侯。

高柔一生历经曹魏五帝,从曹操到曹奂,他见证了曹魏政权的兴起、鼎盛与衰落。他以善于治法闻名,从小吏任起,位至三公,在曹魏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执法严明、政治智慧和高尚品格,为后世所敬仰,成为了三国时期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如来佛祖“惧怕”之人:三界中难缠的存在

相关阅读